七年,春,公伐邾。
三月,甲戌,取须句,须句,鲁之封内属国也。僖公反其君之后,邾复灭之。书「取」,易也。例在襄十三年。○须句,其俱反。复,扶又反。易,以豉反。遂城郚。无传。因伐邾师以城郚。郚,鲁邑。卞县南有郚城。备邾难。○郚音吾。难,乃旦反。
夏,四月,宋公王臣卒。二年,与鲁大夫盟於垂陇。○王,如字,又往方反。
○正义曰:玉臣以僖二十四年即位,与僖盟于践土、翟泉。今唯言垂陇,据与文同盟言之。杜注或兼取前世,或止取时君,不为例也。
宋人杀其大夫。宋人攻昭公,并杀二大夫,故以非罪书。
戊子,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赵盾废嫡而外求君,故贬称「人」。晋讳背先蔑,而夜薄秦帅,以战告。○令,力呈反。嫡,本又作「適」,丁历反。背音佩。
晋先蔑奔秦。不言「出」,在外奔。
狄侵我西鄙。
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扈,郑地。荧阳卷县西北有扈亭。不分别书会人,总言「诸侯晋大夫盟」者,公后会而分其盟。○扈音户。卷音权,又丘权反。别,彼列反。
冬,徐伐莒。不书将帅,徐夷告辞略。○将,子匠反。帅,所类反。
公孙敖如莒涖盟。○涖音利,又音类。
七年,春,公伐邾,间晋难也。公因霸国有难而侵小。○间,间厕之间,或如字。难,乃旦反,注同。
三月,甲戌,取须句,寘文公子焉,非礼也。邾文公子叛在鲁,故公使为守须句大夫也。绝大暤之祀以与邻国叛臣,故曰「非礼」。○寘,之豉反,下同。大音泰。暤,户老反。
夏,四月,宋成公卒。於是公子成为右师,庄公子。
公孙友为左师,目夷子。
乐豫为司马,戴公玄孙。
鳞矔为司徒,桓公孙。○矔,古乱反。
○正义曰:《世本》「戴公生乐甫术,术生硕甫泽,泽生季甫,甫生子仆伊与乐豫」是也。《世本》又云「桓公生公鳞,鳞生东乡矔」是也。
公子荡为司城,桓公子也。以武公名废司空为司城。
华御事为司寇。华元父也。传言「六卿」皆公族。昭公不亲信之,所以致乱。○御,鱼吕反,本又作「{御示}」,音同。
昭公将去群公子,乐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相无所庇阴矣。葛藟犹能庇其本根,葛之能藟蔓繁滋者,以本枝荫庥之多。○去,起吕反,下及注同。庇,必利反,又悲位反,下同。〈广阴〉,本又作「荫」,於鸩反。藟,本或作「虆」,力轨反。蔓音万。庥,许求反,又作「庇」。虆,类龟反。
故君子以为比,谓诗人取以喻九族兄弟。○比,必尔反。
○正义曰:此引「葛藟」,《王风·葛藟》之篇也。彼毛传以之为兴,此云「君子以为比」者,但比之隐者谓之兴,兴之显者谓之比。比之与兴,深浅为异耳。此传近取庇根理浅,故以为比。毛意远取河润义深,故以为兴。由意不同,故比兴异耳。
况国君乎?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纵,放也。
必不可!君其图之。亲之以德,皆股肱也,谁敢携贰?若之何去之?」不听。穆、襄之族率国人以攻公,穆公、襄公之子孙,昭公所欲去者。
杀公孙固、公孙郑于公宫。二子在公宫,故为乱兵所杀。
○正义曰:经书「宋人杀其大夫」。传言「不称名,非其罪」,则此二子名氏当见於经,亦卿官也。僖二十二年传称「大司马固」,於时又有司马子鱼。上文「乐豫为司马」,下云「六卿和公室」。六卿之外,有此二子,盖是孤卿之官也。宋是上公,礼得有孤,且春秋之时,不必如礼。
六卿和公室,乐豫舍司马以让公子卬。卬,昭公弟。○舍音舍,下同。卬,五郎反。
昭公即位而葬。书曰:「宋人杀其大夫。」不称名,众也,且言非其罪也。不称杀者及死者名,杀者众,故名不可知。死者无罪,则例不称名。
○正义曰:传云「不称名」,怪杀者死者并不名也。又言「众也」,解杀者不名,言杀者众多,其名不可知也。「且言非其罪也」,解死者不名,言死者无罪,则於例不称名也。此传言「书曰」,是仲尼新意。杀大夫有例无凡,故每言「书曰」,所谓「曲而畅之」也。此言死者无罪,故不称名,则被杀书名,皆为有罪,故诸是大夫被杀书名者,杜皆言其罪状,止以此传为例故也。《释例》曰:「大臣相杀,死者无罪,则两称名氏以示杀者之罪,『王札子杀召伯毛伯』是也。若死者有罪,则不称杀者,名氏,『晋杀其大夫阳处父』是也。若为贼者众,因乱而杀,则亦称国人杀者,主名不分故也。主名不分,死者虽名氏可知,亦随而去之,嫌於罪死者也。士杀大夫,则书曰『盗』。『盗杀郑公子騑、公子发、公孙辄』是也。」若然,宋之「穆、襄之族」,既非六卿,於例名氏不见,亦应书盗,而不言盗者,彼杀郑卿者知是尉止司臣之类,故书盗以恶其人。此则不得主名,书盗不知所恶,故不书其盗耳。若知其人,则亦书盗也。
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晋,曰:「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难。」僖二十四年文公入。○难,乃旦反。
乃多与之徒卫。穆嬴日抱大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寘此?」穆嬴,襄公夫人,灵公母也。○嬴音盈。適,本又作「嫡」,同丁历反。将焉,於虔反,下「焉用」同。
出朝,则抱以適赵氏,顿首於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属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欲使宣子教训之。○属音烛。
○今君虽终,言犹在耳,在宣子之耳。
而弃之,若何?」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偪,畏国人以大义来偪已。○偪,彼力反。
乃背先蔑而立灵公,以御秦师。箕郑居守。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克,先且居子。代狐射姑。○背音佩。箕音基。守,手又反,下注同。将,子匠反,下注同。
荀林父佐上军;箕郑将上军居守,故佐独行。
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步招御戎,戎津为右。及堇阴,先蔑、士会逆公子雍前还晋,晋人始以逆雍出军。卒然变计,立灵公,故车右戎御犹在职。堇阴,晋地。○招,上遥反。堇音谨,一音靳。卒,寸忽反。
○正义曰:诸言御戎为右,皆是君之御右,知此步招、戎津始以逆雍出军,此拟为雍之御右也。改立灵公,故御右犹在职也。十二年河曲之战,传称「范无恤御戎」,注云:「代步招。」晋君不行有御戎者,成二年「楚令尹子重为杨桥之役。王卒尽行,彭名御戎」,注云「王卒尽行,故王戎车亦行」。然则河曲之战亦公卒尽行,公之戎车亦行,故御戎在职也。此时未至令狄,令狐犹是晋地,知堇阴亦是晋地也。
宣子曰:「我若受秦,秦则宾也;不受,寇也。既不受矣,而复缓师,秦将生心。先人有夺人之心,夺敌之战心也。○复,扶又反。先,悉荐反。「有夺人之心」,本或此下有「后人待其反」,误。
军之善谋也;逐寇如追逃,军之善政也。」训卒利兵,秣马蓐食,潜师夜起。蓐食,早食於寝蓐也。○卒,子忽反。秣音末。蓐音辱。
戊子,败秦师于令狐,至于刳首。己丑,先蔑奔秦,士会从之。从刳首去也。令狐在河东,当与刳首相接。○刳,苦胡反。
先蔑之使也,荀林父止之,曰:「夫人、大子犹在,而外求君,此必不行。子以疾辞,若何?不然,将及。祸将及己。○使,所吏反。
摄卿以往,可也,何必子?同官为寮,吾尝同寮,敢不尽心乎?」弗听。为赋《板》之三章,《板》,《诗·大雅》。其三章义取刍荛之言,犹不可忽,况同寮乎?僖二十八年林父将中行,先蔑将左行。○寮,本又作「僚」,力彫反。为,于伪反,下「为同寮」同。刍,初俱反。荛音饶。行,户郎反,下同。
又弗听。及亡,荀伯尽送其帑及其器用财贿於秦,曰:「为同寮故也。」荀伯,林父。
士会在秦三年,不见士伯。士伯,先蔑。
其人曰:「能亡人於国,言能与人俱亡於晋国。
不能见於此,焉用之?」何用如此?
士季曰:「吾与之同罪,俱有迎公子雍之罪。
非义之也,将何见焉?」言己非慕先蔑之义而从之。
及归,遂不见。责先蔑为正卿而不匡谏,且俱出奔,恶有党也。士会归在十三年。○恶,乌路反。
狄侵我西鄙,公使告于晋。赵宣子使因贾季问酆舒,且让之。酆舒,狄相。让其伐鲁。○酆,芳忠反。相,息亮反。
酆舒问於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秋,八月,齐侯、宋公、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晋赵盾,盟于扈,晋侯立故也。公后至,故不书所会。凡会诸侯,不书所会,后也。不书所会,谓不具列公侯及卿大夫。
后至不书其国,辟不敏也。此传还自释凡例之意。
○正义曰:僖十四年「诸侯城缘陵」。传曰:「不书其人,有阙也」。十五年「诸侯盟于扈」。传曰:「书曰『诸侯』,无能为也。」十七年「诸侯会于扈」。传曰:「书曰『诸侯』,无功也。」然则总称诸侯,皆是罪诸侯也。此总称「诸侯」,不称所会,为公后也。传还自释凡例,云:「后至不书其国者,辟不敏也。」不敏犹不达也。诸国皆在,公独后至,是公不达於事。辟公之不达於事,讳公罪而归责於诸侯者,若言诸侯无功然,故贬诸侯而总之,所以辟公耻也。
穆伯娶于莒,曰戴己,生文伯;其娣声已,生惠叔。穆伯,公孙敖也。文伯,穀也。惠叔,难也。○己音纪,一音祀。娣,大计反。难,乃多反。
戴己卒,又聘于莒。莒人以声己辞,则为襄仲聘焉。襄仲,公孙敖从父昆弟。○为,于伪反,下「且为」、「自为」同。
冬,徐伐莒。莒人来请盟。见伐,故欲结援。
穆伯如莒莅盟,且为仲逆。及鄢陵,登城见之,美,鄢陵,莒邑。○鄢,於晚反。
自为娶之。仲请攻之,公将许之。叔仲惠伯谏惠伯,叔牙孙。
曰:「臣闻之,兵作於内为乱,於外为寇。寇犹及人,乱自及也。今臣作乱,而君不禁,以启寇雠,若之何?」公止之。惠伯成之。平二子。
使仲舍之,舍,不娶。○舍音舍,注同。
公孙敖反之,还莒女。
复为兄弟如初。从之,为明年公孙敖奔莒传。○复音服,又扶又反。
晋郤缺言於赵宣子曰:「日卫不睦,故取其地。日,往日。取卫地在元年。
今己睦矣,可以归之。叛而不讨,何以示威?服而不柔,何以示怀?柔,安也。
非威非怀,何以示德?无德,何以主盟?子为正卿,以主诸侯,而不务德,将若之何?《夏书》曰:逸《书》。
『戒之用休,有休则戒之以勿休。○休,许蚪反,注同。
董之用威。董,督也。有罪则督之以威刑。
劝之以九歌,勿使坏。』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六府三事,
○正义曰:此《虞书·大禹谟》之文也。以其夏禹之言,故传谓之「夏书」。「勿使坏」以上,皆彼正文。唯彼言「俾勿坏」,俾亦使也,一字别耳。彼上文云:「水火金木土穀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乃次此辞。下云:「帝曰:六府三事允治。」郤缺令宣子脩德行礼,使人歌乐,故先引「劝之以九歌」,然后卻言「六府三事」。
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义而行之,谓之德礼。德,正德也。礼以制财用之节,又以厚生民之命。
无礼不乐,所由叛也。
○正义曰:在上为政无礼,则民不乐,是叛之所由。
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谁来之?来犹归也。○乐音洛。
盍使睦者歌吾子乎?」宣子说之。为明年晋归郑玄田张本。○盍,户腊反。
○正义曰:郑往前侵卫田,今晋令郑归还卫田也。言「归郑玄田」者,谓晋归以郑所取卫田,故杜下注云「匡,本卫邑,中属郑。今晋令郑还卫」是也。然晋亦还卫田,独言郑还卫田者,以郑归卫田为主,遂略之。刘炫以为归郑及归卫田,经传文归卫不归郑,而规杜氏,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