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僖公三十年

公元前630年

【经】

三十年,春,王正月。

夏,狄侵齐。

秋,卫杀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咺见杀称名者,讼君求直,又先归立公子瑕,非国人所与,罪之也。瑕立经年,未会诸侯,故不称君。

[疏] 注「咺见」至「称君」

○正义曰:咺既称名,故知以讼君立瑕为咺之罪状。春秋之世,诸侯虽篡弑而立,已列於会,虽复见弑,即成为君,齐商人、蔡侯班之属是也。瑕立虽巳经年,未会诸侯,故不称君。既不成君,即与元咺同为国讨之辞,元咺先死,故称「及」也。瑕若成君,当据周歂、冶廑为文,书曰「卫弑其君瑕」。

卫侯郑归于卫。鲁为之请,故从诸侯纳之例。例在成十八年。○为,于伪反。

晋人、秦人围郑。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各使微者围郑,故称人。○函音咸。汜音凡。传同。

介人侵萧。无传。

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周公,天子三公兼冢宰也。○兼,如字,又经念反。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如京师报宰周公。

【传】

三十年,春,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狄间晋之有郑虞也,○间,间厕之间。夏,狄侵齐。齐,晋与国。

晋侯使医衍酖卫侯。衍,医名。晋侯实怨卫侯,欲杀而罪不及死,故使医因治疾而加酖毒。○衍,以善反。酖音鸩。

[疏] 注「衍医」至「酖毒」

○正义曰:《周礼·大司马》「以九伐之法正邦国。贼杀其亲则正之」。郑玄云:「正之者,执而治其罪。《王霸记》曰『正,杀之也』。《春秋》僖二十八年『晋人执卫侯,归之於京师,坐杀其弟叔武』。」如郑彼言,则卫侯合死,而云罪不及死者,卫侯之心疑叔武耳。前驱歂犬卜君意而杀之,非卫侯命杀也。公知其无罪,枕股而哭,又命杀歂犬,是则杀非公意也,故不至死。若然,则是卫侯无罪。而往年卫侯与元咺讼,卫侯不胜,杀士荣、则针庄子者,用谗疑贤弟渝盟,先期入。是卫侯之罪也。罪不合死,而晋侯心怨欲得杀之,故使医因治疾而加酖毒。若不治疾,不得使医,故知因治疾也。《鲁语》云:「晋人执卫成公归之于周,使医酖之,不死,医亦不诛。臧文仲言於僖公曰:『夫卫君殆无罪矣。』今晋侯酖卫侯而不死,亦不讨其使者,讳而恶杀之也。是罪不合死之事也。

甯俞货医,使薄其酖,不死。甯俞视卫侯衣食,故得知之。公为之请,纳玉於王与晋侯,皆十瑴。王许之。双玉曰瑴。公本与卫同好,故为之请。○公为,于伪反,注同。瑴音角。好,呼报反。秋,乃释卫侯。

卫侯使赂周歂、冶廑,曰:「苟能纳我,吾使尔为卿。」恐元咺距已,故赂周、冶。○歂,市专反。冶,音也。廑音觐,又音谨,人名也。《汉书音义》云:「音勤字也。」郑氏音勤。周、冶杀元咺及子適、子仪。子仪,瑕母弟。不书杀,贱也。○適,丁历反。公入,祀先君。周、冶既服,将命,服,卿服。将入庙受命。

[疏] 注「服卿」至「受命」

○正义曰:言祀先君而服。将命,知其将入庙也。必入庙者,《祭统》云:「古者,明君爵有德而禄有功,必赐爵禄於大庙,示不敢专也。」命臣必在庙。而《王制》云:爵人於朝者,朝上询於众人,位定,然后入庙受命。今世受官犹然。

周歂先入,及门,遇疾而死。冶廑辞卿。见周歂死而惧。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於晋,文公亡过郑,郑不礼之。○过,古禾反。且贰於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此东汜也,在荧阳中牟县南。

[疏] 注「此东汜」

○正义曰:刘炫云:「二十四年『王出適郑,处于汜』,注云『郑南汜也』。」《释例·土地名》僖二十四年「汜」下云「此南汜也」。周王出居于汜,楚伐郑师于汜,襄城县南汜城是也。此年「汜」下云「此东汜也」。秦军汜南,晋伐郑师于汜,荧阳中牟县南汜泽是也。杜考校既精,当不徒尔。寻讨传文,未见杜意。

佚之狐言於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烛之武,皆郑大夫。○佚音逸。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巳。」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縋而出,縋,县城而下。○縋,丈伪反。县音玄。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於君,敢以烦执事。执事,亦谓秦。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设得郑以为秦边邑,则越晋而难保。焉用亡郑以倍邻?陪,益也。○焉,於虔反,下「焉取之」同。倍,蒲回反。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使人。○舍音舍,又如字。共音恭,本亦作供。使,所吏反。

[疏] 注「行李使人」

○正义曰:襄八年传云「一介行李」,杜云「行李,行人也」。昭十三年传云「行理之命」,杜云「行理,使人」。李、理字异,为注则同,都不解「理」字。《周语》「行理以节逆之」,贾逵云:「理,吏也,小行人也」。孔晁注《国语》,其本亦作「李」字,注云「行李,行人之官也」。然则两字通用。本多作「理」,训之为吏,故为行人、使人也。

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晋君,谓惠公也。焦、瑕,晋河外五城之二邑。朝济河而夕设版筑以距秦,言背秦之速。○朝,如字,注同。版音板。背音佩。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疆也。肆,申也。○厌,於盐反。疆,居良反。不阙秦,焉取之?

[疏] 「不阙秦,焉取之」

○正义曰:沈云「不阙秦家,更何处取之?」言有心取秦,先谋取郑。言灭秦以将利晋益大疆土。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三子,秦大夫,反为郑守。○说音悦。为,于伪反。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力不及此。请击秦也。夫人,谓秦穆公。○夫音扶,注同。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秦晋和整,而还相攻,更为乱也。○知音智。吾其还也。」亦去之。

初,郑公子兰出奔晋,兰,郑穆公。从於晋侯伐郑,请无与围郑。许之。使待命于东。晋东界。○与音预。郑石甲父、侯宣多逆以为大子,以求成于晋,晋人许之。二子,郑大夫。言穆公所以立。

冬,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歜、白、黑、形盐。昌歜,昌蒲菹。白,熬稻。黑,熬黍。形盐,盐形象虎。○阅音悦。歜,在感反。菹,庄居反。敖稻,五刀反。

[疏] 注「昌歜」至「象虎」

○正义曰:昌歜,飨之所设,必是笾豆之实。《周礼·醢人》「朝事之豆,其实有昌本、麋臡」,郑玄云「昌本,昌蒲根切之四寸为菹」。彼昌本可以为菹,知此「昌歜」即是昌蒲菹也。齐有邴歜,鲁有公甫歜,其音为触。《说文》云「歜,盛气,怒也。从欠蜀声」。此「昌歜」之音相传为在感反,不知其字与彼为同为异。遍检书传,昌蒲之草无此别名,未知其所由也。此云「白黑」,下云「嘉穀」,穀之白黑唯稻黍为然。下云「盐虎形」,知其形象虎也。

辞曰:「国君,文足昭也,武可畏也,则有备物之飨,以象其德。荐五味,羞嘉穀,盐虎形,嘉穀,熬稻黍也,以象其文也。盐虎形,以象武也。以献其功。吾何以堪之?」

[疏] 「辞曰」至「堪之」

○正义曰:《周礼·掌客》:王巡守,百官从者,所过之国共其积膳,「三公悤上公之礼,卿悤侯伯之礼,大夫悤子男之礼」。宰周公是天子三公,具主国待之当尊於国君,但周公自谦,不敢当比国君耳。既云「备物之飨,以象其德」,及说备物之下,即云「以献其功」功德互见之耳。献其功者,献谓呈见旌表之也。备设以象德,荐献以见功,故象献分配为文。

东门襄仲将聘于周,遂初聘于晋。公既命襄仲聘周,未行,故曰「将」,又命自周聘晋,故曰「遂」。自入春秋鲁始聘晋,故曰「初」。

[疏] 注「公既」至「曰初」

○正义曰:经书实行之事,传说将命之初,故云命之将聘于周,未行,又命之遂聘于晋,令其从周即去,更不回也。贾、服不晓传意,解为先聘晋,后聘周,故杜详说之。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