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有一年春,狄侵卫。无传。为邢故。○为,于伪反,下为邾同。
宋人、齐人、楚人盟于鹿上。鹿上,宋地。汝阴有原鹿县。宋为盟主,故在齐人上。
夏,大旱。雩不获雨,故书旱。自夏及秋,五稼皆不收。
○正义曰:《春秋》之例,旱则脩雩,雩必为旱。而经或书雩,或书旱者,雩而得雨,喜雩有益,书雩,不书旱。雩不得雨,则书旱,明灾成此时,雩不获雨,故书旱也。周之夏,即今之二月、三月、四月也,於时方欲下种,此月不雨未能成灾。而书夏大旱者,此后虽得少雨,而终是不堪生殖,从夏及秋五稼悉皆不收,不收之后,择最旱之月而书之,故书夏大旱也。刘炫云,大旱而不书饥者,传云「是岁也,饥而不害」,故不书饥。
秋,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盂。盂,宋地。楚始与中国行会礼,故称爵。○盂音于。
执宋公以伐宋。不言楚执宋公者,宋无德而争盟,为诸侯所疾,故总见众国共执之文。○见,贤遍反。
冬,公伐邾。无传。为邾灭须句故。○句,其俱反,传同。
楚人使宜申来献捷。无传。献宋捷也。不言宋者,秋伐宋冬来献捷,事不异年,从可知。不称楚子,使来不称君命行礼。○献,轩建反。捷,在接反。
十有二月癸丑,公会诸侯盟于薄。释宋公。诸侯既与楚共伐宋,宋服,故为薄盟以释之。公本无会期,闻盟而往,故书公会诸侯。○薄如字。
○正义曰:诸侯之被执者,皆不书其释。释而公不与,又不告,故鲁史不得书之。此由公往与盟,见其得释,故书之耳。文七年「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传曰:「公后至,故不书所会。凡会诸侯,不书所会,后也。后至,不书其国,辟不敏也。」此盟亦总言「诸侯」,不书其国,似是公之后期,故解之。鲁先不属楚,公本无会期,闻盟而往,故书公会诸侯,非后期也。公非后期而总书诸侯者,此则会盂之诸侯也。一事而再见者,前目而后凡,自谓前已历序,故后总言耳,非为鲁公变文也。
二十一年春,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公子目夷曰:「小国争盟,祸也。宋其亡乎,幸而后败。」谓军败。
夏,大旱。公欲焚巫尫。巫尫,女巫也。主祈祷请雨者。或以为尫非巫也,瘠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谓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为之旱,是以公欲焚之。○尫,乌黄反。祷,丁老反,或丁报反。瘠,在亦反。向,本亦作乡,许亮反。故为,于伪反。
○正义曰:《周礼·女巫职》云「旱暵则舞雩」。此以为旱欲焚之,故知巫尫,女巫也。并以巫尫为女巫,则尫是劣弱之称,当以女巫尫弱故称尫也。或以为尫非巫也,巫是祷神之人,尫是瘠病之人,二者非一物也。尫是病人,天恐雨入其鼻,俗有此说,不出传记,义或当然,故两解之也。《檀弓》云:「岁旱,穆公召县子而问然,曰:『天久不雨,吾欲暴尫而奚若。』曰:『天则不雨,而暴人之疾子,虐,无乃不可与?』」郑玄云:「尫者面乡天,觊天哀而雨之。」又曰:「然则吾欲暴巫而奚若。」郑玄云:「巫主接神,亦觊天哀而雨之。」彼欲暴人疾而求雨,故郑玄以为觊天哀而下雨。此欲烧杀以求雨,故杜以为天哀之而不雨,意异,故解异也。《礼记》既言暴尫,又别言暴巫,巫、尫非一物,《记》言「暴人之疾」,则尫是病人,或说是也。
臧文仲曰:「非旱备也。修城郭,贬食省用,务穑劝分,穑,俭也。劝分,有无相济。○贬,彼检反。省,所景反。
○正义曰:穑是爱惜之义,故为俭也。襄二十四年《穀梁传》曰:「五穀不升谓之大侵。大侵之礼,君食不兼味,台榭不涂,弛侯、廷道不除,百官布而不制,鬼神祷而不祀。」《曲礼》云「岁凶,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马不食穀。」如此之类,皆是务为俭也。务为俭穑而脩城郭者,服虔云:国家凶荒,则无道之国乘而加兵,故脩城郭为守备也。
此其务也。巫兀何为?天欲杀之,则如勿生;若能为旱,焚之滋甚。」公从之。是岁也,饥而不害。不伤害民。
秋,诸侯会宋公于盂。子鱼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
冬,会于薄以释之。子鱼曰:「祸犹未也,未足以惩君。」为二十二年战泓传。○惩,直升反。泓,乌宏反。
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皞与有济之祀,司,主也。大皞,伏羲四国伏羲之后,故主其祀。任,今任城县也。颛臾在泰山南武阳县东北。须句在东平须昌县西北。四国封近於济,故世祀之。○任音壬,注同。颛音专。臾,羊朱反。「风姓也」,本或作「皆风姓」。大音泰。皞,胡老反。济,子礼反,注及下注同。羲本或作戏,许宜反。近,附近之近。
以服事诸夏。与诸夏同服王事。○夏,户雅反,注及下同。
邾人灭须句,须句子来奔,因成风也。须句,成风家。
成风为之言于公曰:「崇明祀,保小寡,周礼也;明祀,大皞、有济之祀。保,安也。○为,于伪反。
蛮夷猾夏,周祸也。此邾灭须句而曰蛮夷。昭二十三年,叔孙豹曰:「邾又夷也。」然则邾虽曹姓之国,迫近诸戎,杂用夷礼,故极言之。猾夏乱诸夏。○猾,于八反。叔孙豹,百教反。案杜注所引,是叔孙婼语,今传本多作「豹」,恐是传写误也。宜为婼。婼音敕若反。
○正义曰:「蛮夷猾夏」,《舜典》文。猾训为乱,故云乱诸夏也。此注引昭二十三年传,当云「叔孙婼曰」。遍检古本,皆作「豹」字,盖注后即写误。
若封须句,是崇皞、济而修祀,纾祸也。」纾,解也,为明年伐邾传。○纾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