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僖公十六年

前644年

【经】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陨,落也。闻其陨,视之石,数之五各随其闻见先后而记之。庄七年,星陨如雨,见星之陨而队於四远若山若水,不见在地之验。此则见在地之验,而不见始陨之星。史各据事而书。○陨,丁敏反。数,色主反。队,直类反。

[疏] 注「陨落」至「而书」。

○正义曰:「陨,落」,《释诂》文。《公羊传》曰:「曷为先言霣而后言石?霣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是随闻见先后而记之也。传称「陨星也」,则石亦是星,而与星陨文倒,故解之。彼见星之陨,不见在地之验;此见在地之石,不见始陨之星。史各据事而书,故文异也。三十三年书陨霜者,亦见在地之霜,不见在天之验,故霜上言陨,与此同也。星、石、霜言陨,雪、雹、螽言雨者,其状似雨者称雨,不似雨者即称陨也。

是月,六鷁退飞,过宋都。是月,陨石之月。重言「是月」,嫌同日。鹢,水鸟,高飞遇风而退,宋人以为灾,告於诸侯,故书。○是月,本或作「是日」。鹢,五历反,本或作鶂,音同。六,其数也。过,古禾反。重,直用反,传注同。

[疏] 注「是月」至「故书」。

○正义曰:《月令》诸言「是月」,皆是前事之月,知此是陨石之月也。石陨、鹢退俱是宋事,事相类而同时告,故重言「是月」,嫌同日也。告者不以鹢退之日告,故言是月以异之。鹢,水鸟者,相传为然。《春秋考异邮》云,鹢者,毛羽之蟲,生阴而属於阳。《洪范五行传》曰:鹢者,阳禽。鹢,字或作鶂。《广志》云:鹢,古退飞者,今以其首为船头。《庄子》云:鹢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博物志》云:雄雌相视则孕,或曰雄鸣上风,雌承下风,则亦孕,是也。鸟飞不能自退,传言「风也」,是鸟高飞,遇风而退却也。《公羊传》曰:「视之则六,察之则鹢,徐而察之则退飞。」是亦随见先后而书之。鲁史而记宋事,知其宋人以为灾,告於诸侯,故书。

三月壬申,公子季友卒。无传。称字者贵之。公与小敛,故书日。○与音预。敛,力验反。公与小敛,本亦「公与敛」。

[疏] 注「称字」至「书日」。

○正义曰:季是其字,友是其名,犹如仲遂、叔肸之类,皆名字双举。刘炫以季为氏而规杜过,非也。炫云:季友、仲遂皆生赐族,非字也。

夏四月丙申,鄫季姬卒。无传。○鄫,似陵反。

秋七月甲子,公孙兹卒。无传。

冬十有二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曹伯于淮。临淮郡左右。○邢音刑。淮音怀。

[疏] 注「临淮郡左右」。

○正义曰:淮水发源入海,其路甚长,会于淮者,必是会于水旁,不得会于水内。杜欲指其处,无以可明,故云「临淮郡左右」。

【传】

十六年春,陨石于宋五,陨星也。但言星,则嫌星使石陨,故重言陨星。

[疏] 注「但言」至「陨星」。

  ○正义曰:下云「风也」,是风使鹢退。此若直言星也,则嫌是星使石陨,故重言「陨星」,以明所陨之石即是星也。《易》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则星之在上,其形不可知也。古今之说,星陨至地,皆言为石。经书在地之验,故言陨石。传本在天之时,故言「陨星」。不知星之在上,其形本是石也?为当既陨,始变为石?圣贤不说,难得而知。

六鷁退飞过宋都,风也。六鹢遇迅风而退飞,风高不为物害,故不记风之异。○迅音信,又音峻,疾也。周内史叔兴聘于宋,宋襄公问焉,曰;「是何祥也?吉凶焉在?」祥,吉凶之先见者。襄公以为石陨鹢退,能为祸福之始,故问其所在。○焉,於虔反。见,贤遍反,又如字。

[疏] 注「祥吉」至「所在」。

○正义曰:《中庸》云「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则事之先见,善恶异名,吉之先见谓之祥,凶之先见谓之妖。此总云祥者,彼对文耳。《书序》云:「亳有祥,桑、穀共生于朝。」《五行传》云青祥、白祥之类恶事,亦称为祥,祥是总名。公问「是何祥也?吉凶焉在?」故杜并以吉凶解之,言吉凶先见皆为祥也。襄公以为石陨、鹢退能为祸福之始,故问其所在。盖当虑其在已,故问之。

对曰:「今兹鲁多大丧,今兹,此岁。明年齐有乱,君将得诸侯而不终。」鲁丧、齐乱、宋襄公不终,别以政刑吉凶他占知之。

[疏] 注「鲁丧」至「知之」。

○正义曰:此三者,叔兴止言其事,不说知之所由,或观政教、刑法,或他事别有占验,故云别以政刑他占知之,言知之不由石、鹢也。刘炫云,政者,若周大夫入陈竟,见官职不脩,君臣南冠如夏氏,知简夷将乱。子贡见公执玉卑,知其替死也。刑者,若夷吾忌克多怨,君子知其不终也。吉凶有二,阴阳调序,四海玉烛,时吉也;阴阳错逆,寒暑失度,民多疠疫,五穀不登,时凶也。父慈子孝,君义臣忠,人吉也;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人凶也。

退而告人曰:「君失问。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言石陨、鹢退,阴阳错逆所为,非人所生。襄公不知阴阳而问人事,故曰君失问。叔兴自以对非其实,恐为有识所讥,故退而告人。○错,七落反。

[疏] 注「言石」至「告人」。

○正义曰:刘炫云,言是阴阳之事也,则知事由阴阳,若阴阳顺序,则物皆得性,必无妖异。故云阴阳错逆所为,非人吉凶所生也。传称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人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洪范》「咎徵曰:『狂恒雨若』」之类,皆言人有愆失,乃致阴阳错逆。而云阴阳错逆非人所生者,石陨、鹢飞事由阴阳错逆,阴阳错逆,乃是人行所致。襄公不问己行何失,致有此异,乃谓既有此异,将来始有吉凶。故答云「是乃阴阳之事,非将来吉凶所生」。言将来若有吉凶,协此石、鹢之异耳,非始从石、鹢而出也。襄公不知阴阳错逆为既往之咎,乃谓将来吉凶出石、鹢之间,是不知阴阳而空问人事,故云「君失问」也。叔兴若以实对,当云「由君愆失,致有此异」,今乃别以政刑他占横说齐乱、鲁丧。自以对非其实,恐为有识所识,故退而告人以此言也。服虔云:「鹢退风,咎君行所致,非吉凶所从生。」襄公不问己行何失,而致此变,但问吉凶焉在。以为石陨、鹢退,吉凶何从而生。故云「君失问」。是刘炫用服义为说也。今删定以杜注云:「石、鹢阴阳错逆所为,非人所生」,则阴阳错逆,自然有此,非由人事之失致此错逆。又吉凶不由石、鹢所生,故传云「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是吉凶不由石、鹢,石、鹢不由於人,则吉凶之来,别由人行得失耳。故《释例》云「或异而无感,或感而不可知」,如此之类是也。其传云「乱则妖灾生」,《洪范》曰:「狂恒雨若」,此皆假之阴阳以为劝戒,神道助教,非实辞也。但圣贤之说未知孰是,故两载其义,以俟后贤。

吉凶由人,吾不敢逆君故也。」积善馀庆,积恶馀殃,故曰吉凶由人。君问吉凶,不敢逆之,故假他占以对。○殃,於良反。

[疏] 注「积善」至「以对」。

  ○正义曰:积善馀庆,积恶馀殃,《易·文言》文也。言将来吉凶,由人行所致。行善则有吉,行恶则有凶。吉凶自由於君,不从石、鹢而出。吾不敢逆君之心,故假他占以告之。

夏,齐伐厉不克,救徐而还。十五年齐伐厉以救徐。

秋,狄侵晋,取狐、厨、受铎,涉汾,及昆都,因晋败也。狐厨、受铎、昆都,晋三邑。平阳临汾县西北有狐谷亭。汾水出大原,南入河。○狐音胡。厨,直诛反。铎,徒各反。汾,扶云反,水名。大原音泰。

[疏] 注「狐厨」至「入河」。

○正义曰:汾水从平阳南流折而西入于河。临汾县在汾水北。狐谷疑是狐厨,乃在县之西北,则狐厨、受铎皆在汾北。狄自北而侵,南涉汾水至于昆都昆都在汾南也。

王以戎难告于齐,齐征诸侯而戍周。十一年戎伐京师以来,遂为王室难。○难,乃旦反,注同。

冬,十一月乙卯,郑杀子华。终管仲之言。事在七年。

十二月会于淮,谋鄫,且东略也。鄫为淮夷所病故。○为,于伪反。城鄫,役人病。有夜登丘而呼曰:「齐有乱。」不果城而还。役人遇厉气,不堪久驻,故作妖言。○呼,火故反。还音旋。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