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春王正月,不雨。
夏四月不雨。一时不雨则书首月。传例曰:不曰旱,不为灾。
○正义曰:「一时不雨则书首月」者,解去冬今春也。「书首月」者,皆竟时不雨,次月不雨,不复书也。故夏四月不雨,五月不雨,不复书。六月得雨,乃书之。此由不雨日久,方始追书其事。每时一书,所以详其文也。不於去年「冬十月」及今年「正月不雨」注,必於「夏四月不雨」注者,以下有「六月雨」,既备书,则五月不雨亦应备书,今唯云「夏四月不雨」,故注云「一时不雨则书首月」,以解五月不书不雨之意。文二年,自十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十三年,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二者皆总书不雨,又不书得雨之月,与此年书不雨文异者,《穀梁传》曰:「一时言不雨者,闵雨也。闵雨者,有志乎民者也」;「六月,雨。雨云者,喜雨也。喜雨者,有志乎民者也。」文二年传曰:「历而言不雨,文不忧雨也。不忧雨者,无志乎民也。」言僖有忧民之志,故每时一书;文无忧民之志,是以历时总书。贾逵取以为说。杜既不注,或亦史异辞也。
徐人取舒。无传。徐国,在下邳僮县东南。舒国,今庐江舒县。胜国而不用大师,亦曰取。例在襄十三年。○邳,皮悲反。僮音童。庐,力居反。
○正义曰:诸侯相灭亡者,多是土壤邻接,思启封疆。今检杜注,徐在下邳,舒在庐江,相去甚遥,而越竟灭国,无传无注,不知所以?襄十三年传例曰:「凡书取,言易也;用大师焉曰灭。」然则灭之与取,俱是绝其国家,有其土地;难则称灭,易则为取。《释例》曰:「用大师,起大众,重力以陷敌,因而有之,故曰胜国,通以灭为文也。取者,乘其衰乱,或受其溃叛,或用小师而不顿兵劳力,则直言取。如取如携,言其易也。」是胜国而不用大师,亦为取也。
六月雨。示旱不竟夏。
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穀。阳穀,齐地,在东平须昌县北。
冬,公子友如齐涖盟。涖,临也。○涖音利又音类。
○正义曰:公羊传曰:「涖盟者何?往盟乎彼也;来盟者何?来盟于我也。」盟者,杀牲歃血,告誓神明。人临其上,从我去者,出我之意,故言往彼临;视从外至者,我共临视,故直举其来。
楚人伐郑。
三年春,不雨。夏六月,雨。自十月不雨至于五月,不曰旱,不为灾也。周六月,夏四月,於播种五稼无损。○夏,户雅反。
秋,会于阳谷,谋伐楚也。二年楚侵郑故。
齐侯为阳谷之会,来寻盟。冬,公子友如齐位盟。公时不会阳穀,故齐侯自阳穀遣人诣鲁求寻盟。鲁使上卿诣齐受盟,谦也。○为,于伪反。
楚人伐郑,郑伯欲成。孔叔不可,曰:「齐方勤我,孔叔,郑大夫。勤,恤郑难。○难,乃旦反。
弃德不祥。」祥,善也。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蔡姬,齐侯夫人。荡,摇也。囿,苑也。盖鱼池在苑中。○囿音又。
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绝之也。蔡人嫁之。为明年齐侵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