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庄公三年

公元前691年

【经】

三年,春,王正月,溺会齐师伐卫。溺,鲁大夫。疾其专命而行,故去氏。○溺,乃狄反。去,起吕反。

[疏] 三年注「溺鲁」至「去氏」。

○正义曰:隐四年翚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传曰:「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故书曰『翚帅师』,疾之也。」彼不称公子,传言疾之。今溺亦不称公子,传亦言疾之,知其事与翚同,疾其专命而行,故去氏也。公子非氏,贬与氏同,故言氏也。

夏,四月,葬宋庄公。无传。

五月,葬桓王。

秋,纪季以酅入于齐。季,纪侯弟。酅,纪邑。在齐国东安平县。齐欲灭纪,故季以邑入齐为附庸,先祀不废,社稷有奉,故书字贵之。○酅,户圭反,本又作携。

[疏] 注「季纪」至「贵之」。

○正义曰:《公羊传》曰:「纪季者何?纪侯之弟也。何以不名?贤也。何贤乎纪季?请后五庙以存姑姊妹。」《穀梁传》曰:「酅,纪之邑也。入于齐者,以酅事齐也。」杜取彼为说,知季是纪侯之弟,以酅邑入齐,为附庸之君,附属齐国也。诸侯之卿,例当书名,善其能自存立,故书字贵之也。《释例》曰:「齐侯、郑伯诈朝于纪侯以袭之,纪人大惧,而谋难於鲁,请王命以求成于齐。公告不能,齐遂逼之,迁其三邑。国有旦夕之危,而不能自入为附庸,故分季以酅,使请事于齐。大去之后,季为附庸。先祀不废,社稷有奉,季之力也。故书字不书名,书入不书叛也。判,分也。传曰始分,为纪侯大去张本也。刘、贾谓纪季以酅奔齐,不言叛,不能专酅也。传称『纪侯不能下齐,以与纪季』,季非叛也。纪王之后,叔姬归于酅,明为附庸犹得专酅,故可归也。」是杜具说贵之意也。以叔姬归酅,知酅为附庸。附庸之君,虽无爵命,而分地建国,南面之主,得立宗庙,守祭祀。僖二十一年传曰:「任、宿、须句、颛臾,皆风姓也。实司大皞与有济之祀。」《论语》云:「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须句、颛臾,皆附庸也。得祀所出之祖,主其竟内山川,明得祀先君、奉社稷。

冬,公次于滑。滑,郑地,在陈留襄邑县西北。传例曰:「凡师,过信为次。兵未有所加,所次则书之。既书兵所加,则不书其所次,以事为宜,非虚次。」○滑,乎八反,又干八反。

[疏] 注「滑郑」至「虚次」。

○正义曰:此解略,而释例详。《释例》曰:「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此周公之典,以详录师出入行止迟速,因为之名也。兵事尚速,老师费财,不可以久。故《春秋》告命三日以上,必记其欠。舍之与信不书者,轻碎,不以告也。兵未有所加,所次则书之,以示迟速。『公次于滑』,『师次于郎』,是也。既书兵所加,则不书其所次,以事为宜,非虚次。诸久兵而不书次,是也。既书兵所加,而又书次者,义在取於次。『遂伐楚,次于泾』,『盟于牡丘,遂次于匡』,是也。所记或次在事前,次以成事也。或次在事后,事成而次也。皆随事实,无义例也。」杜言既书兵所加,则不书其次者,或伐或战,旷日持久,其间必有二日之次。既书战伐,则不书次。虽次在事前,次在事后,皆不书也。既书兵所加,而又书次者,义在取於次。齐侯伐楚,楚疆,齐欲缓之以德,故不速进,而次于陉。盟于牡丘,本为救徐,各使大夫救徐,次匡以为之援,义取於次。故书兵所加,而又书其次。次在事前,谓僖元年,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也。次在事后,谓襄二十三年,叔孙豹帅师救晋,次于雍榆也。聂北之下,《公羊传》曰:「曷为先先言次,而后言救?君也。」雍榆之下,《公羊传》曰:「曷为先言救,而后言次?先通君命也。」《左氏》先儒取彼为说,言齐桓,君也,进止自由,故先次后救。叔孙,臣也,先通君命,故先救后次。杜以传无此言,故改正其谬,言此二事,或次以成事,或事成而次,皆随事实先后而书之,无义例也。先儒又言书次者,皆美之辞。《释例》曰:「『叔孙救晋,次于雍榆』,传曰:『礼』者,善其宗助盟主,非以次为礼也。『齐桓次于聂北,救邢』,亦以存邢具其器用,师人无私见善,不在次也。而贾氏皆即以为善次。次之与否,自是临时用兵之宜,非礼之所素制也。」言非素制者,非礼家制此名以为善号也。沈氏云:「将会郑伯,非军旅而书次者,古者君行师从,卿行旅从,故亦从师行之例也。」

【传】

「三年,春,溺会齐师伐卫」。疾之也。传重明上例。○重,直用反。

「夏,五月,葬桓王」。缓也。以桓十五年三月崩,七年乃葬,故曰缓。

「秋,纪季以酅入于齐」。纪於是乎始判。判,分也。言分为附庸始於此。

「冬,公次于滑」。将会郑伯谋纪故也。郑伯辞以难。厉公在栎故。○难,乃旦反。栎音历,或音书灼反。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为经书次例也。舍宿不书,轻也。言凡师,通君臣。

[疏] 「传注为经」至「君臣」。

○正义曰:舍者,军行一日止而舍息也。信者,住经再宿得相信问也。《穀梁传》曰:「次,止也。」则次亦止舍之名。过信以上,虽多日亦为次,不复别立名也。通君臣者,「公次于滑」,君也;「叔孙豹次于雍榆」,臣也。但是师行,皆从此例。君将不言帅师,故止云「公次」,亦师次也。非师之次,则不在此例。《释例》讥贾氏云:「若鲁公次乾侯之比,非为用师,不应在例,而复例之,亦为滥也。」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