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昭公二十九年

二十有九年,春,公至自干侯,居于运。不致以晋者,不见容于晋,未至晋。

齐侯使高张来唁公。言来者,居运,从国内辞。书者,如晋不见答,喜见唁也。不月者,例时也。

[疏] 注「言来」至「内辞者」。

○解云:正以下三十一年,「晋侯使荀栎唁公于干侯」,不言来故也。云不月者,例时也者,正以经不月,故知例然,则知下文荀栎唁公之徒,虽在日月之下,不蒙日月可知。

公如晋,次于干侯。

夏,四月,庚子,叔倪卒。

秋,七月。冬,十月,运溃。邑不言溃,此其言溃何?据国曰溃,邑曰叛。

[疏] 注「据国曰溃,邑曰叛」。

○解云:即僖四年蔡溃,文三年沈溃者,是国曰溃之文。襄二十六年春,「卫孙林父入于戚,以叛」;定十三年「春,宋公之弟辰及仲佗、石彄、公子池,自陈入于萧,以叛」,是邑曰叛之文。

郛之也。郛,郭。

[疏] 注「郛,郭」者。

○郭之犹云国,之但古今异语也。

曷为郛之?据成三年棘叛不言溃也。

[疏] 注「据成」至「溃也」。

○解云:即彼经云「叔孙侨如帅师围棘。棘者何?汶阳之不服邑也。其言围之何?不听也」。彼注云「不听者,叛也」是也。

君存焉尔。昭公居之,故从国言溃,明罪在公也。不言国之,言郛之者,公失国也。不讳者,责臣子当忧而纳之,杀耻不如救危也。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其本乃由于围成,失大得小而不能节用。

[疏] 注「不言国之,言郛之者」。

○解云:正以桓七年春,「焚咸丘」之下,传云「咸丘者何?邾娄之邑也。曷为不系乎邾娄?国之也」;庄二年「夏,公子庆父帅师伐于馀丘」之下,传云「于馀丘者何?邾娄之邑也。曷为不系乎邾娄?国之也」。然则彼二文皆言国之,今言郛之者,正以昭公居国,裁得国外土地而已,其国内宗庙,非公之有,故传言郛之,不言国之耳。云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者,《论语》文。言为国家者,不患土地人民之寡少,而患政令之不均平;不患国无储积,而患君臣上下之不能相安。而引之者,欲道昭公政令失所,是以出奔。今居小地而复围成,扰乱其民,令之不安,由兹溃散,无寸土可居,久不得国而卒于外者,身自取之者也。云其本乃由于围成者,围成即二十六年「夏,公围成」是也。失鲁之大而得运邑,故曰失大得小,不能自节约而用之,乃复扰乱其民围成也。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