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桓公十年

十年,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终生卒。

夏,五月,葬曹桓公。小国始卒,当卒月葬时,而卒日葬月者,曹伯年老,使世子来朝,《春秋》敬老重恩,故为鲁恩录之尢深。

[疏] 注「小国」至「尤深」。

○解云:所传闻之世,未录小国卒葬,所闻之世乃始书之。其书之也,卒月葬时,文九年「秋,八月,曹伯襄卒」;冬,「葬曹共公」者是也。今卒日葬月者,正以敬老重恩故也。云云之说,当文皆自有解。

秋,公会卫侯于桃丘,弗遇。会者何?期辞也。其言弗遇何?公不见要也。时实桓公欲要见卫侯,卫侯不肯见公,以非礼动,见拒有耻,故讳使若会而不相遇。言弗遇者,起公要之也。弗者,不之深也。起公见拒深。传言公不要见者,顺经讳文。○见要,一遥反,注同。

[疏] 「会者何」。

○解云:经既书会,作聚集之名;寻言弗遇,是未见之称,故执不知问。

冬,十有二月,丙午,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郎者何?吾近邑也。以言来也。

[疏] 「郎者何」。

○解云:欲言是邑,战于其内;欲言非邑,经有城郎之文,故执不知问。

[疏] 注「以言来也」。

○解云:凡言来者,乡内之辞,今经言来,故知近邑也。而僖四年「楚屈完来盟于师」,是时在召陵,而言来者,据师道楚,故得言来。吾近邑,则其言来战于郎何?据齐师、宋师次于郎不言来,公败宋师不言战,龙门之战不举地也。

[疏] 注「据齐师」至「不言来」。

○解云:在庄十年。

[疏] 注「公败」至「不言战」。

○解云:隐十年「公败宋师于菅」,庄十年「公败宋师于乘丘」,庄十一年「公败宋师于鄑」,凡有三经,宜隐十年以当之。

[疏] 注「龙门」至「地也」。

○解云:即下十三年春,「公会纪侯、郑伯。己巳,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云云,依《春秋说》云是龙门之战,而不言战于龙门是也。

近也。恶乎近?近乎围也。地而言来者,明近都城,几与围无异。不解战者,从下说可知。○恶,音乌。明近,附近之近。几,音祈。

[疏] 「近也」至「围也」。

○解云:近,读如附近之近。国,读如围。言兵围都城相似,故言近乎围也。考诸古本,围皆作「国」字,而旧解以国为围。

此偏战也。何以不言师败绩?据十三年师败绩。偏,一面也。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

[疏] 注「据十」至「相诈」。

○解云:即龙门之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是也。

内不言战,言战乃败矣。《春秋》讬正于鲁。战者,敌文也。王者兵不与诸侯敌,战乃其已败之文,故不复言师败绩。鲁不复出主名者,兵近都城,明举国无大小,当戮力拒之。○不复,扶又反,下同。戮,音六,又力雕反,字亦作勠。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