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春,郯子来朝。○郯,音谈。
夏,四月,三卜郊,不从,乃免牲。
小邾娄子来朝。
城费。○费,音秘。
秋,季孙宿如卫。
八月,〈虫众〉。先是郯、小邾娄来朝,有宾主之赋,加以城费,季孙宿如卫,烦扰之应。○〈虫众〉,音终,一音锺。
冬,十月,卫侯使孙林父来聘。壬戌,及孙林父盟。
楚公子贞帅师围陈。
十有二月,公会晋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莒子、邾娄子于鄬。○鄬,于委反,《字林》:凡吹反。
郑伯髡原如会,未见诸侯。丙戍,卒于操。操者何?郑之邑也。诸侯卒其封内不地,此何以地?据陈侯鲍卒不地。○髡原,苦门反,《左氏》作「髡顽」。操,七报反,一音七南反,《左氏》作「鄵」。
○解云:正本作「顽」字,亦有一本作「原」字,非也。
○解云:欲言郑邑,封内不地;欲言外邑,文不系外,故执不知问。其「鄵」字者,非正本也。
○解云:即桓五年「正月,甲戍,已丑,陈侯鲍卒」,传曰「曷为二日卒之?怴也。甲戌之日亡,已丑之日死而得,君子疑焉。故以二日卒之」,是封内卒不地者,故据而难之。
隐之也。何隐尔?弑也。孰弑之,其大夫弑之。曷为不言其大夫弑之?据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书。○杀也,音试,下及注皆同。
○解云:在宣四年夏六月书者,谓书大夫名氏矣。
为中国讳也。曷为为中国讳?据归生弑君,不为中国讳。○为中,于伪反,下及注皆同。
郑伯将会诸侯于鄬,其大夫谏曰:「中国不足归也,则不若与楚。」郑伯曰:「不可。」其大夫曰:「以中国为义,则伐我丧。」据城虎牢事。
○解云:上二年经云「遂城虎牢」,传云「虎牢者何?郑之邑也。其言城之何?取之也。取之,曷为不取之?为中国讳也。曷为为中国讳?讳伐 丧也」是也。
以中国为强,则不若楚。言楚属围陈,不能救。○属,音烛。
○解云:即上文云「楚公子贞帅师围陈」,终无救文是也。
于是弑之。聤由中国无义,故深讳使若自卒。○聤由,音祸。
郑伯髡原何以名?据陈侯如会不名。
○解云:即僖二十八年五月,「公会晋侯」以下「于践土。陈侯如会」是也。
伤而反,未至乎舍而卒也。舍,昨日所舍止处也。以操定邑,知伤而反也。未见诸侯,尚往辞,知未至舍也。云尔者,古者保辜,诸侯卒名,故于如会名之,明如会时为大夫所伤,以伤辜死也。君亲无将,见辜者,辜内当以弑君论之,辜外当以伤君论之。○处,昌虑反。见辜,贤遍反。
○解云:正以操是郑邑,操本去鄬弥远,是以知其见伤而还。
○解云:凡言未见者,有欲见之理,知尚往辞,若其迥还至舍,便绝未见之义,经不应得言未见,故如此解。
○解云:庄三十二年传云「君亲无将,将而必诛」,故此注引之。其弑君论之者,其身枭首,其家执之。其伤君论之者,其身斩首而已,罪不累家,汉律有其事。然则知古者保辜者亦依汉律,律文多依古事,故知然也。
未见诸侯,其言如会何?致其意也。郑伯欲与中国,意未达而见弑,故养逐而致之,所以达贤者之心。
○解云:上「陈侯如会」、「袁侨如会」之辈,皆是至会。今郑伯既言未见诸侯,而言如会,故据未见而难之。
陈侯逃归。起郑伯欲与中国,卒逢其祸,诸侯莫有恩痛自疾之心,于是惧,然后逃归,故书以剌中国之无义。加逃者,抑陈侯也。孔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不当背也。○背,音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