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来求车。何以书?讥。何讥尔?王者无求,求车非礼也。王者千里,几内租税,足以共费;四方各以其职来贡,足以尊荣,当以至廉无为率先天下,不当求。求则诸侯贪,大夫鄙,士庶盗窃。求例时,此月者,桓行恶不能诛,反从求之,故独月。○共费,音恭;下芳味反。行,下孟反,下「行恶」同。
○解云:隐三年「武氏子来求赙」之下,传云「何以书?讥。何讥尔?丧事无求,求赙非礼也」。然则彼已有传,而重发之者,正以彼云「丧事无求」,恐此吉时得求,故明之。
○解云:相对为优劣之称也。
○解云:隐三年「秋,武氏子求赙」,文九年「春,毛伯来求金」之属是也。
三月,乙未,天王崩。桓王也。
夏,四月,己巳,葬齐僖公。当时而日者,背殡伐郑,危之。
○解云:去年十二月齐侯卒,至今年四月,是为当时隐三年传云「当时而不日,正也;当时而日,危不得葬」。今此书日,故曰危也。其背殡伐郑者,即去年冬十二月「宋人以齐人」巳下「伐郑」是。
五月,郑伯突出奔蔡。突何以名?据卫侯出奔楚不名。不连爵问之者,并问。上已名,今复名,故使文相顾。○复,扶又反,下注「故复」,及传文「复入」并注下「不复」皆同。
○解云:在僖二十八年夏。
○解云:正以下十六年传云「卫侯朔何以名」,哀八年传云「曹伯阳何以名」,故决之。
○解云:欲言十一年已书名,故言复也。
夺正也。明祭仲得出之,故复于此名,着其夺正,不以失众录也。月者,大国奔例月,重乖离之祸,小国例时。
○解云:决襄十四年夏四月,「己未,卫侯衎出奔齐」之属,书其名者,为失众录之故也。
○解云:下十六年十一月,「卫侯朔出奔齐」,及此书五月之属皆是。
○解云:昭三年冬,「北燕伯款出奔齐」之属是也。
郑世子忽复归于郑。其称世子何?据上出奔不称世子。
○解云:上十一年「郑忽出奔卫」是也。
复正也。欲言郑忽,则嫌其出奔还入,与当国同文,反更成上郑忽为当国,故使称世子明复正,以效祭仲之权,亦所以解上非当国也。
○解云:庄九年夏,「齐小白入干齐」,传云「曷为以国氏?当国也」者是也。
○解云:即上十一年传云「而忽可故反」是也。
曷为或言归,或言复归?复归者,出恶,归无恶;复入者,出无恶,入有恶。入者,出入恶;归者,出入无恶。皆于还入乃别之者,入国犯命,祸重也。忽未成君出奔,不应绝。出恶者,不如死之荣也。入无恶者,出不应绝,则还入不应盗国。○别,彼列反。
○解云:僖三十年「卫侯郑归于卫」之属是。
○解云:此经是也。
○解云:襄二十三年「晋栾盈复入于晋」之属是也。
○解云:下文「许叔入于许」,「郑伯突入于栎」之属是也。
许叔入于许。称叔者,春秋前失爵,在字例也。入者,出入恶,明当诛也。不书出时者,略小国。
○解云:正以庄十六年「同盟于幽」,经书许男故也。
○解云:正以上文忽与突出入并书故。
公会齐侯于鄗。○鄗,户老反,又火各反,《左传》作「艾」,《谷梁》作「蒿」。
邾娄人、牟人、葛人来朝。皆何以称人?据言朝也。
○解云:正以隐十一年传云「诸侯来曰朝」。
夷狄之也。桓公行恶,而三人俱朝事之。三人为众,众足责,故夷狄之。
秋,九月,郑伯突入于栎。栎者何?郑之邑。曷为不言入于郑?据齐阳生立陈乞家,言入于齐。○栎,力狄反,一音匹沃反。
○解云:欲言国都,不言郑;欲言入于郑,复言栎邑,故执不知问。
○解云:在哀六年。彼传云「景公死而舍立,陈乞迎阳生于诸其家」,「诸大夫不得巳,皆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而君之尔」。然则阳生实入于陈乞家,而言入于齐。今突入于栎,而不言于郑,故难之。
末言尔。末者,浅也。解不言入国意。
曷为末言尔?据俱篡也。
祭仲亡矣。亡,死亡也。祭仲亡则郑国易得,故明入邑则忽危矣,不须乃入国也,所以效君必死,国必亡矣。○易,以豉反。
然则曷为不言忽之出奔?据上言出奔也。
言忽为君之微也。祭仲存则存矣,祭仲亡则亡矣。言忽微弱甚于鸿毛,仅若匹夫之出耳,故不复录,皆所以终祭仲之言,解不虚设危险之嫌。
○解云:上云祭仲亡则亡矣者,所以效十一年「君必死,国必亡」之文。今此传云「言忽为君之微也」已下者,可以终十一年「国可以存易亡」之文,故言皆所以终祭仲之言也。十一年虽不出祭仲之口,但传家为祭仲而为此辞,故得云祭仲之言也。
○解云:权者,危险之事,祭仲比来欲为君存国,非徒然也。但国内凡人嫌其虚设,故作经传以解之,故曰解不虚设危险之嫌。
冬,十有一月,公会齐侯、宋公、卫侯、陈侯于侈,伐郑。月者,善诸侯征突,善录义兵也。不举伐为重者,用兵重于会,嫌月为桓伐有危举,不为义兵录,故复录会。○侈,昌氏反,二传作「袲」。为桓,于伪反,下同。
○解云:正以隐七年「秋,公伐邾娄」之属,则言征伐例时,而此书月,故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