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庄公十九年

十有九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

秋,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言往媵之者,礼,君不求媵,二国自往媵夫人,所以一夫人之尊。○媵陈,以证反,又绳证反。娣从,才用反,下注同。

[疏] 「媵者何」。

○解云:媵是碎事,例不见经,今而书之,故执不知问。

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诸侯壹聘九女,诸侯不再娶。必以侄娣从之者,欲使一人有子,二人喜也。所以防嫉妒,令重继嗣也。因以备尊尊、亲亲也。九者,极阳数也。不再娶者,所以节人情,开媵路。○嫉,音疾,又音自。

[疏] 「侄者何」。

○解云:昭穆异等,而与嫡俱行,故执不知问。

[疏] 「娣者何」。

○解云:与侄同伦而在侄下,故执不知问。

[疏] 「诸侯」至「再娶」。

○解云:传言此者,解所以有媵之意。言诸侯娶女非一者,正由不得再娶故也。

[疏] 注「必以」至「人喜也」。

○解云:即《谷梁传》云「一人有子,三人缓带」,范氏云「欲共享其禄」是也。

[疏] 注「所以防嫉妒」。

○解云:谓三人不相疾也。

[疏] 注「令重继嗣也」。

○解云:谓三人不相疾,共保其子。

[疏] 注「因以备」至「亲也」。

○解云:谓备侄所以尊尊,备娣所以亲亲。其上尊下亲,皆指嫡也。

[疏] 注「九者极阳数也」。

○解云:谓对一三五七以为极矣也。

[疏] 注「开媵路」。

○解云:谓亦有为嫡之望也。

媵不书,此何以书?据伯姬归于纪,不书媵也。

[疏] 注「据姬归于纪」者

○解云:在隐二年冬。

为其有遂事书。为下有遂事善也,故书所以不当书,以起将有所详录,犹伯姬书媵也。不媵,则当取。得书者张本文。言公子结如陈,遂及齐侯、宋公盟于鄄。○为其,于伪反,注及下注同。

[疏] 注「为下有遂事善也」。

○解云:即「遂及齐侯、宋公盟」是也。

[疏] 注「故书所至不当书」。

○解云:谓书媵是也。

[疏] 注「以起将有所详录」。

○解云:正欲见盟事之善,合详而录之。

[疏] 注「犹伯姬书媵也」。

○解云:即成八年「卫人来媵」,传曰「媵不书,此何以书?录伯姬也」;九年「晋人来媵」,传曰「媵不书,此何以书?录伯姬也」;十年「齐人来媵」,传云「媵不书,此何以书?录伯姬也。三国来媵,非礼也。曷为皆以录伯姬之辞言之?妇人以众多为侈也」者是也。

[疏] 注「言公」至「盟于鄄」。

○解云:是其得书之文也。

大夫无遂事,此其言遂何?聘礼,大夫受命,不受辞。以外事不素制,不豫设,故云尔。出竟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者,则专之可也。先是鄄、幽之会,公比不至,公子结出竟,遭齐、宋欲深谋伐鲁,故专矫君命而与之盟,除国家之难,全百姓之命,故善而详录之。先书地,后书盟者,明出竟乃得专之也。盟不地者,方使上为出竟地,即更出地,嫌上地自为媵出地也。陈称人者,为内书,故略以外国辞言之。此陈侯夫人,言妇者,在涂也。加之者,礼未成也。冬,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而盟不日者,起国家后背结之约,非结不信也。○矫,居表反。难,乃旦反。背,音佩。

[疏] 注「先是」至「不至」。

○解云:即上十五年「春,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会于鄄」;十六年冬,「会齐侯、宋公」以下「同盟于幽」是也。正以彼二经皆不言公会,故知鲁侯不至矣。

[疏] 注「欲深谋伐鲁」。

○解云:正以善而详录之,故知欲伐矣。

[疏] 注「先书地」。

○解云:谓书鄄是也。

[疏] 注「明出竟乃得专之也」。

○解云:正以鄄为卫地故也。

[疏] 注「此陈」至「在涂也」。

○解云:即隐二年传云「在涂称妇」是。

[疏] 注「加之者,礼未成也」。

○解云:正以此妇未成为夫人,故加之绝之。若其巳配,礼宜言媵陈夫人,不假言之以绝也。

[疏] 注「冬齐」至「西鄙」。

○解云:即下经也。

[疏] 注「而盟不」至「不信也」。

○解云:以《公羊》之例,不信者书日,故如此解。

夫人姜氏如莒。

冬,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鄙者,边垂之辞,荣见远也。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