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书如者,录内所与外交接也,故如京师,善则月荣之;如齐、晋,善则月安之;如楚,则月危之,明当尊贤慕大,无友不如已者。月者,僖公本齐所立,桓公德衰见叛,独能念恩朝事之,故善录之。
○解云:即成十三年春,「三月,公如京师」,彼注云「月者,善公尊天子」是。
○解云:即襄二十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晋」,彼注云「月者,溴梁之盟,后中国方乖离,善公独能与大国」是也。
○解云:即襄二十八年十一月,「公如楚」,彼注云「如楚皆月者,危公朝夷狄也」。必如此注者,正以朝聘例时,而书月,故须解矣。
○解云:正覆如齐、晋则月安之。
○解云:覆如楚则月危之。
狄灭温。
温子奔卫。
晋里克弑其君卓子,及其大夫苟息。及者何?累也。弑君多矣,舍此无累者乎?曰有,孔父、仇牧皆累也。舍孔父、仇牧无累者乎?曰有。有则此何以书?贤也。何贤乎荀息?据与孔父同。○君卓子,敕角反,又丁角反,《左氏》经无「子」字。舍,音舍,下同。
○解云:君之与臣,尊卑异等,今而言及,故执不知问。
○解云:桓二年注云「累,累从君而死,齐人语也」,则彼已有解,故此处不复注之。
○解云:桓二年注云「叔仲惠伯是也」。
○解云:桓二年传云「何贤乎孔父」,注云「据叔仲惠伯不贤」。然则此言据与孔父同者,谓与孔父同据叔仲惠伯矣。
荀息可谓不食其言矣。不食言者,不如食受之而消亡之,以奚齐、卓子皆立。
○解云:欲指不食其言之事状矣。
其不食其言奈何?奚齐、卓子者,骊姬之子也,荀息传焉。礼,诸侯之子八岁受之少傅,教之以小学,业小道焉,履小节焉;十五受大傅,教之以大学,业大道焉,履大节焉。○骊,力知反。少,诗照反。大傅,音泰。
○解云:皆《艺文志》文也。注云小道小节,正谓始甲典賝师受业;大道大节,谓博习尽诚也。
骊姬者,国色也。其颜色一国之选。○选,息恋反。
献公爱之甚,欲立其子,于是杀世子申生。申生者,里克傅之。献公病将死,谓荀息曰:「士何如,则可谓之信矣?」献公自知废正当有后患,欲讬二子于荀息,故动之云尔。
荀息对曰:「使死者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则可谓信矣。」荀息察言观色,知献公欲为奚齐、卓子来动已,故答之云尔。○欲为,于伪反,下文「为文公」、「不为」、「故为」皆同。
献公死,奚齐立。里克谓荀息曰:「君杀正而立不正,废长而立幼,长谓重耳。○长,丁丈反,注同。○
如之何?原与子虑之。」荀息曰:「君尝讯臣矣,上问下曰讯。言臣者,明君臣相与言不可负。○讯,音信,上问曰下讯。
臣对曰:『使死者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则可谓信矣。』」里克知其不可与谋,退,弑奚齐。荀息立卓子,里克弑卓子,荀息死之。荀息可谓不食其言矣。起时莫不背死乡生,去败与成。荀息一受君命,终身死之,故言及,与孔父同义。不日者,不正遇祸,终始恶明,故略之。○背,音佩。乡,许亮反。
○解云:桓二年「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彼注云「言及者,使上及其君,若附大国以名通,明当封为附庸,不绝其祀,所以重社稷之臣」也。今荀息一受君命,终身死之,故言及;亦使上及其君,若附大国以名通,明当封为附庸,不绝其祀,所以重社稷之臣,故云与孔父同义。
○解云:正以成君见弑者例书日,今此不日,故解之。
夏,齐侯、许男伐北戎。
晋杀其大夫里克。里克弑二君,则曷为不以讨贼之辞言之?据卫人杀州吁。
○解云:即隐四年「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是也。
惠公之大夫也。惠公篡立巳定,晋国君臣合为一体,无所复责,故曰此乃惠公之大夫,安得以讨贼之辞言之?○所复,扶又反,下同。
然则孰立惠公?欲难杀之意。○难,乃旦反。
里克也。里克弑奚齐、卓子,逆惠公而入。里克立惠公,则惠公曷为杀之?惠公曰:「尔既杀夫二孺子矣,孺子,小子也。奚齐、卓子时皆幼小。○夫,音扶。孺,如注反。
又将图寡人。如我有不可,将复图我如二孺子。
为尔君者,不亦病乎?于是杀之。然则曷为不言惠公之入?据齐小白入于齐。
晋之不言出入者,踊为文公讳也。踊,豫也,齐人语。若关西言浑矣。献公杀申生,文公与惠公恐见及,出奔,不子当绝,还入为篡,文公功足以并掩前人之恶,故惠公入、怀公出、文公入浑皆不书,悉为文公讳故也。为文公讳者,欲明文公之功大也。语在下。怀公者,惠公子也。惠公卒,怀公立,而秦纳文公,故出奔。惠公、文公出奔不书者,非命嗣也。○踊,音勇,豫也。言浑,户昆反,又户本反,下同。
○解云:正以同姓之臣尚无去义,况于兄子乎!且惠公、文公庶子,假令不去,亦不杀之,故知去父宜当绝矣。
齐小白入于齐,则曷为不为桓公讳?桓公之享国也长,享,食。
美见乎天下,故不为之讳本恶也。文公之享国也短,美未见乎天下,故为之讳本恶也。桓公功大,善恶相除,足封有馀,较然为天下所知;文公功少,嫌未足除身篡而有封功,故为之讳。并不言惠公、怀公出入者,明非徒足以除身篡而巳,有足封之明较也,美不如桓公之功大。○美见,贤遍反,下同。较然,音角,下同。
秋,七月。
冬,大雨雹。何以书?记异也。夫人专爱之所生也。○雨,于付反。雹,步角反。
○解云:《左氏》作「雪」。
○解云:蔽障楚女而专取君爱,故生此雹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