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有二年,春,王三月,纪叔姬归于酅。其言归于酅何?据国灭来归不书,酅非纪国而言归。
○解云:即上四年「纪侯大夫其国」,不书叔姬来归是也。叔姬来归所以不书者,江熙云「叔姬来归不书,非归宁,且非大归」是也。然则纪国之灭在庄四年,至此乃归酅者,江熙云:「叔姬守节,积有年矣。季虽有酅入于齐,不敢怀二,然襄公豺狼,未可闇信,桓公既立,德行方宣于天下,是以叔姬归于酅,鲁喜其女得申其志也。」
○解云:谓非国都,今又属齐,如此注者,意决隐七年「叔姬归于纪」之经矣。
隐之也。何隐尔?其国亡矣,徒归于叔尔也。叔者,纪季也。妇人谓夫之弟为叔。来归不书,书归酅者,痛其国灭无所归也。酅不系齐者,时齐听后五庙,故国之,起有五庙存也。月者,恩录之。
○解云:《尔雅》文。即《曲礼上》篇云「嫂叔不通问」是也。
○解云:如此注者,正欲决昭二十一年「宋华亥」等「自陈入于宋南里以畔」之文矣。
○解云:即上元年注云「内女归例月,外女不月者,圣人探人情以制恩,实不如鲁女」。然则内女之归皆书月者,悉为恩录故也。是以此注云「月者,恩录之」。
夏,四月。
秋,八月,甲午,宋万弑其君接及其大夫仇牧。及者何?累也。弑君多矣,舍此无累者乎?孔父、荀息皆累也。舍孔父、荀息无累者乎?曰:有。复反覆发传者,乐道人之善也。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接,《左氏》作「捷」。仇牧,音求;下音木。舍,音舍,下「舍孔父」同。复,扶又反,年未同。覆,芳服反。骄乐,音洛,下「宴乐」同。
○解云:正本皆作「接」字,故贾氏云「《公羊》、《谷梁》曰接」是也。
○解云:尊卑灼然,而言及以殊之,故执不知问。
○解云:孔父之累在桓二年,荀息之累在僖十年。
○解云:欲指文公十八年叔仲惠伯被杀之事。
○解云:谓桓二年已有此传矣。
○解云:乐皆是发心之乐,唯有「礼」下一乐,是礼乐之乐耳。言乐节礼乐者,言乐得礼乐之节。言乐道人之善者,谓口道之道。言乐佚游者,乐欲游从。言乐宴乐者,乐欲安乐而好内矣。
有则此何以书?贤也。何贤乎仇牧?据与孔父同也。
○解云:案桓二年传云「何贤乎孔父」,彼注云「据叔仲惠伯不贤」。今此传云「何贤乎仇牧」者,亦与孔父同据,故言据与孔父同。
仇牧可谓不畏强御矣。以下录万出奔月也。御,禁也。言力强不可禁也。○御,鱼吕反。
○解云:即下文「冬,十月,宋万出奔陈」,注云「月者,使与大国君奔同例,明强御也」是。
其不畏强御奈何?万尝与庄公战,庄公,即鲁庄公。战者,乘丘时。
○解云:即上十年「公败宋师于乘丘」是也。
获乎庄公。庄公归,散舍诸宫中,散,放也。舍,止也。获不书者,士也。
○解云:《公羊》之例,大夫见经故也。
数月然后归之。归反为大夫于宋,与闵公博,传本道此者,极其祸生于博戏,相慢易也。○数,所主反。公博,如字,戏名也。字书作「薄」。易,以豉反。
○解云:归而反国,乃为大夫于宋矣。
妇人皆在侧,万曰:「甚矣!鲁侯之淑,淑,善。
鲁侯之美也!美,好。
天下诸侯宜为君者,唯鲁侯尔!万见妇人皆在侧,故讦闵公以此言。言闵公不如鲁侯美好。○讦,九列反,九谒反,一音九刈反;又一本作「揭」,其例、去列二反。
闵公矜此妇人,色自美大于此妇人。
妒其言,顾曰:「此虏也!顾谓侧妇人曰:此万也虏,执虏也。○妒,丁故反。
尔虏焉故,尔,女也,谓万也。更向万曰女尝执虏于鲁侯,故称誉尔。○尔女,音汝,下同。称誉,音馀,又音预。
鲁侯之美恶乎至?」恶乎至,犹何所至。○恶,音乌,注同。
万怒,搏闵公,绝其脰。脰,颈也。齐人语。○搏,音博。脰,音豆,胫也。
仇牧闻君弑,趋而至,遇之于门,手剑而叱之。手剑,持技剑。叱,骂之。○叱,昌实反。
万臂摋仇牧,碎其首,侧手曰摋。首,头。○万臂,必赐反,本又作「辟」,婢亦反。摋,素葛反,又素结反,侧手系也。
齿着乎门阖。阖,扇。○着,直略反。门阖,户腊反,门扇也。
仇牧可谓不畏强御矣。犹乳犬玃虎,伏鸡搏狸,精诚之至也。争搏弑君而以当国言之者,重录强御之贼,祸不可测,明当防其重者,急诛之。○乳,如住反。玃,俱缚反,又九碧反,一本作「搏」,又音付。伏,扶又反。狸,力之反。
○解云:言仇牧知力不敌而有讨心,亦有精诚之至也。似若产乳之犬,不惮猛虎;伏鸡爱子,投命敌狸之类,故比之。
○解云:当国者,即言宋万是也。故隐四年「卫州吁弑其君完」,传云「曷为以国氏?当国也」者是也。
冬,十月,宋万出奔陈。万弑君所以复见者,重录强御之贼,明当急诛之也。月者,使与大国君奔同例,明强御也。○见,贤遍反。
○解云:欲道《春秋》上下皆是弑君之贼,皆不重见,即宋督、郑归生、齐崔杼之属是也。而宋万、赵盾之属复见者,当文皆有注,更不劳重说。
○解云:《春秋》之例云,大国君奔皆悉书月,即桓十六年「十有一月,卫侯朔出奔齐」之属是也。今此大夫而书月者,明强御之甚故也。若然,昭二十年「冬,十月,宋华亥、向宁、华定出奔陈」,亦是大夫而书月,彼注云「月者,危三大夫同时出奔,将为国家患,明当防之」是也。而范氏此处注云「宋久不讨贼,致令得奔,故谨而月之也」者,与何氏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