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文公六年

六年,春,葬许僖公。

夏,季孙行父如陈。

秋,季孙行父如晋。

八月,乙亥,晋侯讙卒。○讙,好官反。

冬,十月,公子遂如晋。

葬晋襄公。书遂者,剌公生时数如晋,葬不自行,非礼也。礼,诸侯薨,使夫人吊,自会葬。○数,所角反。

[疏] 注「书遂」至「会葬」。

○解云:晋侯生时公数如晋者,即上二年「三月,乙巳,及晋处父盟」,彼下注云「如晋不书不致者深讳之」。三年「冬,公如晋」之属是也。言葬不自行,非礼云云者,《异义》「《公羊》说」云「襄三十年『叔弓如宋,葬宋共姬』,讥公不自行也」者,与此注合。

晋杀其大夫阳处父。○晋狐射姑出奔狄。晋杀其大夫阳处父,则狐射姑曷为出奔?据蔡杀其大夫公子燮,蔡公子履出奔楚。此非同姓,恐见及。○射姑,音亦,又音夜,《谷梁》作「夜」。

[疏] 注「据蔡」至「见及」。

○解云:事在襄二十年秋。彼则履是燮之同姓,言恐祸及巳而出奔。此非同姓而亦奔,故难之。

射姑杀也。以非恐见及,知其杀。射姑杀,则其称国以杀何?君漏言也。自上言泄,下曰漏。○君漏,力豆反,泄也。言泄,息列反,又以制反。其漏言奈何?君将使射姑将,谓作中军大夫。○姑将,子匠反,下同。阳处父谏曰:「射姑,民众不说,不可使将。」于是废将。阳处父出,射姑入,君谓射姑曰:「阳处父言曰:『射姑,民众不说,不可使将。』」射姑怒,出剌阳处父于朝而走。明君漏言杀之,当坐杀也。《易》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不说,音悦,下同剌,七亦反,又一音七赐反。

[疏] 注「明君」至「坐杀也」。

○解云:襄公当坐,则例去其葬,而上文经书「冬,十月,公子遂如晋,葬襄公」者,盖谓葬讫乃相杀,不得追去葬,是以《谷梁传》曰「襄公死,处父主竟上之事,夜姑使人杀之」是也。然则此传虽连言之,仍不妨杀之在葬后,是以经书葬在杀前矣。

[疏] 注「易曰」至「害成」。

○解云:上《系辞》文也。郑氏云「几,微也。密,静也。言不慎于微而以动作,则祸变必成。」

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不告月者何?不告朔也。礼,诸侯受十二月朔政于天子,藏于大祖庙,每月朔朝庙,使大夫南面奉天子命,君北面而受之。比时使有司先告朔,慎之至也。受于庙者,孝子归美先君,不敢自专也。言朝者,缘生以事死,亲在,朝朝莫夕:巳死,不敢渫鬼神。故事必于朔者,感月始生而朝。○大祖,音泰。比,必利反。朝朝,上如字;下直遥反。渫,息列反。

[疏] 「不告月者何」。

○解云:欲言朔日,文不言朔;欲言非朔,剌其不告,故执不知问。

[疏] 注「礼诸侯」至「受之」。

○解云:出《玉藻》。但谓礼法然,非谓礼有成文。

[疏] 注「比时」至「告朔」。

○解云:比时者,言比至月初之时也。

[疏] 注「亲在,朝朝莫夕」。

○解云:据礼有朝玄端夕深衣之文故也。而《文王世子》云「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者,盖谓越礼之高矣。

曷为不告朔?据具月也。天无是月也,闰月矣。何以谓之天无是月?是月,非常月也。所在无常,故无政也。犹者何?通可以巳也。朝者,因视朔政尔。无政而朝,故加犹。不言朔者,闰月无告朔礼也。不言公者,内事可知。

[疏] 「犹者何」。

○解云:欲言非礼,礼则有之;欲言是礼,而经书犹,故执不知问。

[疏] 注「不言」至「可知」。

○解云:欲道下十六年「夏,五月,公四不视朔」言公矣,故解之。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