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文公九年

九年,春,毛伯来求金。毛伯者何?天子之大夫也。何以不称使?据南季称使。

[疏] 「毛伯者何」。

○解云:欲言诸侯,经不书朝;欲言大夫,又不言使,故执不知问。

[疏] 注「据南季称使」。

○解云:即隐九年「春,天王使南季来聘」是。

当丧未君也。时王新有三年丧。

[疏] 注「时王新有三年丧」。

○解云:即去年八月「天王崩」是也。

逾年矣,何以谓之未君?据崩在八年,逾年当即位。即位矣,而未称王也。未称王,何以知其即位?以诸侯之逾年即位,亦知天子之逾年即位也。俱继体,其礼不得异。以天子三年然后称王,亦知诸侯于其封内三年称子也。各信恩于其下。○信,音申。逾年称公矣,则曷为于其封内三年称子?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故君薨称子某,既葬称子,明继体以系民臣之心。

[疏] 「逾年称公」。

○解云:庄二十年传云尔,故据难之。

不可旷年无君。故逾年称公。缘孝子之心,则三年不忍当也。孝子三年志在思慕,不忍当父位,故虽即位,犹于其封内三年称子。子张曰:「《书》云:『高宗凉闇,三年不言。』何谓也?」孔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巳以听冢宰三年。」○凉,音亮,又音良。闇,如字,又音阴。毛伯来求金何以书?讥。何讥尔?王者无求,求金非礼也。然则是王者与?据未称王。○与,音馀。曰:「非也。」非王者,则曷为谓之王者?王者无求。曰:「是子也,虽名为三年称子者,其实非唯继父之位。继文王之体,守文王之法度,文王之法无求,而求,故讥之也。」引文王者,文王始受命,制法度。

夫人姜氏如齐。奔父母之丧也。不言奔丧者,尊内,犹不言朝聘也,故以致起得礼也。书者,大夫家,危重。言如齐者,大夫系国。

[疏] 注「奔父母之丧也」。

○解云:知者,正以诸侯夫人尊重,既在夫家,终身不反,唯三年之丧,乃可越竟而奔之。今此夫人如齐,直书不讳,故知其奔父母之丧也。

[疏] 注「故以致起得礼也」。

○解云:正以《春秋》之例,夫人违礼而出会者,皆不致之,唯此一文而书至,故庄二年注云「有出道乃致,奔丧致」是也。

[疏] 注「书者」至「危重」。

○解云:欲道夫人如齐奔父母之丧,礼既许之,则是常事,而书之者,但此夫人所适,乃是大夫之家,卑于夫人,有不制之义,而危重之,是以书也。

[疏] 注「言如齐」至「系国」。

○解云:案上四年「逆妇姜」之下,注云「不言如齐者,大夫无国也」。与此违者,正以四年经云「夏,逆妇姜于齐」,逆至共文,又不书如齐,见其娶于大夫矣,故不言如齐,正由大夫无国故也。今此夫人,仍彼妇姜一也,经书如齐,明知正由大夫系国故也,何者?今既尊内不言奔丧,若去如齐,即文不可施,是以将大夫系国,书如齐矣。

二月,叔孙得臣如京师。

辛丑,葬襄王。

王者不书葬,此何以书?不及时书,过时书,重录失时。

[疏] 「王者不」至「以书」。

○解云:正以隐三年「天王崩」之下,师作解云「天子记崩不记葬,必其时也」,故此弟子据而难之。

[疏] 「不及时书,过时书」。

○解云:其不及时书者,即宣二年十月「天王崩」,三年正月「葬匡王」,昭二十二年「夏,四月,乙丑,天王崩。六月,叔鞅如京师。葬景王」之属是也,以其不及七月,故书之也。其过时书者,上下无文,唯桓十五年「三月,乙未,天王崩」至庄三年夏,「五月,葬桓王」,盖以当之。

[疏] 注「重录失时」。

○解云:以天下共葬一人而不如礼,故恩录之,剌其失时矣。

我有往者则书。谓使大夫往也,恶文公不自往,故书葬,以起大夫会之。日者,僖公成风之丧,襄王比加礼,故恩录之,所以甚责内。○恶,乌路反。

[疏] 注「日者」至「责内」。

○解云:如此注者,正以昭二十二年「六月,叔鞅如京师。葬景王」之属不日故也。言襄王比加礼者,即元年「叔服来会葬」,五年「荣叔归含且赗」,「召伯来会葬」之属是也。

晋人杀其大夫先都。

三月,夫人姜氏至自齐。出独致者,得礼,故与臣子辞。月者,妇人危重,从始至例。

[疏] 注「出独」至「子辞」。

○解云:书致者,臣子喜其脱危而致,故曰与臣子辞耳。

[疏] 注「月者」至「始至例」。

○解云:独行无制,恐有非礼之恶,故曰危重也。言从始至例者,即宣元年「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成十四年「九月,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之属是也。

晋人杀其大夫士縠,及箕郑父。

楚人伐郑。

公子遂会晋人、宋人、卫人、许人救郑。

夏,狄侵齐。

秋,八月,曹伯襄卒。

九月,癸酉,地震。地震者何?动地也。动者,震之故。传先言动者,喻若物之动地以晓人也。

[疏] 「地震者何」。

○解云:大阴沈重,本无动性而书震,故执不知问。

何以书?记异也。天动地静者,常也。地动者,象阴为阳行。是时鲁文公制于公子遂,齐、晋失道,四方叛德,星孛之萌,自此而作,故下与北斗之变所感同也。不传天下异者,从王内录可知。○行,下孟反。孛,音佩。

[疏] 注「孛星」至「同也」。

○解云:即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是也。言与北斗之变所感同者,即十四年注云「齐、晋并争,吴、楚更谋,竞行天子之事。齐、宋、莒、鲁弑其君而立之应」是也。

[疏] 注「不传」至「可知」。

○解云:僖十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鹿崩」,传云「何以书?记异也。外异不书,此何以书?为天下记异也」。今此地震为内录之,内为新王天下明矣,故言不传天下异者,从王内录可知。

冬,楚子使椒来聘。椒者何?楚大夫也。楚无大夫,此何以书?始有大夫也。入文公所闻世,见治升平,法内诸夏以外夷狄也。屈完、子玉得臣者,以起霸事,此其正也。聘而与大夫者,本大国。○椒,子遥反,一本作「萩」子小反。见,贤遍反。

[疏] 「椒者何」。

○解云:欲言大夫,不言其氏;欲言微者,书名见经,故执不知问。

[疏] 注「入文」至「升平」。

○解云:知文公为所闻之世者,《春秋说》云「文、宣、成、襄所闻之世」是也。言见治升平者,升,进也,欲见其治稍稍上进而至于平也。

[疏] 注「内诸夏外夷狄」。

○解云:即成十五年冬,「叔孙侨如会晋士燮」以下「会吴于锺离」,传云「曷为殊会吴?外吴也。曷为外也?《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是也。

[疏] 注「屈完」至「霸事」。

○解云:僖四年夏,「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传曰「屈完者何?楚大夫也。何以不称使?尊屈完也。曷为尊屈完?以当桓公也」,何氏云「增倍使若得其君,以醇霸德,成王事也」是也。其子玉得臣者,即僖二十八年夏,「楚杀其大夫得臣」,何氏云「楚无大夫,其言大夫者,欲起上楚人本当言子玉得臣,所以详录霸事」是也。然则彼二人皆是传闻之世,未合书之而书之者,欲起齐桓、晋文霸事故也。

[疏] 注「此其正」至「大国」。

○解云:等是夷狄,而舒越之属皆无大夫,而楚得有大夫者,正以本是大国,故入所闻之世,于是见法矣。

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据屈完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许,与也。足其氏,则当纯以中国礼责之,嫌夷狄质薄,不可卒备。故且以渐。○卒,七忽反。

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禭。其言僖公成风何?兼之。兼之非礼也。礼主于敬,当各使一使,所以别尊卑。○禭,音遂,赠丧之衣服。一使,所吏反。别,彼列反,下同。

[疏] 「其言僖公成风之禭何」。

○解云:欲言非礼,礼有禭文;欲言是礼,而二人并致,故执不知问。

曷为不言及成风?据及者,别公夫人尊卑文也。连成风者,但问尊卑体当绝,非欲上成风使及僖公。○上,时掌反,又如字。

[疏] 注「据及」至「卑文也」。

○解云:即僖十一年「夏,公及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阳谷」是也。

成风尊也。不可使卑及尊也。母尊序在下者,明妇人有三从之义:少系父,既嫁系夫,夫死系子。○少,诗召反。

葬曹共公。○共,音恭。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