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昭公三十一年

三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在干侯。

季孙隐如会晋荀栎于适历。时晋侯使荀栎责季氏不纳昭公,为此会也。季氏负捶谢过,欲纳昭公,昭公创恶季氏不敢入。公出奔在外。无君命,所以书会,以殊外言来者,从王鲁录。讳亟取邑,卒大夫者,盈孙文。○荀栎,本又作「跞」,又作「泺」,示滴泺也。适,丁历反,一音狄。负棰,章蕊反,本又作「捶」。恶,乌路反。亟,去冀反。孙,音逊。

[疏] 注「季氏负棰」至「不敢入者」。

○解云:《春秋说》文。彼注云「负捶者,听刑之礼也」。昭公创恶季氏不敢入者,《左传》亦有其文也。

[疏] 注「公出」至「鲁录」。

○解云:《春秋》之义,待君命然后卒大夫,明其非君命者,不录之也。今昭公不在,所以书「季孙隐如会晋荀栎于适历」,又书「黑弓以滥来奔」之文,又以殊外者,从王鲁录文,故得然,不为尔时有君命也。云讳亟取邑者,即下三十二年「取阚」,传云「阚者何?邾娄之邑也。曷为不系乎邾娄?讳亟也」,注云「与取滥为亟」是也。云卒大夫者,盈孙文者,即上二十五年「公逊于齐」,后「叔孙舍卒」;二十九年「叔倪卒」之徒是也。然则《春秋》之义,为君父讳恶,《春秋》之义,待君命然后卒大夫,然今君不在国,而书大夫之卒,故须解之。然则取阚不系邾娄,乃书大夫之卒者,正欲盈足讳奔言逊之义,故云盈孙文。

夏,四月,丁巳,薛伯谷卒。始卒便名日书葬者,薛比滕最小,迫后定、寅皆当略。

[疏] 注「始卒便名日书葬者」。

○解云:《春秋》之义,小国始卒,名日及葬未能悉具,会二见之后,方始能备,即宣九年秋,「八月,滕子卒」;成十六年「夏,四月,辛未,滕子卒」;昭三年「春,王正月,丁未,滕子泉卒」,「五月,葬滕成公」之徒是也。言薛比滕最小者,正以滕子卒于宣公之篇,薛今始卒,故云比于滕为小国也。而今始卒日,即得名葬具书,正由于后定、寅皆当见略,迫此之故,是以二注备书矣。其定见略者,即定十二年「春,薛伯定卒」,彼注云「不日月者,子无道,当废之,而以为后未至三年,失众见弑,危社稷宗庙,祸端在定,故略之」是也。其寅见略者,即哀十年夏,「薛伯寅卒」,彼注云「卒葬略者,与杞伯益姑同」是也;昭六年「春,王正月,杞伯益姑卒」,彼注云「不日者,行微弱,故略之」,「入所见世,责小国详,始录内行也。诸侯内行也。诸侯内行小失不可胜书,故于略责之,见其义」是也。

晋侯使荀栎唁公于干侯。

秋,葬薛献公。

冬,黑弓以滥来奔。文何以无邾娄?据读言邾娄。○黑弓,二传作「黑肱」。监,力甘反,又力暂反。

[疏] 「冬,黑弓」者。

○谓当时公羊子口读邾娄黑弓矣。

通滥也。通滥为国,故使无所系。曷为通滥?据庶其不通也。

[疏] 注「据庶其不通也」者

○解云:即襄二十一年春,「邾娄庶其以漆闾丘来奔」是也。

贤者子孙,宜有地也。贤者孰谓,谓叔术也。叔术者,邾娄颜公之弟也,或曰群公子。

[疏] 注「叔术者邾娄」至「弟也」。

○解云:谓母弟也。或曰群公子,谓庶弟也。

何贤乎叔术?据叔术不书。让国也。其让国奈何?当邾娄颜之时,颜公时也。邾娄女有为鲁夫人者,则未知其为武公与?懿公与?孝公幼,不知孝公者,邾娄外孙邪?将妾子邪?○武公与,音馀,下及注皆同。颜淫九公子于宫中,所与淫公子凡九人。

[疏] 注「所与」至「九人」。

○解云:谓颜公一人,不应并淫九人,故以所言之。

因以纳贼,则未知其为鲁公子与?邾娄公子与?臧氏之母,养公者也。君幼则宜有养者,大夫之妾,士之妻,礼也。则未知臧氏之母者,曷为者也?养公者必以其子入养。不离人母子,因以娱公也。

[疏] 「则未知其为鲁公子与」者。

○解云:为内通于鲁公子也。○「邾娄之公子与」者。不知为是邾娄公子者与?古者诸侯一娶九女,二国媵之。而邾娄一国,以并有九女于鲁宫内者,盖所取于邾娄相通为九人,不必尽是一人妻矣。大夫之妾,士之妻。

[疏] 注「礼也」。

○解云:大夫之妾,士之妻,《礼记·内则》文,故注云「礼也」。

[疏] 「则未知臧氏之母者,曷为者也」。

○解云:案《内则》,大夫之妾士之妻并陈之,谓士妻不吉,乃取大夫之妾,亦得事不具矣,何者?乳食一男,何假二人乎?则未知臧氏之母,为是大夫之妾,为是士之妻,故曰曷为者。

臧氏之母闻有贼,以其子易公,抱公以逃。以身死公,则可以其子易公,非事夫之义,然而于王法当赏,以活公为重也。贼至,凑公寝而弑之。弑臧氏子也。不知欲弑孝公者,纳篡邪,将利其国也。○凑,七豆反。臣有鲍广父与梁买子者,闻有贼,趋而至。臧氏之母曰:「公不死也,在是。吾以吾子易公矣。」于是负孝公之周诉天子,天子为之诛颜而立叔术,反孝公于鲁。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其言曰:「有能为我杀杀颜者,吾为其妻。」杀颜者,鲍广父、梁买子也。妇人以贞一为行,云尔非也。○愬,音素,本亦作「诉」。为之,于伪反,下「为我」、「为之」、「则为」并同。妪,纡具反,一音纡羽反。为行,下孟反,下「杀颜者之行」亦同。

[疏] 「妪盈女也」者。

○解云:谓此老妪是盈姓之女。○「国色也」者。解云:谓颜色一国之选。

叔术为之杀杀颜者,而以为妻。利其色也。有子焉,谓之盱。夏父者,其所为有于颜者也。为颜公夫人时所生也。○盱,许于反,又许孤反;本或作「晇」,一音夸。夏父,户雅反。盱及夏父,邾颜公之二子。

[疏] 「谓之盱、夏父者」至「有于颜者也」。

○解云:谓为颜公妻时所以有之者。

盱幼而皆爱之,叔术、妪盈女皆爱盱。食必坐二子于其侧而食之。有珍怪之食,珍怪,犹奇异也。○而食,音嗣。盱必先取足焉。夏父曰:「以来,犹曰以彼物来置我前。人未足,人夏父自谓也。而盱有馀。」言盱所得常多。叔术觉焉,觉,悟也。知小争食,长必争国。《易》曰「君子见几而作」,「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事之先见」。○长,丁丈反。先见,贤遍反,下「欲见」、「见王者」同。

[疏] 注「易曰」至「先见」。

○解云:皆出下《系辞》。彼文云「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是也。

曰:「嘻!此诚尔国也夫!起而致国于夏父,夏父受而中分之。叔术曰:「不可。」三分之,叔术曰:「不可。」四分之,叔术曰:「不可。」五分之,然后受之。五分受其一。○曰嘻,许其反。也夫,音扶。

[疏] 注「五分受其一」。

○解云:服虔成《长义》云「邾娄本附庸三十里耳,而言五分之,为六里国也」者,彼乃《左氏》之偏辞,未足以夺;《公羊》以为邾娄本大国,但《春秋》之前在名例,隐元年何氏有成解。

公扈子者,邾娄之父兄也。富夫子作《春秋》时,于邾娄君为父兄之行。公扈者,氏也。○之行,户郎反。习乎邾娄之故,故,事也。道所以言也。

[疏] 注「道所」至「言也」。

○解云:谓道下传所言矣。

其言曰:「恶有言人之国贤若此者乎?」恶有,犹何有、宁有此之类也。言贤者,宁有反妻嫂,杀杀颜者之行乎?○恶有,音乌,注同。诛颜之时天子死,叔术起而致国于夏父。言叔术本欲让,迫有诛颜天子在尔,故天子死则让,无妻嫂惑儿争食之事。当此之时,邾娄人常被兵于周,曰:「何故死吾天子?」犹曰何故死畜吾天子,违生时命而立夏父乎?此天子死则让之效也。夫子本所以知上傅,贤者恶少功大也。犹律一人有数罪,以重者论之,《春秋》灭不言入是也。案叔术妻嫂,虽有过恶,当绝身无死刑,当以杀杀颜者为重。宋缪公以反国与与夷,除冯弑君之罪,死乃反国,不如生让之大也。冯杀与夷,亦不轻于杀杀颜者,比其罪不足而功有馀,故得为贤。传复记公扈子言者,欲明夫子本以上传通之,故公扈子有是言。○数,所主反。复,扶又反。

[疏] 注「夫子本所以」至「恶少功大也」者。

○解云:上传谓「五分之,然后受之」以上矣。○云《春秋》灭不言入是也者,即庄十年传云「战不言伐,围不言战,入不言围,灭不言入,书其重者也」是。云当绝身无死刑者,但当绝其身以为不修,不合杀之,故曰无死刑。然则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者,谓姑妹之徒,今一则非父子聚麀,二则嫂非姑姊妹故也。

[疏] 注「当以杀」至「为重」。

○解云:谓犯王命杀鲁贤臣,故以为重。

[疏] 注「宋缪公以反国与」至「冯弑君之罪」。

○解云:宋缪公反国之事,在隐三年,彼传文具矣。其除冯弑君之罪者,即桓二年「宋督弑其君」之下,注云「督不氏者,起冯当国。不举冯弑为重者,缪公废子而反国,得正,故为之讳」是也。云死乃反国,不如生让之大也者,言缪公死乃反国,非其全让之意,不如叔术生让,其功大矣。云冯杀与夷,亦不轻于杀杀颜者,谓冯为弑君,叔术为犯王命,皆是恶逆,其罪势等矣。云比其罪不足而功有馀,故得为贤者,上解云其罪势等矣。而言罪不足者,谓犯王命,杀鲁大夫,岂如宋冯弑君乎?故以为罪少于冯矣。其罪既少,其功有馀,故得贤之。

通滥,则文何以无邾娄?据国未有口系于人。

[疏] 注「据国」至「于人」。

○解云:言若通滥是国,宜应特达,何故文上无邾娄而已,其口仍系邾娄言之乎?故注云「据国未有口系于人」。

天下未有滥也。欲见天下实未有滥国,《春秋》新通之尔,故口系于邾娄。天下未有滥,则其言以滥来奔何?据上说天下实未有滥者,言《春秋》新通之也。《春秋》所通之,君文成矣,不言滥黑弓来奔,而反与大夫窃邑来奔同文。

[疏] 注「而反与大夫窃邑来奔同文」者。

○解云:即襄二十一年春,「邾娄庶其以漆闾丘来奔」之徒是。

叔术者,贤大夫也。绝之则为叔术不欲绝,不绝则世大夫也。此解不言滥黑弓意。叔术者,贤大夫也。如不口系邾娄,文言滥黑弓来奔,则为叔术贤心,不欲自绝于国,又触天下实有滥,无以起新通之,文不可设也;如口不绝邾娄,文言滥黑弓来奔,则嫌氏邑,起本邾娄世大夫,《春秋》口系通之,文亦不可施。

[疏] 注「起本邾娄」至「可施」。

○解云:若口云邾娄,文言滥黑弓来奔,即嫌大夫氏邑,欲起黑弓本是邾娄世大夫,口系于邾娄,欲通之为世大夫故也。

大夫之义不得世,故于是推而通之也。推犹因也,因就大夫窃邑奔文通之,则大夫不世,叔术贤心不欲自绝,两明矣。主书者,在《春秋》前,见王者起,当追有功,显有德,兴灭国,继绝世。

[疏] 注「主书者」至「继绝世」。

○解云:隐元年注云「诸大夫立隐不起者,在《春秋》前,明王者受命,不追治前事」。今此追之者,《春秋》之义,劝其后功,是以上二十年传曰「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贤者子孙,故君子为之讳」是也。

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是后昭公死外,晋大夫专执,楚犯中国围蔡也。

[疏] 注「是后昭公死外」者。

○解云:即下三十二年冬,「公薨于干侯」是。云晋大夫专执者,即定元年「三月,晋人执宋仲机于京师」,传云「其称人何?贬。曷为贬?不与大夫专执也」是。云楚犯中国围蔡也者,即定四年秋,「楚人围蔡」是也。直言围蔡足矣,何须言楚犯中国?欲言日食为夷狄强,诸夏微之象故也。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