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有七年,春,小邾娄子来朝。
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秋,郯子来朝。
八月,晋荀吴帅师灭贲浑戎。○贲浑,音六;下户门反。
冬,有星孛于大辰。孛者何?彗星也。三孛皆发问者,或言入,或言于,或言方,嫌为孛异,犹问录之。○星孛,音佩。彗,息遂反,又囚岁反。
○解云:欲言星名,星名未有孛;欲言非星,录为星称,故执不知问。
○解云:言三孛皆发问者,即文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传云「孛者何?彗星也。其言入于北斗何?北斗有中也。何以书?记异也」;哀十三年「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东方」,传云「孛者何?彗星也。其言于东方何?见于旦也。何以书?记异也」,并此三处皆言「孛者何」,故言三孛皆发问也。所以三处皆问之者,正以文十四年经言「入于北斗」,此经言「于大辰」,哀十三年经言「于东方」,三文甚异,即嫌为孛之不同,是以处处犹发问而详录之,故云或言入,或言于,或言方,嫌为孛异,犹问录之。
其言于大辰何?据北斗言入于,大辰非常名。
○解云:正以此经不言入,宜言于,北据入而难之。云大辰非常名者,正以东方七宿皆谓之辰,故曰大辰非七宿之常名,而经举之,因以为难也。
在大辰也。大辰者何?大火也。大火谓心。
○解云:正以大辰之名非一而已,不知何者,故执不知问。
○解云:《左氏传》「心为大火」是也。而《释天》云「柳,鹑火」者,正以柳在南方,亦可为出火之候故也,不谓心星非大火,然则《尔雅》不言心为大火者,文不备也。
大火为大辰,伐为大辰,伐,谓参伐也。大火与伐,天所以示民时早晚,天下所取正,故谓之大辰。辰,时也。○参,所林反。
○解云:即《释天》云「大火谓之大辰」,李氏云「大火,苍龙宿之心,以候四时,故曰大辰」。孙氏、郭氏云「大火,心也。在中最明,故时候主焉」是也。
○解云:正以伐在参傍,与参连体而六星,故言伐谓参伐,伐与参为一候故也。
北辰亦为大辰。北辰,北极,天之中也。常居其所,迷惑不知东西者,须视北辰以别心伐所在,故加亦。亦者,两相须之意。○别,彼列反。
○解云:即《释天》云「北极谓之北辰」,李氏云「北极,天心,居北方,正四时,谓之北辰」,孙氏、郭氏曰「北极,天之中,以正四时,谓之北辰」是也。云天中也者,以天面言之故也。然则谓之极者,取于居中之义矣。而《春秋说》云「北者,高也。极者,藏也。言大一之星,高居深藏,故名北极也」者,与先儒说违,其何氏两解乎?云常居其所者,谓常居紫微宫所矣。
何以书?记异也。心者,天子明堂布政之宫,亦为孛。彗者,邪乱之气,扫故置新之象,是后周分为二,天下两主,宋南里以亡。○邪,似嗟反。
○解云:《春秋说》文。《星经》亦云。云亦为孛者,亦如北斗为彗所孛矣。
○解云:言周分为二,天下两主者,谓敬王在成周,王猛居王城,故下二十二年「秋,刘子、单子以王猛入于王城」,传云「王城者何?西周也」,何氏云「时居王城邑,自号西周王」;经又言「冬,十月,王子猛卒」,二十二年秋,「尹氏立王子朝」。然则王猛卒后,子朝复篡,恒与敬王处据相拒,故云周分为二,天下两主也,是以《运斗枢》云「星孛贼起,守大辰于五堂,乱兵填门,三王争,周以分」是也。然则彼有三王争者,通前后言之。今此云「周分为二,天下两主」者,正以子猛、子朝之篡是一也。言宋南里以亡者,即下二十一年夏,「宋华亥、向宁、华定自陈入于宋南里以畔」是也。
楚人及吴战于长岸。诈战不言战,此其言战何?据于越败吴于醉李。○槜李,音醉,本或作「醉」。
敌也。俱无胜负,不可言败,故言战也。不月者,略两夷。
○解云:经文言战,而传以诈战问之者,正以夷狄质薄,不能结日偏战。今此两夷而言战,故以诈战难之。
○解云:在定十四年夏也。彼此皆是两夷,无言战之经,是以据而难之。
○解云:正以《春秋》之例,偏战者日,诈战者月。今此诈战而不月,故言略两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