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襄公二十五年

襄公卷二十一起二十五年,尽三十一年

二十有五年,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

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

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娄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娄子于陈仪。

六月,壬子,郑公孙舍之帅师入陈。日者,陈、郑俱楚之与国,今郑背楚入陈,明中国当忧助郑以离楚弱陈,故为中国忧录之。○背,音佩。为,于伪反。

[疏] 注「日者」至「录之」。

○解云:正以《公羊》之义,入例书时,伤害多者乃始书月,即成七年秋,「吴入州来」;隐二年「夏,五月,莒人入向」之属是。今此书日,故为忧录之故也。言陈、郑俱楚之与国者,正以宣十一年「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之文也。

秋,八月,已巳,诸侯同盟于重丘。会盟再出,不举重者,起诸侯欲诛崔杼,故详录之。○重,直龙反。

[疏] 注「会盟」至「录之」。

○解云:正以文十四年夏,「公会宋公」以下,「同盟于新城」,举盟以为重,不言会于某。今会盟并举,故须解之。僖九年「公会宰周公」以下「于葵丘」之下,注云「会盟一事,不举重者,时宰周公不与盟」也;昭十三年「平丘」之下,注云「不举重者,起诸侯欲讨弃疾,故详录之」,与此同。

公至自会。

卫侯入于陈仪。陈仪者何?卫之邑也。曷为不言入于卫?据与郑突入栎同。○栎,力狄反。

[疏] 「陈仪者何」。

○解云:欲言是国,卫侯入于;欲言其邑,不系于卫,故执不知问。

[疏] 注「据与」至「栎同」。

○解云:桓十五年「秋,九月,郑伯突入于栎」传云「栎者何?郑之邑。曷为不言入于郑」,注云「据齐阳生立陈乞家,言入于齐」。今此亦据哀公六年齐阳生之事,与之同,故云据与郑突入栎同矣。哀六年传云「景公死而舍立,陈乞使人迎阳生于诸其家」,「诸大夫不得已,皆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而君之尔」。然则阳生实入陈乞家,而言入于齐;今卫侯入于陈仪,不言入于卫,是以据而难之。然则阳生入于陈乞之家,在国都之内,故言入于齐;陈仪非国都,故不得言入于卫。

谖君以弑也。以先言入,后言弑也。时卫侯为剽所篡逐,不能以义自复,诈原居是邑为剽臣,然后候间伺便,使宁喜弑之。君子耻其所为,故就为臣以谖君恶之。未得国言入者,起诈篡从此始。○谖,况元反。以弑,音试,注同,后年放此。伺便,音司;下婢面反。恶,乌路反。

[疏] 注「以先」至「弑也」。

○解云:谓今言入,二十六年弑剽是也。云时卫侯为剽所篡逐者,初见篡逐在十四年,今仍未复,故言时也。云然后候间伺便,使宁喜弑之者,在下二十六年春。云故就为臣以谖君恶之者,谓就其君之文以恶之。云未得国,言入者云云,欲言小白、阳生之属,得国乃言入。

楚屈建帅师灭舒鸠。○屈,居勿反。

冬,郑公孙囆帅师伐陈。

[疏] 公孙囆云云,亦有本作「公孙万」字者。

十有二月,吴子谒伐楚,门于巢卒。门于巢卒者何?入门乎巢而卒也。入门乎巢而卒者何?入巢之门而卒也。以先言门,后言于巢。吴子欲伐楚过巢,不假涂,卒暴入巢门,门者以为欲犯巢而射杀之。君子不怨所不知,故与巢得杀之,使若吴为自死文,所以强守御也。书伐者,明持兵入门,乃得杀之。○谒,《左氏》作「遏」。卒暴,七忽反。射,食亦反。

[疏] 吴子遏者

○亦有一本作「谒」字者。

[疏] 「门于巢卒者何」。

○解云:欲言好者,举门于巢卒;欲言其杀,卒非杀之称,故执不知门。

[疏] 「入门乎巢而卒者何」。

○解云:虽加入者,仍未分明,故更以不知问之。

[疏] 注「先言门,后言于巢」者。

○解云:正以先入其门,巢人乃杀,故言门于巢卒。传云「入巢之门而卒也」者,解入于巢而卒。

吴子谒何以名?据诸侯伐人不名。伤而反,未至乎舍而卒也。以名卒,间无事,知以伤辜死,还就张本文伐名,知伤而反,卒系巢,知未还至舍。巢不坐杀,复见辜者,辜内当以弑君论之,辜外当以伤君论之。○复,扶又反。

[疏] 「吴子谒」至「卒也」。

○解云:上七年传云「郑伯髡原何以名?伤而反,未至乎舍而卒也」,已是辜传也。今复发之者,正以彼是臣伤其君,今此异国,因其异,故复发之。

[疏] 注「以名」至「本文」。

○解云:正以伐楚而书名,门于巢而言卒,其间更无事,知以伤之故,伤辜而死,是以迁就于伐而书其名,为卒张本文。云伐名,知伤而反,卒系巢,知未还至舍者,正以名者,卒爵之称,今于伐已名,知其见伤而反也。其卒之时,仍系巢言之,故知于被伤还,未至于舍止之处而卒也。云巢不坐杀,复见辜者,上注云「与巢得杀」,是巢不坐杀也;言复见辜者,对上七年言之,故言复也。云辜内当云云者,上注云「与巢得杀之」,今见辜者,正以过国假涂,宾客之谦谨,重门设守,主人之恒备。今吴人无礼,凌暴巢国,若不与杀,开衰世诸侯得使纵横。巢无御备而杀人之君,若今舍之,又脱漏其罪,是以何氏进退月之。若以杀论,巢君合绝;若以伤论,贬黜而已。云云之说,在上七年。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