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来言者何?内辞也。胁我使我归之也。以此经加之,知见使,即闻晋语自归之,但当言归。
○解云:语言见经,于例未有,今而书之,故执不知问。
○解云:其自归言归者,哀八年夏,「归邾娄子益于邾娄」,注云「善鲁能悔过归之」。然则若自归,当言归汶阳之田于齐。今乃如此作文,而又言之,则知被晋使之,非其本情。
曷为使我归之?据本鲁邑。
○解云:正以庄十三年曹子劫齐侯,反其所取侵地之时,「管子曰:『然则君何求?』曹子曰:『原请汶阳之田。』」又上二年传曰「反鲁卫之侵地」之下,其经云「取汶阳田」,以此言之,汶阳之田本是鲁物明矣。
鞍之战,齐师大败。齐侯归,吊死视疾,七年不饮酒,不食肉。晋侯闻之曰:「嘻!奈何使人之君,七年不饮酒,不食肉?请皆反其所取侵地。」晋侯闻齐侯悔过自责,高其义,畏其德,使诸侯还鞍之所丧邑。鲁见使,卑有耻,故讳。不言使者,因两为其义,诸侯不得相夺土地。晋适可来议语之,鲁宜闻义自归之尔,不得使也。主书者,善晋之义齐。○嘻,许其反。丧,息浪反。语,鱼据反。
晋栾书帅师侵蔡。
公孙婴齐如莒。
宋公使华元来聘。
夏,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纳币不书,此何以书?据纪履緰来逆女,不书纳币。○緰,音须。
○解云:隐二年「九月,纪履纶来逆女」是也。
录伯姬也。伯姬守节,逮火而死,贤,故详录其礼,所以殊于众女。
○解云:即襄三十年夏,「五月,甲午,宋灾,伯姬卒」,「秋,七月,叔弓如宋,葬宋共姬」,传云「外夫人不书葬,此何以书?隐之也。何隐尔?宋灾,伯姬卒焉。其称谥何?贤也。何贤尔?宋灾,伯姬存焉。有司复曰:『火至矣,请出。』伯姬曰:『不可。吾闻之也,妇人夜出,不见傅母不下堂。』傅至矣,母未至也,逮乎火而死」是也。
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括,古活反。
秋,七月,天子使召伯来锡公命。其称天子何?据天王使毛伯来锡文公命,不称天子。
○解云:即文元年夏四月,「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是也。
元年,春,王正月,正也。正者,文不变也。
○解云:据始言之,其实二年三年以下之经皆如是。
其馀皆通矣。其馀谓不系于元年者。或言王,或言天王,或言天子,皆相通矣,以见剌讥是非也。王者,号也。德合元者称皇。孔子曰:「皇象元,逍遥术,无文字,德明谥。」德合天者称帝,河洛受瑞可放。仁义合者称王,符瑞应,天下归往。天子者,爵称也,圣人受命,皆天所生,故谓之天子。此锡命称天子者,为王者长爱幼少之义,欲进勉幼君,当劳来与贤师良傅,如父教子,不当赐也。月者,例也,为鲁喜录之。○见,贤遍反。应,应对之应。爵称,尺证反。为王,于伪反,下「为鲁」、「为下」同。少,诗召反。劳来,力报反;下力代反。
○解云:何氏亦顺传文,是以独言元年矣。
○解云:即庄元年冬,「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文公五年春,「王使荣叔归含且赗」,三月,「王使召伯来会葬」之属是也。
○解云:隐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之属是也。
○解云:此文是也。庄元年荣叔之下,何氏云「不言天王者,桓行实恶而乃追锡之,尤悖天道,故云尔」。文五年荣叔之下,注云「去天者,含者臣子职,以至尊行至卑事,失尊之义也」。召伯之下,何氏云「去天者,不及事,剌比失丧礼也」。隐元年宰咺之下,何氏云「言天王者,时吴、楚上僣称王,王者不能正,而上自系于天也。《春秋》不正者,因以广是非」。然则王是旧名,天王者,《春秋》时称耳。但《春秋》见当时之王皆系于天,是以逐本不追正,见其是非,何者?若单称王者,是其旧号;若系于天者,明非古礼矣。作《春秋》既不追正,遂以天王作其常称,是以《春秋》之内不言天者,皆悉解之,见其失所。此注云「皆相通矣,以见剌讥是非也」,言皆相通矣者,此三者皆是上之通称,但以天王者,得当时之言;王与天子者,皆有所剌,故曰以见剌讥是非也。
○解云:言正是当时天子之号也。
○解云:谓元气是总三气之名,是故其德与之相合者谓之皇。皇者,美大之名。
○解云:皆《春秋说》文。宋氏云「言皇之德象合元矣。逍遥犹勤动,行其德术,未有文字之教,其德盛明者,为其谥矣」。
○解云:天者,二仪分散以后之称,故其德与之相合者谓之帝。帝者,谛也。言审谛如天矣。当尔之时,河出图,洛出书,可以受而行之,则施于天下,故曰河洛受瑞可放耳。
○解云:二仪既分,人乃生焉。人之行也,正直为本,行合于仁义者谓之王,行合人道者,符瑞应之,而为天下所归往耳。是以王字通于三才,得为归往之义。
○解云:案《辨名记》云「天子无爵」,而言天子为爵称者,言爵者,醮也。所以醮尽其材,天子有圣德,居无极之尊位,谓之爵称亦何伤?而云天子无爵者,谓无如诸侯以下九命之爵,岂谓无尊美之爵乎?《礼记·郊特牲》云「古者生无爵,死无谥。」天子有谥,有爵明矣。
○解云:如此注者,决文元年「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言天王矣。彼注云「主书者,恶天子也」。古者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文公新即位,功未足施而锡之,非礼也。然则文公初受命而未有功,而王锡之,故见非也。但文公年长,故称天王。今成公幼少,当须如父教子,未当锡也,是以为之张义而言天子矣。
○解云:正以此经书月,故知例月然外来朝聘皆例书时,天王锡命而书月,鲁人喜得王命而详录之故也。然则庄元年「锡桓公命」,文元年「锡文公命」,虽承上日,不蒙上日亦可知矣。
冬,十月,癸卯,杞叔姬卒。弃而曰卒者,为下胁杞归其丧张本文,使若尚为杞夫人。
○解云:外夫人之卒,经例书日,即襄三十年夏,「五月,甲午,宋灾,伯姬卒」,何氏云「外灾例时,此日者,为伯姬卒日」是也。今此已弃而书日,故解之。其弃者,即上五年「春,王正月,杞叔姬来归」是也。
○解云:即下九年春,「杞伯来逆叔姬之丧以归」,传曰「胁而归之」是也。
晋侯使士燮来聘。
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人、邾娄人伐郯。
卫人来媵。媵不书,此何以书?据逆女不书媵也。言来媵者,礼,君不求媵,诸侯自媵夫人。○来媵,以证反,又绳证反。
○解云:盖通内外言之,何者?隐二年「纪履緰来逆女」,桓三年「公子翚如齐逆女」之属,皆不书媵故也。
录伯姬也。伯姬以贤闻诸侯,诸侯争欲媵之,故善而详录之。媵例时。
○解云:即下九年夏,「晋人来媵」,庄十九年「秋,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之属是也。然则此经文承日月之下,不蒙日月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