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有一年,春,楚子伐圈。○圈,求阮反,一音卷,《说文》作「圈」,《字林》臼万反,二传作「麋」。
夏,叔彭生会晋却缺于承匡。
秋,曹伯来朝。
公子遂如宋。
狄侵齐。
冬,十月,甲午,叔孙得臣败狄于咸。狄者何?以日,嫌夷狄不能偏战,故问也。○咸音咸。
○解云:正以《春秋》之例,偏战日,诈战月,夷狄不能偏战,今而书日,故执不知问。
长狄也。盖长百尺。
○解云:何氏盖取《关中记》云「秦始皇二十六年,有长人十二,见于临洮,身长百尺,皆夷狄服。天诚若曰:勿大为夷狄行,将灭其国。始皇不知,反喜。是时初并六国,以为瑞,乃收天下兵器,铸作铜人十二象之」是也。其文《谷梁》、《左氏》与此长短不同者,不可强合。
兄弟三人,言相类如兄弟。
○解云:正以别之三国,不相援助,是以知其非亲兄弟。
一者之齐,一者之鲁,一者之晋。不书者,外异也。
○解云:案上文「狄侵齐」,而云不书者,盖以为侵齐之狄,非此等也。
其之齐者,王子成父杀之;其之鲁者,叔孙得臣杀之。经言败,杀不明,故复云尔。○复,扶又反。
则未知其之晋者也。其言败何?据败者,内战文,非杀一人也。
○解云:以《春秋》之义,内鲁为王,王王于诸侯无敌之义,但当战,战则是内败之文;言败某师,则是内战之文。今敌其一人而言「败狄于咸」,作内战之经,故难之。
大之也。长狄之三国,皆欲为君。长大非一人所能讨,兴师动众,然后杀之,如大战,故就其事言败。
○解云:正以各之一国故也,何者?虽非兄弟,若不为君,群行亦得,即「长人十二,见于临洮」是也。
其日何?据日而言败,与公子友败莒师于犁同,非杀一人文。○犁,力知反,又力兮反。
○解云:即僖元年「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犁,获莒挐」,传云「莒人闻之曰:『吾已得子之贼矣。』以求赂于鲁,鲁人不与。为是兴师而伐鲁,季子待之以偏战」是也。
大之也,如结日大战。
其地何?大之也。如大战,故地。
何以书?记异也。鲁成就周道之封,齐、晋霸尊周室之后,长狄之操,无羽翮之助,别之三国,皆欲为君,比象周室衰,礼义废,大人无辅佐,有夷狄行,事以三成,不可苟指一,故自宣、成以往,弑君二十八,亡国四十。○行,下孟反。
○解云:正以周公相成王而致太平意,封于鲁,故云尔。
○解云:正以晋文、齐桓皆率诸侯尊事天子,此是齐、晋之君子孙,故云尔。
○解云:谓执持此意也。
○解云:即长狄之三国,共成其异是也。言不可苟指一者,明知其异,亦不苟指一事而已。
○解云:案今《春秋》之经,自宣、成以下讫于哀十四年,止有弑君二十,亡国二十四,则知此注误也。宜云弑君二十也,「八」是衍字;亡国二十四也,作「四十」者错也。其杀君二十:即宣二年「赵盾弑其君夷獆」;四年「归生弑其君夷」;十年「夏征舒弑其君平国」;襄二十五年「崔杼弑其君光」;「吴子谒伐楚,门于巢卒」,为巢人所弑;二十六年「卫宁喜弑其君剽」;二十九年「阍弑吴子馀祭」;三十年「蔡世子般弑其君固」;三十一年「莒人弑其君密州」;昭八年陈招杀偃师;十一年「楚子虔诱蔡侯般杀之」;十三年公子比杀其君虔,弃疾杀比;十九年「许世子止弑其君买」;二十三年吴杀胡子髡、沈子楹;二十七年「吴弑其君僚」;定四年蔡杀沈子嘉;十三年「薛弑其君比」;哀六年齐陈乞弑其君舍之属是也。其灭国二十四者:宣八年楚灭舒蓼,十二年楚灭萧,十五年晋灭潞氏,十六年灭甲氏及留吁,成十七年楚灭舒庸,襄六年莒人灭鄫,齐灭莱,十年遂灭逼阳,十三年取诗,二十五年楚灭舒鸠,昭四年遂灭厉,八年楚灭陈,十一年楚灭蔡,十七年晋灭贲浑戎,二十三年胡子髡、沈子楹灭,二十四年吴灭巢,三十年吴灭徐,定四年蔡灭沈,六年郑灭许,十四年楚灭顿,十五年楚灭胡,哀八年宋灭曹之属,是其二十四也。然则三国变异,起自今年,而注者所以不言自今以后,而言自宣、成以往者,盖以文公之年,巳过半以后,既不得其初,故遗去,其实楚人灭庸,宋弑处臼,莒弑庶其之属,皆由此祸耳。或者弑君二十八,亡国四十者,《春秋说》文。其间亦有经不书者,故不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