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文公八年

八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

秋,八月,戊申,天王崩。冬,十月,壬午,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雍,于用反。

乙酉,公子遂会伊雒戎盟于暴。四日不能再出,不卒名者,非一事再见也。○雒,音洛。暴,步报反,本又作「曝」,一音甫沃反。见,贤遍反。

[疏] 注「四日」至「见也」。

○解云:欲道宣元年「公子遂如齐。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传云「遂何以不称公子?一事而再见者,卒名也」,注云「卒,竟也。竟但举名者,省文耳」,言彼是一事再见,故得省文,与此异也。

公孙敖如京师,不至复。丙戌,奔莒。不至复者何?不至复者,内辞也。不可使往也。安居不肯行,故讳使若巳行,但不至还尔。即巳行,当道所至乃言复,如至黄矣。

[疏] 「不至复者何」。

○解云:欲言不到,经有如文;欲言实到,复有不至之称,故执不知问。

[疏] 注「即巳」至「黄矣」。

○解云:即宣八年「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是也。

不可使往,则其言如京师何?遂公意也。正其义,不使君命壅塞。○壅,于勇反。何以不言出?据庆父言出奔。

[疏] 注「据庆」至「出奔」。

○解云:即上闵二年九月,「公子庆父出奔莒」是也。

遂在外也。讳使若从外奔,不敢复还者也。日者,嫌敖罪明,则起君弱,故讳使若无罪。○复,扶又反。

[疏] 注「日者」至「无罪」。

○解云:闵二年九月,「公子庆父出奔莒」,彼注云「不日者,内大夫奔例,无罪者日,有罪者月」是也,故此作注云「日者,使若无罪矣」。内大夫奔例日者,襄二十三年「冬,十月,乙亥,臧孙纥出奔邾娄」之属是也。

〈虫众〉。先是公如晋,公子遂、公孙敖比出不可使,势夺于大夫,烦扰之应。○〈虫众〉,音终。

[疏] 注「先是」至「之应」。

○解云:公子遂不可使者,即僖三十年冬,「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传云「大夫无遂事,此其言遂何?公不得为政尔」,注云「不从公政令也。时见使如京师而横生事,矫君命聘晋,故疾其骄蹇自专,当绝之」者是。

宋人杀其大夫司马。

宋司城来奔。司马者何?司城者何?皆官举也。皆以官名举言之。天子有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皆三公官名也。诸侯有司徒、司马、司空,皆卿官也。宋变司空为司城者,辟先君武公名也。

[疏] 「司马者何」。

○解云:欲言大夫,例不官举;欲言非大夫,而经有大夫之文,故执不知问。○「司城者何」。

○解云:欲言大夫,例不官举;欲言非大夫,司城者宋大夫之号,故执不知问。

[疏] 注「宋变」至「武公名也」。

○解云:桓六年《左氏传》文。○

曷为皆官举?据宋杀其大夫山,不官举。

[疏] 注「据宋杀」至「官举」。

○解云:即在成十五年秋。

宋三世无大夫,三世内娶也。宋以内娶,故威势下流,三世妃党争权相杀,司城惊逃,子哀奔亡,主或不知所任,朝廷久空,故但举官起其事也。大夫相杀,例皆时。

[疏] 注「子哀奔亡」。

○解云:即下十四年「宋子哀来奔」是也。

[疏] 注「大夫相杀,例皆时」。

○解云:正以此经及下九年「晋人杀其大夫先都」,「晋人杀其大夫士谷之属,皆不别书日月故也。知彼此是大夫相杀之经者,正以下十六年传云「大夫相杀称人」矣。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