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
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霣如雨。恒星者何?列星也。恒,常也。常以时列见。○辛卯夜,一本无「夜」字,《谷梁》作「昔」。不见,贤遍反,注及传皆同。
○解云:欲道星称,宿无恒星;欲言非星,而连星言之,故执不知问。
○解云:恒者,常也,天之常宿,故经谓之恒星矣。言以时列见于天,故传谓之列星矣。
列星不见,则何以知夜之中?星反也。反者,星复其位。
○解云:谓无所准度故也。
○解云:谓星反附在半夜之后,则知乡者不见之时,是夜中矣。
如雨者何?如雨者,非雨也。非雨,则曷为谓之如雨?「不修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复」,「不修春秋」,谓史记也。古者谓史记为「春秋」。○雨星,于付反,一音如字,下注「雨星」同。
○解云:欲言是雨,不应言如;其实非雨,而文言雨,故执不知问。
○解云:据此传及注言,则孔子未修之时,已谓之《春秋》矣。而旧解云,孔子修之,春作秋成,谓之《春秋》者,失之远矣。云云之说,在首卷。
君子修之曰「星霣如雨」。明其状似雨尔,不当言雨星。不言尺者,霣则为异,不以尺寸录之。
何以书?记异也。列星者,天之常宿,分守度,诸侯之象。周之四月,夏之二月,昏,参伐狼注之宿当见,参伐主斩艾立义,狼注主持衡平也。皆灭者,法度废绝,威信陵迟之象。时天子微弱,不能诛卫侯朔,是后遂失其政,诸侯背叛,王室日卑,星霣未坠而夜中星反者,房心见其虚危斗。房心,天子明堂布政之宫也。虚危,齐分,其后齐桓行霸,阳谷之会有王事。○常宿,音秀,下同。参伐,所林反,下同。狼注,张又反,与味同。朱鸟口星也;一音之住反。艾,鱼废反。坠,有类反。分,扶问反。
○解云:言分者,谓十二之分野矣。言守度者,守三十度为一次矣。言诸侯之象者,谓星度有多少,若诸侯之国有大小耳。
○解云:正以参伐狼注,为西南之维候故也。
○解云:以其在西方,金主断割之义故也。
○解云:正以其在南方,南方主礼故也。
○解云:火见于周为五月者,谓昏时。今在周之四月,是以半夜之后,乃房星见。其虚危斗者,谓在夜半时明矣。
○解云:即上备云房为天子明堂,《文耀钩》云「房心为中央火星,天王位」。若相对言之,则房为明堂,心为天王矣。既有天王,复有明堂布政之象也。
○解云:齐桓行霸者,虚危斗也。有王事者,房心见也。
秋,大水。
无麦苗。无苗,则曷为先言无麦,而后言无苗?苗者,禾也。生曰苗,秀曰禾。据是时苗微麦强,俱遇水灾,苗当先亡。
一灾不书,待无麦,然后书无苗。明君子不以一过责人。水、旱、螟、〈虫众〉,皆以伤二谷乃书。然不书谷名,至麦苗独书者,民食最重。螟〈虫众〉,音终。
○解云:一谷之灾,不书于经也。
○解云:谓灾伤五谷者,皆人行致之故也。
○解云:大水伤二谷书于经者,即桓元年「秋,大水」,传云「何以书?记灾也」,彼注云「灾伤二谷以上,书灾也」。其旱伤二谷以上书者,即僖二十一年「夏,大旱」是也。其螟螽书者,即隐五年经书「螟」,传云「何以书?记灾也」;文八年经书「螽」之类是也。
○解云:灾伤麦苗常书,即此及庄二十八年「大无麦禾」之属皆是也。麦禾比于馀谷最重,故言民食最重矣。
何以书?记灾也。先是庄公伐卫纳朔,用兵逾年,夫人数出淫泆,民怨之所生。○数,所角反。泆,音逸。
○解云:即五年「冬,公会齐人、宋人、陈人、蔡人伐卫」,六年「秋,公至自伐卫」是也。
○解云:即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齐师」,七年「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谷」之属,故言数出耳。
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