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卷五起七年,尽十八年
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焚之者何?樵之也。樵,薪也。以樵烧之故,因谓之樵之。樵之,齐人语。○樵,似遥反,薪也。
○解云:咸丘是邑,而反焚之,故执不知问。
樵之者何?以火攻也。何言乎以火攻?据战伐不道所用兵。○攻,音贡,又如字,下同。
○解云:虽言焚言樵,仍非攻邑之义,故执不知问。
疾始以火攻也。征伐之道,不过用兵,服则可以退,不服则可以进。火之盛炎,水之盛冲,虽欲服罪,不可复禁,故疾其暴而不仁也。传不讬始者,前此未有,无所讬也。○复,扶又反。
咸丘者何?邾娄之邑也。曷为不系乎邾娄?据郱、鄑、郚系纪。○郱,步丁反。鄑,子斯反,一音晋。郚,音吾。
○解云:欲言是国,经典未有;欲言非国,文无所系,故执不知问。
○解云:庄元年冬,「齐师迁纪郱、鄑、郚」是。
国之也。欲使如国,故无所系。加之者,辟实国也。
曷为国之?据郱、鄑、郚不国。
君存焉尔。所以起邾娄君在咸丘邑,明臣子当赴其难,与在国等也。日者,重录以火攻也。○难,乃旦反。
○解云:正以侵伐例时,即隐七年「秋,公伐邾娄」之属是也,故决之。
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皆何以名?据滕,薛不名也。
○解云:即隐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是也。
失地之君也。其称侯朝何?据以贱也。
○解云:即《曲礼下》云「诸侯失地名」是。
贵者无后,待之以初也。谷、邓本与鲁同贵为诸侯,今失爵亡土来朝,讬寄也,义不可卑,故明当待之如初,所谓「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无后者,施于所奔国也。独妻得配夫,讬衣食于公家,子孙当受田而耕,故云尔。下去二时者,桓公以火攻人君,故贬,明大恶。不月者,失地君朝恶人,轻也。名者,见不世也。○不偷,他侯反,本又作「偷」。去,起吕反。见,贤遍反。
○解云:知如此者,正以《郊特牲》云「诸侯不臣寓公,故古者寓公不继世」,彼注云「寓,寄也。寄公之子,非贤者世不足尊也」,是其义;又云「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注云「贤者,子孙恒能法其先父德行」。
○解云:朝例时,春秋常典,即文十五年「夏,曹伯来朝」是也。而此责其月者,以文十二年「春,王正月,盛伯来奔」,传云「盛伯者何?失地之君」。彼书月见其奔重,宜厚遇之,此不月者,朝恶人轻故也。僖二十年「夏,郜子来朝」,僖公非恶人而不月者,正以朝轻于奔故也。然则此注因桓恶人,故言此。若其不然,正宜直云失地之君来朝轻矣。
○解云:郜子、盛伯皆不名者,兄弟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