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隐公六年

六年,春,郑人来输平。输平者何?输平,犹堕成也。何言乎堕成?据翚会诸侯伐郑后未道平也,何道堕成?○输平,式朱反,堕也,《左氏》作「渝平」堕,许规反。

[疏] 「输平者何」。

○解云:正以言异于常例,故执不知问。

[疏] 注「据翚」至「堕成」。

○解云:上四年「秋,翚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是也。

败其成也。翚伐郑后,已相与平,但外平不书,故云尔。

[疏] 注「翚伐」至「云尔」。

○解云:鲁与郑平而言外平者,谓伐郑之后,时公子翚在外与郑平,不得公命,是以不书,故曰外平不书耳。

曰:吾成败矣。吾,鲁也。

[疏] 「曰吾成败矣」。

○解云:称鲁人之辞,故加曰。

吾与郑人末有成也。末,无也。此传发者,解郑称人为共国辞。

[疏] 注「此传」至「国辞」。

○解云:传发此吾与郑人末有成一段事者,非直解郑擅获诸侯为有罪,而鲁侯不能死难亦当绝,故令郑称人。言输平,则鲁侯亦合称人矣。一个人字,两国共有,故云称人为共国辞。

吾与郑人,则曷为末有成?据无战伐之文。狐壤之战,隐公获焉。时与郑人战于狐壤,为郑所获。○壤,如丈反。然则何以不言战?战者,内败文也。据鞍战君获言师败绩。

[疏] 注「战者,内败文也」。

○解云:即桓十年「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传云「何以不言师败绩?内不言战,言战乃败矣」,彼注云「《春秋》讬王于鲁,战者,敌文也。王者兵不与诸侯敌,战乃其已贬之文,故不复言师败绩」是也。

[疏] 注「据鞍」至「败绩」。

○解云:成二年「季孙行父」以下「帅师,会晋却克」云云,「及齐侯战于鞍,齐师败绩」,「秋,七月,齐侯使国佐如师」云云,传云「君不行使乎大夫,此其行使乎大夫何?佚获也」,注云「佚获者,已获而逃亡也」。然则彼获言败绩,则知此时鲁侯被获,亦宜言战,故难之。

讳获也。君获不言师败绩,故以输平讳也,与鞍战辟内败文异。战例时,战日,诈战月。不日者,郑诈之。不月者,正月也,见隐终无奉正月之意。不地者,深讳也,使若实输平,故不地也。称人共国辞者,嫌来输平独恶郑,擅获诸侯,鲁不能死难,皆当绝之。○难,乃旦反。

[疏] 注「君获」至「讳也」。

○解云:君获不言师败绩,即僖十五年「晋侯及秦伯战于韩,获晋侯」传云「此偏战也,何以不言师败绩」,注云「举君获为重也」是也。然则此由鲁公见获,是以不得言战,故以输平讳之。

[疏] 注「与鞍」至「败文」。

○解云:成二年传云「君不行使乎大夫,此其行使乎大夫何?佚获也」,注云「当绝贱使与大夫敌体以起之。君获不言师败绩,等起不去师败绩者,辟内败文也」。然则鞍战之时,实齐侯被获,宜去败绩,直言战而已。但时内大夫在焉,辟内败文,故不得言战矣。今此输平之经,自由鲁公见获,是以不得言战,故云与鞍战辟内败文异。

[疏] 注「战例时,偏战日」。

○解云:即桓十二年「丁未,战于宋」,传云「此偏战也,何以不言师败绩」云云是也。

[疏] 注「诈战月」。

○解云:即庄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之属是也。

[疏] 注「不地者,深讳也」。

○解云:若地,宜言输平于狐壤,似若战于之类。

夏,五月,辛酉,公会齐侯盟于艾。

秋,七月。此无事,何以书?《春秋》虽无事,首时过则书。首,始也。时,四时也。过,历也。春以正月为始,夏以四月为始,秋以七月为始,冬以十月为始。历一时无事,则书其始月也。○艾,五盖反。

[疏] 「夏五月」至「则书」。

○解云:下无相犯之处而书日者,以下八年三月,「庚寅,我入邴」,传云「其言我何?言我者,非独我也,齐亦欲之」。然则虽不复侵伐,亦有争邑之隙,故书日也。

首时过,则何以书?据无事也。《春秋》编年,四时具,然后为年。明王者当奉顺四时之正也。《尚书》曰「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是也。有事不月者,人道正则天道定矣。○编,必连反,《字林》、《声类》皆布千反,一音甫连反。昊,户老反。

冬,宋人取长葛。外取邑不书,此何以书?久也。古者师出不逾时,今宋更年取邑,久暴师苦众居外,故书以疾之。不系郑举伐者,明因上伐围取也。○更,音庚。暴,步卜反。

[疏] 「外取」至「以书」。

○解云:据与四年牟娄同。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