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起元年,尽十四年
公名蒋,定公之子,敬王三十六年即位。十四年西狩获麟,《春秋》终矣。二十七年薨,谥曰哀。《周书·谥法》:「恭仁短折曰哀。」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随久不见者,衰微也。称侯者,本爵俱侯,土地见侵削,故微尔。定六年郑灭许,今复见者,自复也。○不见,贤遍反,下「复见」同。复,扶又反。
○释曰:僖二十年冬「楚人伐随」以来,更不见经,将是衰微,不能自通于盟会故也。「本爵俱侯」者,随本侯爵,自僖二十年见经,至今俱侯,盟更不为贬黜,但土地见祲削,故微尔。昭八年「楚师灭陈」,十一年「楚师灭蔡」,十三年诸侯会于平丘而复陈、蔡,故经书「蔡侯庐归于蔡,陈侯吴归于陈」,是有文见复也。其许男,则定六年「郑游速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其间更无归文。今许男复见经者,明是许男自复。
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
夏,四月,辛巳,郊。此该之变而道之也。该,备也。《春秋》书郊终于此,故于此备说郊之变。变谓郊非其时,或牲被灾害。
○释曰:郊自正月至于三月,郊之时也。三卜,礼之正。凡书郊皆讥。范例云书郊有九:僖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一也;宣三年「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望」,二也;成七年「鼷鼠食郊牛角」,三也;襄七年「夏,四月,三卜郊,不从,乃免牲」,四也;襄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不郊」者,五也;定公、哀公并有牲变,不言所食处,不敬莫大,二罪不异,并为一物,六也;定十五年五月郊,七也;成十七年「九月,用郊」,八也;及此年「四月,辛巳,郊」,九也。下传云「子之所言」,至「道之何也」。然则据此而言,牛有伤损之异,卜有远近之别,亦在其间。
于变之中,又有言焉。于灾变之中,又有可善而言者。
○释曰:郊牛日日展视其觓角,而知其伤,是展尽道矣。即于灾变之中,有可善而言者,但备灾之道不尽,致此天灾,而鼷鼠食角,故书以讥之也。
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志不敬也。郊牛日展觓角而知伤,展道尽矣。展道虽尽,所以备灾之道不尽,讥哀公不敬,故致天变。○觓音纠,又音求。
郊,自正月至于三月,郊之时也。夏四月郊,不时也。五月郊,不时也。夏之始可以承春,以秋之末,承春之始,盖不可矣。凯曰:「不时之中,有差剧也。夏始承春,方秋之末,犹为可也。」○有差,初卖反。
○释曰:自正月、二月、三月,此三春之月,是郊天之正时也。若夏四月、五月以后,皆非郊月,如其有郊,并书以示讥。然则郊是春事也,如郊在四月、五月之中,则是以夏始承春,其过差少。若郊在九月之中,则是以秋末承春,其过极多,则自五月至八月,其间有郊,亦以承春远近为过之深浅也。
九月用郊。用者,不宜用者也。在成十七年。
郊三卜,礼也。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如不从,则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从,则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所谓三卜也。郑嗣曰:「谓下一辛而三也。求吉之道三,故曰礼也。」
○释曰:如嗣之意,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日,为郊之时,则于此一辛之上卜,不吉,以至二卜,不吉,以至三卜。求吉之道三,故曰礼也。
四卜,非礼也。僖三十一年、襄十一年皆四卜。
五卜,强也。成十年五卜。
○释曰:僖三十一年,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不从,则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不从,则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所谓「三卜,礼也」。今以三月以前不吉,更以三月下辛卜四月上辛,则谓四卜郊,非礼也。成十年以四月以前四卜不吉,又于四月下辛卜五月上辛,则五卜,强也,非礼可知。郑嗣之意,亦以一辛之中卜至于四五月也。一辛之上三卜,礼也,四卜、五卜,非礼也。然则四卜云非礼,五卜变文云强者,四卜虽失,犹去礼近,容有过失,故以非礼言之。若至五卜,则是知其不可而强为之,去礼巳远,故以强释之。
卜免牲者,吉则免之,不吉则否。牛伤,不言伤之者,伤自牛作也,故其辞缓。宣三年「郊牛之口伤」,以牛自伤,故加「之」,言「缓辞」。○则否,方九反。
全曰牲,伤曰牛,未牲曰牛,其牛一也,其所以为牛者异。巳卜日成牲而伤之曰牛,未卜日未成牲之牛,二者不同。
有变而不郊,故卜免牛也。巳牛矣,其尚卜免之,何也?灾伤,不复以郊,怪复卜免之。
礼,与其亡也宁有,于礼,有卜之与无卜,宁当有卜。
尝置之上帝矣,故卜而后免之,不敢专也。尝置之涤宫,名之为上帝牲矣,故不敢擅施也。○涤,徒历反。擅,市战反。施,式氏反,又如字。
卜之不吉,则如之何?不免。安置之?系而待,六月上甲,始庀牲,然后左右之。庀,具也。待具后牲,然后左右前牛,皆我用之,不复须卜,巳有新牲故也。《周礼》曰:「司门掌授管键,以启闭国门」,「祭祀之牛牲系焉」。然则未左右时,监门者养之。○庀,匹尔反。键,其展反,又其偃反。监,古御反。
子之所言者,牲之变也,而曰我一该郊之变而道之,何也?我以六月上甲始庀牲,十月上甲始系牲,十一月、十二月牲虽有变,不道也。牲有变则改卜牛,以不妨郊事,故不言其变。
○释曰:上言「子」者,弟子问谷梁子之辞。「而曰我」者,是弟子述谷梁子自我之意。「我以六月」者,是谷梁子答前弟子之辞。「我以六月上甲始庀牲」,庀,具,犹简择,未系之,待十月,然后始系养。若六月简讫以后有变,则七月、八月、九月上甲皆可简择,故传云「六月上甲始庀牲」,明自六月为始,七月、八月、九月皆可简牲。自十月系之,有变则改卜,卜取吉者,十一月、十二月亦然,是系之三月也。故传云「十月上甲始系牲,十一月、十二月牲虽有变,不道也」是也。「待正月,然后言牲之变」,周正是郊时之正,如其牛有变,然后言之,二月、三月亦然,重妨郊故也。
待正月,然后言牲之变,此乃所以该郊。至郊时然后言其变,重其妨郊也。十二月不道,自前可知也。至正月然后道,则二月、三月亦可知也。此所以该郊,言其变道尽。
○释曰:自六月上甲始庀牲,十月始系牲,自十二月以前,牲虽有变不道,自正月然后云牲之变,乃不郊,卜免牲吉与不吉。如此之类,皆是该备郊事,言牲变之道尽悉也。
郊,享道也。贵其时,大其礼。其养牲,虽小不备可也。享者饮食之道。牲有变,则改卜牛,郊日巳逼,庀系之礼,虽小不备,合时得礼,用之可也。○享,许丈反。
子不忘三月卜郊,何也?三月,谓十二月、正月、二月也。
○释曰:既言卜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怪经不书此十二月、正月、二月之下郊,故问之也。
郊自正月至于三月,郊之时也。有变乃志,常事不书。
我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如不从,则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从,则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如不从,则不郊矣。意欲郊而卜不吉,故曰不从。郊必用上辛者,取其新洁莫先也。
秋,齐侯、卫侯伐晋。
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