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昭公十二年

十有二年,春,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三年所奔齐者,高徯玄孙,齐大夫也。阳,燕别邑。不言于燕,未得国都也。纳者,内不受也。燕伯之不名,何也?据义不可受,则应名而绝之。

[疏] 传「燕伯之不名何也」。

○释曰:「楚人围陈,纳顿子」,传曰「纳者何?内弗受也」。彼称纳而不名,「卫侯入于夷仪」亦不书名,则不书名,乃是常事。而传怪燕伯不名者,「卫侯朔入于卫」,传曰「朔之名,恶也」,则诸侯有恶,出入皆名,北燕伯亦出入宜名,但不以高偃挈之,故直出书名而已。顿子不名者,为楚微者所纳,故亦不名。「卫侯入于夷仪」不名者,以复归有名,故未入国,略而不名也。郑伯突亦未入国,书名者,以后不书复归,故入栎书名也。

不以高偃挈燕伯也。邵曰:「公子遂以去公子为挈,燕伯以书名为挈者,臣宜书名,故须去公子乃为挈。君不可名而以臣名君者,不待去燕伯则为挈也。」是以目燕伯而不书名,所以不与高偃挈之。○挈,苦结反。以去,起吕反。

三月,壬申,郑伯嘉卒。

夏,宋公使华定来聘。

公如晋,至河乃复。季孙氏不使遂乎晋也。

[疏] 「季孙氏」。

○释曰:不言意如而云氏者,欲见累世谮公故也。

五月,葬郑简公。

楚杀其大夫成虎。

秋,七月。

冬,十月,公子慭出奔齐。慭,鱼靳反。

楚子伐徐。

晋伐鲜虞。其曰晋,狄之也,其狄之何也?不正其与夷狄交伐中国,故狄称之也。鲜虞,姬姓,白狄也。地居中山,故曰中国。夷狄谓楚也。何休曰:「《春秋》多与夷狄并伐,何以不狄也?」郑君释之曰:「晋不见因会以绥诸夏,而伐同姓,贬之可也。狄之大重,晋为厥慭之会,实谋救蔡,以八国之师而不救,楚终灭蔡。今又伐徐,晋不纠合诸侯以遂前志,舍而伐鲜虞,是楚而不如也,故狄称之焉。」厥慭之会,《谷梁》无传,郑君之说,似依《左氏》,宁所未详是《谷梁》意非。○见,贤遍反。诸夏,户雅反。舍音舍。

[疏] 「夷狄交伐」。

○释曰:麋信云:「夷狄交伐,谓楚伐徐,晋伐鲜虞是也。」范云:「夷狄谓楚也。」则与麋信不异耳。

[疏] 注「鲜虞」至「意非」。

○释曰:「鲜虞,姬姓,白狄也」者,《世本》文也。云「宁所未详是《谷梁》意非」者,疑郑以厥慭之会谋救蔡者,作《谷梁》意也。若然,范答薄氏,亦言楚灭陈蔡,而晋不能救,弃盟背好,交相伐攻者。范意以楚灭陈蔡,晋不能救者,不据厥慭之会故也。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