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宣公三年

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之口,缓辞也,伤自牛作也。牛自伤口,非备灾之道不至也,故以缓辞言之。

[疏] 「缓辞也」。

○释曰:此「之」为缓辞,则成七年不言「之」为急辞也。旧解《范氏》别例云凡三十五。范既?为例,则言「之」者,并是缓辞也。传于执?侯云,言「之」「缓辞」也,则云其馀不发,亦缓可知耳。公丧在外,逆之缓也;卫侯之弟鱄、秦伯之弟针等称「之」者,取其缓之得逃;吴败六国亡之者,取其六国同役,而不急于军事也;杀奚齐称「之」者,缓于成君也;考仲子宫言「之」者,隐孙而修之缓也;日食言「之」者,不知之缓也。则自馀并缓耳。理虽迂延,旧说既然,不可致诘,故今亦从之。

改卜牛。牛死,乃不郊。事之变也。牛无故自伤其口,易牛改卜,复死,乃废郊礼,此事之变异。○复,扶又反。

[疏] 「改卜」至「变也」。

○释曰:《公羊传》称改卜者,「帝牲不吉,则引稷牲而卜之。其帝牲在于涤宫三月。于稷者,唯具视」其身体无灾而巳,不特养于涤宫。又云:「郊「必以其祖配」者,「自内出者,无匹不行,自外至者,无主不止」。今改卜者,取于稷牛,则未审传意如何。以后稷配郊,必与《公羊》异也。不言免牛,而云不郊者,牛死,不行免牛之礼,故直言不郊也。

乃者,亡乎人之辞也。讥宣公不恭,致天变。

[疏] 「乃者」至「辞也」。

○释曰:重发传者,嫌牛死与卜郊不从异也。

犹三望。

葬匡王。

楚子伐陆浑戎。浑,户门反,又户困反。

夏,楚人侵郑。

秋,赤狄侵齐。

宋师围曹。

冬,十月,丙戌,郑伯兰卒。

葬郑穆公。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