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有一年,春,筑台于郎。
夏,四月,薛伯卒。
筑台于薛。薛,鲁地。
六月,齐侯来献戎捷。献,下奉上之辞也。《春秋》尊鲁,故曰献。○捷,在接反;戎,菽也;捷,获也。
齐侯来献捷者,内齐侯也。不言使,内与同,不言使也。泰曰:「齐桓内救中国,外攘夷狄,亲倚之情,不以齐为异国,故不称使,若同一国也。」○攘,如羊反。倚,于绮反。下文及注同。
献戎捷,军得曰捷,戎菽也。菽,豆。
○释曰:徐邈云:「齐还经鲁界,故使人献捷。不入国都而言来献,敬重霸主,亲而内之也。」糜信亦云:「言内齐侯者,解经称来之意也。」范虽不注,理亦合当然矣。僖二十一年「楚人使宜申来献捷」,彼亦称来者,宜申止来乡鲁,接公行礼,故得称来,与齐侯异也。又云「不言使,内与同」者,谓内齐侯与同一国,故不称使也。「戎菽」也者,旧解谓顺经意而惜齐侯,故传依违其文,释之为菽。其实宋是中国,故捷不系国。戎是夷狄,故系之戎也。案《管子》云「出戎菽及冬葱,布之天下」,则以戎为豆也。故徐邈云:「今之胡豆也。」旧解以为依违其文,恐失传旨。僖二十一年传云:「其不曰宋捷,何也?不与楚捷于宋也。」范云:「据庄三十一年『齐侯来献戎捷』。」据彼传及注意,则似不以戎为豆。今疑不敢正,故两载之。此书月,彼不书月者,徐邈云:「霸主服远之功重,故详而月之也。」一解齐侯此时克山戎,并得胡豆来,故传云「戎菽」,谓克戎之菽,齐侯此时并得戎菽,于文亦僻也。
秋,筑台于秦。秦,鲁地。
不正罢民三时,虞山林薮泽之利。且财尽则怨,力尽则〈封心〉。〈封心〉,恚恨也。○罢音皮,下同。〈封心〉,直类反,怨也。
君子危之,故谨而志之也。或曰,倚诸桓也。桓外无诸侯之变,内无国事,越千里之险,北伐山戎,为燕辟地。辟,开。○为,于伪反。辟,婢亦反。
鲁外无诸侯之变,内无国事,一年罢民三时,虞山林薮泽之利,恶内也。讥公依倚齐桓,而与桓行异。○恶,乌路反。行,下孟反。
冬,不雨。
○释曰:徐邈云:「僖十一年传曰:『雩不得雨日旱』。然则此云不雨者,或当不雩也。」范意亦未必然,或当不言旱,不为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