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有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闵之也。闵公为楚所制,故存录。
夏,五月,公至自楚。喜之也。凯曰:「远之蛮国,喜得全归。」
致君者,殆其往,殆,危。
而喜其反,此致君之意义也。
○释曰:于此发之者,以公远之荆蛮,故传特发之,明中国亦同也。
庚午,卫侯衎卒。
阍弑吴子馀祭。阍,门者也,寺人也。不称名姓,阍不得齐于人。不称其君,阍不得君其君也。礼:君不使无耻,不近刑人,无耻,不知臧否。○阍音昏,守门人也。祭,侧界反。寺人,本又作侍人。不近,附近之近,下同。否音鄙,又方九反。
不狎敌,不迩怨,贱人非所贵也,贵人非所刑也,刑人非所近也。举至贱而加之吴子,吴子近刑人也。阍弑吴子馀祭仇之也。怨仇馀祭,故弑之。○狎,户甲反。怨,于原反,又于元反。仇音求。
○释曰:禀二仪之气,须五常之性备,然后为人。阍者,亏刑绝嗣,无阴阳之会,故不复齐于人。以主门晨昏开阍谓之阍,以是奄竖之属,故又谓之寺人也。「不狎敌,不迩怨」者,言为人君之道,外不得狎敌,内不得近怨。何者?吴遏以狎敌蒙祸,馀祭以迩怨害身,故不可狎敌近怨也。「贱人非所贵」,谓卑贱之人,无高德者,不可卒贵。「贵人非所刑」,谓刑不上大夫,故不可刑之。「刑非所近也」,谓刑罪之人,不可信近之。今吴子以奄人为阍,是近之也。「举至贱而加之吴子,近刑人也」,谓经书「阍弑吴子馀祭」者,讥其近刑人也。
○释曰:国君不仇匹夫,犯罪则诛之,故知是阍怨也。
仲孙羯会晋荀盈、齐高止、宋华定、卫世叔仪、郑公孙段、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城杞。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以自守也。杞危而不能自守,故诸侯之大夫,相帅以城之,此变之正也。诸侯微弱,政由大夫,大夫能同恤灾危,故曰变之正。
○释曰:诸侯恤灾救危是正,今大夫为之,故云「变之正也」。
晋侯使士鞅来聘。
杞子来盟。杞复称子,盖时王所黜。○复,扶又反。
吴子使札来聘。杜预曰:「吴子馀祭既遣札聘上国而后死,札以六月到鲁,未闻丧也。不称公子,其礼未同于上国。」○札,侧八反。
吴其称子何也?善使延陵季子,故进之也。身贤,贤也。使贤,亦贤也。延陵季子之贤,尊君也。以季札之贤,吴子得进称子,是尊名也。
其名,成尊于上也。《春秋》贤者不名,而札名者,许夷狄不一而足,唯成吴之尊称。直称吴,则不得有大夫。○尊称,尺证反。
○释曰:谓进吴称子,上谓君上也。
秋,七月,葬卫献公。
齐高止出奔北燕。其曰北燕,从史文也。南燕姞姓,在郑、卫之间。北燕姬姓,在晋之北,史曰北燕。据时然,故不改也。传所言,解时但有言燕者。○北燕音烟,国名。姞,其乙反,又其吉反。
○释曰:传言从史文者,以时有直言燕者,故仲尼从史文也。
冬,仲孙羯如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