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有一年,春,狄侵卫。
宋人、齐人、楚人盟于鹿上。宋为盟主,故序齐上。鹿上,宋地。
夏,大旱。传例曰:「得雨曰雩,不得雨曰旱。」
旱时,正也。
○释曰:旱必历时,非一月之事,故书时为正也。
秋,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雩。雩,宋地。雩或为字。
执宋公以伐宋。以,重辞也。传例曰:「以者,不以者也。」此传及定七年「齐人执卫行人北宫结以侵卫」,传皆曰「以,重辞也」,然则以有二义矣。国之所重,故曰重辞。
○释曰:桓十四年「宋人以齐人、蔡人」云云「伐郑」,传曰:「以者,不以者也。」今传云「以,重辞也」。何知非是一事而重,不可以?范注云以有二义者,范以执宋公及执卫结,皆是国之所重,而传云以,重辞也,其微人从伐者,即云以者,不以者也。明二者意异,故云以有二义。
冬,公伐邾。
楚人使宜申来献捷。楚称人者,为执宋公贬。○捷,在接反。为,于伪反。
○释曰:知为执宋公贬者,以称使知是楚子使之,国君而称人,明为执宋公贬也。
捷,军得也。其不曰宋捷,何也?据庄三十一年「齐侯来献戎捷」。
○释曰:役传云「戎,菽也」,则与此宋捷绝不相当。而范引之者,彼虽以戎为菽,终是伐得之,故范引为证也。
不与楚捷于宋也。不以夷狄捷中国。
十有二月,癸丑,公会诸侯盟于薄。会雩之诸侯。
会者,外为主焉尔。
释宋公。外释不志,此其志何也?以公之与之盟日之也。不言楚,不与楚专释也。何休曰:「《春秋》以执之为罪,不以释之为罪,责楚子专释,非其理也。《公羊》以为公会诸侯释之,故不复出楚耳。」郑君释之曰:「不与楚专释者,非以责之也。」传云「外释不志,此其志何也?以公之与之盟目之也」,言公与诸侯盟而释宋公,公有功焉,与《公羊》义无违错。○复,扶又反。
○释曰:重发之者,以释者是公,嫌会非是外为主,故发例以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