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有三年,春,齐侯伐宋,围闵。伐国不言围邑,此其言围,何也?不正其以恶报恶也。前十八年宋伐齐之丧,是恶也。今齐乘胜而报,是以恶报恶也。○闵,《左氏》作缗,二十五年楚围亦同.
夏,五月,庚寅,宋公兹父卒。桓公之子襄公。
兹父之不葬,何也?失民也。其失民何也?以其不教民战,则是弃其师也。为人君而弃其师,其民孰以为君哉!何休曰:「所谓教民战者,习之也。《春秋》贵偏战而恶诈战,宋襄公所以败于泓者,守礼偏战也,非不教其民也。孔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未有守正以败而恶之也。《公羊》以为不书葬为襄公讳,背殡出会,所以美其有承齐桓尊周室之美志。」郑君释之曰:「教民习战而不用,是亦不教也。诈战谓不期也。既期矣,当观敌为策,倍则攻,敌则战,少则守。今宋襄公于泓之战违之,又不用其臣之谋而败,故徒善不用贤良,不足以兴霸主之功,徒言不知权谲之谋,不足以交邻国、会远疆,故《易》讥鼎折足,《诗》剌不用良,此说善也。○而恶,乌路反,下「而恶」同。恶乎音乌。造,七报反。沛音贝。为襄,于伪反。背音佩,谲音决。折,之设反。剌,七赐反。
○释曰:何休曰「《春秋》贵偏战」者,谓各守一偏而战也。郑玄云「《易》讥鼎折足」,「《诗》剌不用良」者,鼎折足,是《鼎》卦九四爻辞,彼云:「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王弼云:「处上体之下,而又应初。既承且施,非已所堪,若鼎足小细而任重,故折足也。」鼎足既折,则覆餗矣。餗谓鼎之实,实覆则沽渥其形,以喻不胜其任,身被戮辱,故凶也。此襄公是其事也,故曰「鼎折足」也。「初已出否,至四所盛则已洁矣。故曰覆公餗也。渥,沾濡之貌也。既覆公餗,体为渥沽,智小谋大,不堪其任,受其至辱,灾及其身,故曰其形渥,凶也。」《鼎》卦,巽下离上,??马融云:「餗谓糜也」。《诗》剌不用良者,谓郑忽不能与贤人图事,以至死亡,故《诗》作《狡童》、《扬之水》二篇剌之,故《诗序》云云,「《狡童》,剌忽也,不能与贤人图事,权臣擅命也。」,「《扬之水》,闵无臣也,君子闵忽之无忠臣良士,终以死亡,而作是《诗》也」。
秋,楚人伐陈。
冬,十有一月,杞子卒。庄二十七年称伯,今称子,盖为时王所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