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春,公伐邾。
三月甲戌,取须句。取邑不日,此其日何也?据僖二十六年公「伐齐,取谷」,不日。○句,其俱反。
不正其再取,故谨而日之也。僖二十二年,公已「伐邾,取须句」,过而不改,于此为甚,故录日以志之。
○释曰:哀元年「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二年「王二月,季孙斯」云云「帅师伐邾,取漷东田」「及沂西田」。彼比年伐邾,而取两邑,经不书日,今僖之与文,父子异人,特言谨而日之者,以文公是不肖之君,缓主逆祀,取邑致讨,不得序列于诸侯,讥其过而不改,故录日以见恶。僖虽伐邾,才始一度,又是作颂贤君,故与文异也。
遂城郚。遂,继事也。因伐邾之师。○郚音吾。
夏,四月,宋公壬臣卒。壬臣或作王臣。
宋人杀其大夫。称人以杀,诛有罪也。
○释曰:《公羊》以为三世内娶,使若无大夫,故不书名。《左氏》以为无罪,故不书名。今此传直云「称人以杀,诛有罪也」,则谓此被杀者为有罪,故称人以杀,仍未解不称名所由。案僖二十五年「宋杀其大夫」,传曰:「其不称名姓,以其在祖之位,尊之也。」此传云诛有罪也,又经称宋人,则与彼异。盖成公壬臣新卒,昭公杵臼未即位,国内无君,故不称名氏,从未命大夫例,故八年郑《释废疾》亦以此为无君。若然,两下相杀,《春秋》不书,又不得言,其此书杀大夫而云无君者,以受命于嗣天子,是以言其孤未毕丧,故无名氏。八年书「司马,官也」者,彼虽实有君,而不重瓜牙,无君人之度,故经书「司马」,传以「无君」释之。郑玄云,亦为上下俱失,罪臣以权宠逼君,故称人以杀。君以非理杀臣,故着言司马。不称名者,以其世在祖之位,尊亦与僖二十五年「宋杀其大夫」同,是其说也。
戊子,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令狐,秦地。○令,力丁反。
晋先蔑奔秦。不言出,在外也。辍战而奔秦,以是为逃军也。辍,止也。为将而独奔,故曰逃军。○辍,丁劣反。将,子匠反。
狄侵我西鄙。
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扈,郑地。○扈音户。
其曰诸侯,略之也。晋侯新立,公始往会,晋侯不盟,大夫受盟。既以丧娶,又取二邑,为诸侯所贱,不得序下会,讳使若扈之盟,都不可知,故略之。○丧取,七住反,本亦作娶。
○释曰:旧说使若扈之盟都不可知者,谓后十五年,亦不序诸侯探解下文故云都也。今以为范解诸侯不序之意,鲁讳其不与,故总言诸侯,似若扈之盟,诸侯都不可知,非是探解下文始称都也。
冬,徐伐莒。
公孙敖如莒莅盟。莅,位也。其曰位,何也?前定也。其不日,前定之盟不日也。
○释曰:重发传者,以徐伐莒而往莅盟,嫌非两国交盟之例,故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