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僖公二十六年

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已未,公会莒子、卫宁速盟于向。向,莒地。○向,舒亮反。公不会大夫,其曰宁速,何也?以其随莒子,可以言会也。

齐人侵我西鄙。公追齐师至巂,弗及。人,微者也。侵,浅事也。公之追之,非正也。至巂,急辞也。以急辞言之,明不至巂。○巂音携,又似衮反。

[疏] 「人微」至「辞也」。

○释曰:文承追齐师之下,即云至巂,是急辞也。据文与「公追戎于济西」异也。案庄十八年「公追戎于济西」,传称「不使戎迩于我也」,今举齐侵,是以难近国,而亦云大之也者,彼以戎有徒众,故大公所追,此以公之不及,故亦言大之也。然彼不言戎之伐我,此云齐人侵我者,彼是戎狄,不使之近我,似若望风退走然,此齐是中国侵,又浅事,故举之以见公追非正也。

弗及者,弗与也,弗与战也。可以及而不敢及也。 畏齐师。其侵也曰人,其追也曰师,以公之弗及,大之也。大之,谓变人言师。弗及,内辞也。弗及者,若曰我自不及耳,非齐不可及。

夏,齐人伐我北鄙。

卫人伐齐。

公子遂如楚乞师。乞,重辞也。雍曰:「人道施而不有,让而不取,故以乞为重。」○施,舒豉反。

[疏] 「乞,重辞也」。

○释曰:此是乞师之始,故发传以明之。

何重焉?重人之死也,非所乞也。师出不必反,战不必胜,故重之也。

秋,楚人灭夔,以夔子归。夔,国也。不曰,微国也。以归,犹愈乎执也。

[疏] 「夔国」至「执也」。

○释曰:灭国有三术,中国日,卑国月,夷狄时。此是夷以之微国,故从时例。而传言微国也,以明之也。案戎伐凡伯以归,不言执者,尊天子之使,不与夷狄之执。今夷狄自相执,经言以归,传云「犹愈乎执也」者,彼尊凡伯,使一人当一国,故变执言以归。诸侯相执以归者,例不得言执,故传云以归,犹愈乎执也,明经止得言以归。

冬,楚人伐宋,围闵。伐国不言围邑,此其言围,何也?以吾用其师,目其事也,非道用师也。楚人出师,为鲁伐齐,而中道以伐宋,故伐围兼书,所以责楚。○为,于伪反。中如字,又丁仲反。

[疏] 「目其」至「师也」。

○释曰:传解经,并言围伐之意也。言楚人为我伐齐,而中道更伐宋,故兼围伐目其事,所以责楚中道用师,非训为责也。

公以楚师伐齐,取谷。以者,不以者也。民者,君之本也。使民以其死,非其正也。雍曰:「兵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安有驱民于死地,以共假借之役乎?」○共音恭,本又作供。假借音嫁,又古雅反;下子夜反,又子亦反。

[疏] 「以者,不以者也」。

○释曰:「重发传者,彼据外,此据内,故重详之。

公至自伐齐。恶事不致,此其致之何也?危之也。以蛮夷之师伐邻近大国,招祸深怨,危亡之道。

[疏] 「恶至」至「危之也」。

○释曰:庄六年秋,「公至自伐卫」,传曰:「恶事不致,此其致何也?不致,则无用见公恶事之成也。」与此文不同者,互文以起义,其实不异,彼明恶事之成,此亦明之,此云危之也,则彼亦危之可知也。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