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僖公三年

三年,春,王正月,不雨。不雨者,勤雨也。

夏,四月,不雨。一时不雨,则书首月。不言旱,不为灾。一时言不雨者,闵雨也。经一时辄言不雨,忧民之至。闵,忧也。

[疏] 「一时」至「雨也」。

○释曰:此传云「一时言不雨」者,据文二年「自十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彼传云:「历时而言不雨,文不忧雨也。」此僖公忧雨,故时时别书之。

闵雨者,有志乎民者也。

徐人取舒。

六月,雨。雨云者,喜雨也。喜雨者,有志乎民者也。

[疏] 传「雨云」至「民者也」。

○释曰:《春秋》上下时雨不书,非常乃录。今辄书「六月,雨」者,欲明僖公待雨则心喜故也。心喜,是于民情深,故特录之。

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阳谷、齐地。阳谷之会,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诸侯,委,委貌之冠也。端,玄端之服。搢,插也。笏,以记事者也。所谓衣裳之会。○搢音进,又音箭。笏音忽。朝,直遥反。插,楚洽反。诸侯皆谕乎桓公之志。

[疏] 「阳谷」至「之志」。

○释曰:相会多矣,独此言「委端搢笏」,「皆谕乎桓公之志」者,以此会最大,又以四教令于诸侯,其诸侯皆晓谕桓公之志,不须盟誓,故传详其事也。其四教者,《公羊传》云「无鄣谷,无贮粟,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是也。云「委端搢笏」者,谓会时服此服以朝诸侯也。谓「委端」者,《郊特牲》云:「委貌,周道也。章甫,殷道也。毌追,夏后氏之道也。」又《论语》云:「羔裘玄冠不以吊。」郑玄云:「玄冠,委貌,诸侯朝视之服。」是委者,委貌之冠也。《论语》又云:「端章甫,原为小相焉。」郑云:「端,玄端也。衣玄端,冠章甫,诸侯日视朝之服。」又《士冠礼》云:「主人玄冠朝服。」在朝君臣同服,是玄端诸侯视朝之服。王肃云:「端委者,玄端之衣,委貌之冠。」故范亦同之。谓之玄端者,其色玄,而制正幅无杀,故谓之玄端。桓公会诸侯,因使诸侯朝已,故服朝服也。笏者,《玉藻》云:「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其长短则天子三尺,诸侯以下二尺有六寸也。

[疏] 注「所谓衣裳之会」。

○释曰:传称衣裳之会十有一,今此注特言「所谓衣裳之会」者,以传有其文,故注因显之,不谓直此会是衣裳也。

冬,公子季友如齐莅盟。传例曰:「莅,位也。内之前定之盟谓之莅,外之前定之盟谓之来。」○莅音利,又音类。

[疏] 注「传例」至「之来」。

○释曰:昭七年传文。

莅者,位也。盟誓之言素定,今但往其位而盟。其不日,前定也。不言及者,以国与之也。不言其人,亦以国与之也。

[疏] 传「不言」至「之也」。

○释曰:旧解此传是外内之通例,不据此一文而已。「不言及者,以国与之也」,谓若外国之来盟,及鲁人往盟,经直举外来为文。不言及者,欲见以国与之也。故举国为主,即宣七年「卫侯使孙良夫来盟」,此「公子季友如齐莅盟」是也。「不言其人,亦以国与之也」者,谓不言来盟之类。经虽言及,而不书鲁之主名者,亦是举国与之,即成三年「丙午,及荀庚盟」是也。不言外及者,经无故也。麋信、徐邈并据当文解之,理亦通也。但据成三年传注,则不得以当文解之,故今从旧说耳。

楚人伐郑。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