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不能免牛者,以方改卜郊,吉否未可知。○鼷音奚。吉否,方九反。
○释曰:。下传称免牲,不曰不郊,免牛亦然。此言免牛,则嫌似不郊,故云不言免牛者,以方改卜郊,未可知也。
不言日,急辞也,辞中促急,不容日。
○释曰:宣三年「郊牛之口伤」,彼言之是缓辞,亦不云日,此传云「不言日,急辞也」者,案宣三年传言之,是牛自伤之缓,此言其是鼠食牛之缓。二者立文虽异,俱是缓辞,则辞间容日,亦是缓辞。传云「不言日,急辞也」,此巳发例,则定十五年、哀元年之类,不言日者,并是急辞也。缓辞不言日者,言之既是缓辞可知。故不须更书日以见缓也。
过有司也。郊牛日展斛角而知伤,展道尽矣,其所以备灾之道不尽也。有司展察牛而即知伤,是展察之道尽,不能防灾御患,致使牛伤,故不书日,以显有司之过。斛,球球然角貌。○斛角,其樛反,一音求。角貌或本作筋,非。御,鱼吕反。球音求。
○释曰:展,省察也。言日日皆省察牛之角,而则知伤,是省察之道尽矣。展道虽尽,不能防灾御患,致使牛伤,是其所以备灾之道不尽,是故不言日以责有司也。牛角云者,《诗》称「兕〈角厷〉其」,又曰「有其角」是也。
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又,有继之辞也。前巳食,故曰继。
其,缓辞也。曰亡乎人矣,非人之所能也,所以免有司之过也。至此复食,乃知国无贤君,天灾之尔,非有司之过也,故言其以赦之。○能,如字,亦作耐。复食,扶又反,下同。
○释曰:解经上文云鼷鼠食郊牛角,不言其,此文云又食其角,乃变言其,故释之云「其,缓辞也」。曰亡乎人矣,亡,无也。至此郊牛复食,乃知国无贤君,非人所不能也。谓国无贤君之故,为上天之所灾,非人力所能禁,所以免有司之过也。谓经言「其」者,所以放有司也。
乃免牛。乃者,亡乎人之辞也。免牲者,为之缁衣纁裳,有司玄端,奉送至于南郊。免牛亦然。免牲不曰不郊,免牛亦然。郊者用牲,今言免牲,则不郊显矣。若言免牛,亦不郊。而经复书不郊者,盖为三望起尔,言时既不郊而犹三望,明失礼。○缁,侧其反。纁,许云反。为,于伪反。
○释曰:重发传者,此再食乃免牛,嫌与他例别,故重发之。
○释曰:僖三十二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彼不云不郊,此既云免牛,又云不郊者,彼免牲与三望同时,故略去不郊之文;此春免牛,夏乃三望,故备言之。
吴伐郯。郯音谈。
夏,五月,曹伯来朝。
不郊,犹三望。
秋,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
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郑。八月,戊辰,同盟于马陵。马陵,卫地。
公至自会。
吴入州来。州来,楚地。
冬,大雩。雩不月而时,非之也。冬无为雩也。
○释曰:「传例云:「月雩,正也。时雩,非正也。」非正者,其时未穷,人力未尽,毛泽已竭,不雩则不及事,故月以明之,则经书秋八月雩、九月雩是也。既过此节,秋不书旱,则冬无为雩也,故郑《释废疾》去冬及春夏。案《春秋说考异邮》,三时唯有祷礼,无雩祭之事,唯四月龙星见,始有常雩耳,故因载其祷请山川辞云:「方今天旱,野无生稼,寡人当死,百姓何依。不敢烦民请命,原抚万民,以身塞无状。」是郑意亦以不须雩,唯有祷请而巳。
卫孙林父出奔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