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昭公二十六年

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葬宋元公。

三月,公至自齐,居于郓。公次于阳州,其曰至自齐,何也?据公但至阳州,未至齐。

[疏] 注「据公」至「阳州」。

○释曰:后如晋,出致不同,传以见出致,解公初至于阳州,后如晋。干侯出不同,传以见齐侯为义,虽至阳州,可以齐致,明干侯之致,不见晋侯,故下二十九年注云「以干侯致,不得见晋侯故。」

以齐侯之见公,可以言至自齐也。「齐侯唁公于野井」,以亲见齐侯为重,故可言至自齐。居于郓者,公在外也。若但言公至自齐,而不唁居于郓,则公得归国,欲明公实在外,故言居于郓。

[疏] 「公在外」。

○释曰:又日前不外公,言外何?解,言外者,据内生名,公虽出奔,臣子不得外公,存录之如在国。在国之文,不得实同,故言居郓以别之。

至自齐,道义不外公也。至自齐者,臣子喜君父得反,致宗庙之辞尔。今君虽在外,犹以在国之礼录之,是崇君之道。

夏,公围成。成,孟氏邑。非国不言围,所以言围者,以大公也。崇大其事。

[疏] 「非国」至「大公也」。

○释曰:何解凡邑不言围,指小都,都之大者则国。此文是于三家疆大,邑过百乘,比之小国,国家之患,良由此起。昭公围成、郈,郈人不服,而臣之邑不顺,季氏之权,得国之资,围而不克,故以大公为文。然则定公虽堕三都,成人不肯,公伐不克,故传以大公释之。书致为异,故传释之。此不致者,齐无难公之言,不以适齐无为危至,如长葛言围,非常见义乃殊,故传不异。

秋,公会齐侯、莒子、邾子、杞伯盟于鄟陵。鄟陵,某地。○鄟陵音专,又市转反。

公至自会,居于郓。公在外也。至自会,道义不外公也。

[疏] 「义不外公也」。

○释曰:复发传何?解自齐为虚致,自会为实文,与虚致嫌义有殊,故发不异已。

九月,庚申,楚子居卒。

冬,十月,天王入于成周。周有入无出也。始即位非其所,今得还,复据宗庙,是内故可言入。若即位在庙,则王者无外,不言出。

[疏] 「有入无出也」。

○释曰:王也,传言周而复释何?解彼明上下一见,则同有出文,故言周。言周有入无出,明天王之身入与出,故发传也。

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远矣,非也。雍曰:「奔篡君之贼,其责远矣。」○召,上照反。篡,初患反。

[疏] 注「奔篡」至「远矣」。

○释曰:传言奔,直奔也。何嫌以发?解,非也,非责之非,责其远矣。独言远者,传云于周公着例,见上下之文。然则王子瑕不言出是常,常文而无大罪,则从例可知,故省文。至于尹氏,周室之微弱,而日月不诛,子朝使之奔,不足可责远矣。则剌诸侯,诸侯谓宋、卫、陈、郑外附于楚,子朝之舅,华戎同心而叛,天子不能诛,则宜远责诸侯,乃经解传,宣其责远矣。传既责远,愧奔亦异,故曰:「奔,直奔也」。传曰奔之恶也,恶其奔雠。子朝之奔,奔雠而曰奔。直奔,恶诸侯之叛,剌其不殊也。

奔,直奔也。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