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春,晋侯使韩起来聘。
夏,叔弓如晋。
秋,郑杀其大夫公孙黑。
冬,公如晋,至河乃复。乃者,亡乎人之辞。剌公弱劣,受制疆臣。
耻如晋,故着有疾也。公凡四如晋,季氏诉公于晋侯,使不见公,公惧不利于已,故公托至河有疾而反,以杀耻也。十二年传曰「季氏不使遂乎晋」,与此传互文以见义。然则十三年、二十一年如晋,与此义同。二十三年经曰「至河,有疾,乃复」,是微有疾而反,嫌与上四如晋同,故明之。○见,去声。
○释曰:案公之乃复,凡有五文,惟二十三年经云「至河,有疾,乃复」,自馀四者,皆不云有疾,而传曰「着有疾」者,公为季氏所诉,耻四如晋不入,故皆书曰乃复者,即是讬有疾之辞,非实疾也,故传云「耻如晋,故着有疾也」。二十二年实有疾而复,故经言有疾而别之。
○释曰:此文一也,十二年二也,十三年三也,二十一年四也,二十三年经云有疾,故不数之耳。
季孙宿如晋。公如晋而不得入,季孙宿如晋而得入,恶季孙宿也。明晋之不见公,季孙宿之所为。○恶,乌路反。
○释曰:恶季孙宿,十二年又发传云「季孙不使遂乎晋」者,季孙宿以七年卒,十二年谮君者意如,见其累世同恶,故传重明之。若然,十三年乃复者,意如见执之下,意如身尚被执,安得谓之谮公者?彼公不盟,亦坐意如。意如先以谮公,被执之日又自雪无罪,晋人听其言而不受公,故经言乃复之文,与十二年同,明亦是意如谮公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