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襄公九年

九年,春,宋灾。外灾不志,此其志何也?故宋也。故犹先也,孔子之先,宋人。

[疏] 「宋灾」。

○释曰:《公羊》以为「大者曰灾」,何休云「大者谓正寝、社稷、宗庙、朝廷也」,小者非宗庙社稷也。又曰「内何以不言火,甚之也」者,何休云「《春秋》以内为天下法」,「故虽小有火,如大灾」。又云「外灾不书,此何书?为王者之后记灾也。」此传直云「故宋也」,徐邈云:「《春秋》王鲁,以周公为王后,以宋为故也。」是亦以为王者之后记灾也。今范独云「孔子之先宋人」,故记其灾,以黜周王鲁,乃是《公羊》之说。今徐乃取以解《谷梁》,故范不从之。

夏,季孙宿如晋。

五月,辛酉,夫人姜氏薨。成公母。

秋,八月,癸未,葬我小君穆姜。

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伐郑。

十有二月,已亥,同盟于戏。戏,郑地。○于戏,许宜反。不异言郑,善得郑也。不致,耻不能据郑也。戏盟还而楚伐郑,故耻不能终有郑。

[疏] 「不异」至「郑也」。

○释曰:旧解以伐郑之文在上,即同盟于戏,明郑在可知,故不异言也。善得郑也,言郑服心同盟,故以为善,既善得郑,则是无耻。所以不致者,耻不能据郑也,谓既盟之后,楚即伐郑,耻不能终据之,故不致也。又一解,不异言郑,谓会伐无郑伯之文,今不序,是不异言也。所以不异言者,善得郑也,嘉其服心受盟,比之旧同好然,故不异言也。既善得郑,又以为耻者,当时郑虽受盟,楚即伐郑,诸侯不能终据郑,故以为耻也。

楚子伐郑。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