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成公十三年

十有三年,春,晋侯使郄锜来乞师。锜,鱼绮反。乞,重辞也。古之人重师,故以乞言之也。

[疏] 「乞师。乞,重辞也」。

○释曰:重发传者,公子遂内之始,此外之初,故发之也。古之人重师,故以乞言之也者,古人以师之为重,故以重辞言之。古者,旧以为谷梁子后代人远者举当时之事,亦以古言之;徐邈以为引古以剌今耳。

三月,公如京师。公如京师不月,月,非如也。时实会晋伐秦,过京师也。公行出竟,有危则月,朝聘京师,理无危惧,故不月。○过京师,音戈,下同。竟音境。朝聘,直遥反,下皆同。非如而曰如,不叛京师也。因其过朝,故正其文,若使本自往。

[疏] 「公如」至「师也」。

○释曰:僖二十八年「五月,癸丑,公会晋侯」云云,「盟于践土」,「陈侯如会」,「公朝于王所」,彼日月并书。「公朝于王所」,虽文承「五月,癸丑」之下,彼之日月自为盟,不为朝也。「壬申,公朝于王所」,书日,此意取自不系月,犹诸侯不宗于天王,朝会无危,则例时。今公以伐秦过京师,非真朝,故书月以见意。

夏,五月,公自京师,遂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言受命不敢叛周也。使若既朝王,而王命已使伐秦。叛周,谓专征伐。

[疏] 「言受」至「周也」。

○释曰:「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传云:「不叛天子。」此文重发传者,嫌君臣异例也。

曹伯庐卒于师。庐,力吴反,又力鱼反。传曰:「闵之也。公大夫在师曰:「师在会曰:「会

[疏] 「曰闵」至「曰会」。

○释曰:诸侯或从会,或从伐,皆闵其在外而死,故云卒于师于会也。卒于师,则此曹伯庐,襄十八年曹伯负刍是也;卒于会者,则定四年杞伯成卒于会是也。僖四年许男新臣亦卒于师,不言于师者,彼以内桓师,虽卒于外,以若在国然,故不书于师。然则大夫之卒,例所不书,而与公同例,云在师曰师,在会曰会者,旧解以为《春秋》缘大夫之心,则知书君之卒,于师则言师,于会则言会,非谓外大夫书卒于师。若然,传当云大夫也,公不得云大夫,且经无其事,传因类发列者,其数不少,即日食云外壤,饥云馑康之等是也。彼经无其事,传得因类引之,此虽无经,何以为不得?又会大夫单伯之徒亦书会谓侯,若使卒于师,因当书之,但无卒于师卒于会者耳。故知公大夫在师曰师,谓公及大夫二者皆然也。徐邈之注,亦以为公及大夫所会诸侯在师言师,在会言会,明为旧解非也。

秋,七月,公至自伐秦。

冬,葬曹宣公。葬时,正也。

[疏] 「葬时,正也」。

○释曰:嫌卒于师,失正葬,故重发之。葬正则是无危。不日卒者,盖非嫡子为君故也。又僖四年注云:「新臣卒于楚,故不日耳。」则此不日者,或当为卒于秦故也。若然,襄二十六年「壬午,许男宁卒于楚」,注云:「许男卒于楚,则在外已显矣。日卒,明其正。「二注不同者,以无正文,二理俱通,故为两解;或亦新臣非嫡子,不须两解,理足可通耳。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