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僖公十四年

十有四年,春,诸侯城缘陵。缘陵,杞邑。

[疏] 注「缘陵,杞邑」。

○释曰:谓之城者,封杞也。不发非国之问者,从楚丘之例也。不言城杞及迁,亦从彼例也。《公羊》以为杞国为徐莒胁灭,故诸侯为之城。《左氏》以为淮夷病杞,故齐桓为之城。二传说城之所由虽殊,皆是为杞也,故范注亦云「缘陵,杞邑」。

其曰诸侯,散辞也。直曰诸侯,无小大之序,是各自欲城,无总一之者,非伯者所制,故曰散辞。聚而曰散,何也?据言诸侯城,则是聚。诸侯城,有散辞也,桓德衰矣。言诸侯城,则非伯者之为可知也。齐桓德衰,所以散也。何休曰:「案先是盟亦言诸侯非散也。又《谷梁》美九年诸侯盟于葵丘,即散,何以美之邪?郑君释之曰:「九年,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九月戊辰,盟于葵丘。时诸侯初在会,未有归者,故可以不序。」今此十三年夏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咸,而冬公子友如齐,此聘也。书聘,则会固前已归矣。今云诸侯城缘陵,而不序其人,明其散,桓德衰矣。葵丘之事,安得以难此?○难,乃旦反。

夏,六月,季姬及缯子遇于防,使缯子来朝。遇例时,此非所宜遇,故谨而月之。○缯,在陵反。朝,直遥反,下文及注同。遇者,同谋也。鲁女无故远会诸侯,遂得淫通,此亦事之不然。《左传》曰,缯季姬来宁,公怒之,以缯子不朝,遇于防,而使来朝。此近合人情。○近,如字,又附近之近。

[疏] 「遇者,同谋也」。

○释曰:传例曰:「遇者,志相得也。」今云同谋者,以淫通,与盟会异,故发传。又云「言使,非正」者,妇人使夫,异于君使世子,故重发非正之例也。

来朝者,来请已也。使来朝,请巳为妻。朝不言使,言使,非正也。以病缯子也。

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沙鹿,晋山。

[疏] 「沙鹿崩」。

○释曰:《公羊》以沙鹿为河上之邑。崩者,陷入地中。杜预注《左氏》以为山名。此传以鹿为山足。是三传说异也。

林属于山为鹿。鹿,山足。○属,之玉反。沙,山名也。无崩道而崩,故志之也。其日,重其变也。刘向曰:「鹿在山下平地,臣象,阴位也。崩者,散落,背叛不事上之象。」○背音佩。

[疏] 「其日,重其变也。」

○释曰:决梁山崩,不日也。梁山崩,亦壅河,不书壅河者,举山崩为重故也。

狄侵郑。

冬,蔡侯肸卒。○肸,许乞反。诸侯时卒,恶之也。恶,乌路反。

[疏] 「时卒,恶之也」。

○释曰:麋信云:「蔡侯肸父哀侯,为楚所执,肸不附中国,而常事父雠,故恶之而不书日也。」案蔡侯自僖以来,未与中国为会,则麋信之言是也。不书葬者,或是失德,或是鲁不会也。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