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有六年,春,王正月。
夏,宋人、齐人、卫人伐郑。
秋,荆伐郑。
冬,十有二月,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滑伯、滕子,同盟于幽。幽,宋地。○滑,于八反。
同者,有同也,同尊周也。
○释曰:《公羊传》云:「同盟者何?同欲也。」《左传》云:「同盟于幽,郑成也。」此云同盟者,「同尊周也」。见三传意各异也。所谓「同尊周也」者,诸侯推桓为伯,使翼戴天子,即是尊周之事。
不言公,外内寮一疑之也。十三年春,会于北杏,诸侯俱疑齐桓非受命之伯,欲共以事推之可乎?今于此年,诸侯同共推桓,而鲁与齐仇,外内同一疑公可事齐不,会不书公,以着疑焉。同官为寮,谓诸侯也。至二十七年,同盟于幽,遂伯齐侯。○寮一,力雕反。
○释曰:旧解谓会于北杏,不言诸侯,是外疑也。今此会不言公,是内疑之也。自此以后,外内不复疑之,故曰「一疑」也。直据传文,事欲似然,推寻范注,必不得尔。何者?注云「外内同一疑公可事齐不,会不书公,以着疑焉」,何指北杏与此为一疑也?故今更别说,言此会公实与之,而经不言公者,外内寮一疑之。寮谓诸侯也。言外内诸侯同一疑公,不知可事齐乎,不可事齐乎?故去公以着疑也。云「外内」者,诸侯之国,或远或近,故以「外内」总之也。若然,十三年「公会齐侯,盟于柯」,所以云公者,彼柯盟曹刿要齐归鲁汶阳之田,非事齐之事,纵与之盟,不足为耻也。此幽盟欲推齐为伯,与共尊事之,鲁既与齐为仇,又内外一疑,故经不言公,以示意也。
邾子克卒。其曰子,进之也。附齐而尊周室,王命进其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