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桓公七年

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日之,谨其恶。○恶,乌各反。

[疏] 注「日之,谨其恶」。

○释曰:侵、伐、围例时,故知书日,谨其恶也。

其不言邾咸丘,何也?据襄元年「围宋彭城」,言宋。疾其以火攻也。不系于国者,欲使焚邑之罪与焚国同。

夏,谷伯缓来朝,邓侯吾离来朝。其名,何也?据隐十一年滕、薛来朝,不名。失国也。礼:诸侯不生名,失地则名。

[疏] 注「礼诸」至「则名」。

○释曰:《曲礼》云:「诸侯不生名,失地,名。灭同姓,名」是也。

失国则其以朝言之,何也?据文十二年「郕伯来奔」,不名。

[疏] 注「据文」至「不名」。

○释曰:哀十年「邾子益来奔」,昭二十三年「莒子庚舆来奔」,彼来奔书名,彰其失地,则与此谷、邓书名同,而范不据之。文十二年「郕伯来奔」,无名而反据之者,以邾、莒二国,更无所见,故依常书名言奔,表其失地,其郕伯与谷、邓别有所见,与常例违,故据之以相决。何则?郕伯不言名而云来奔,谷、邓书名而称朝,二者相反,故特据之。郕伯与鲁同姓,故不名以表其亲,言奔以明失国。谷、邓与鲁有好,故言名以彰失国,称朝以见和亲。但入春秋以来,虽无同好之事,盖春秋前有之。

尝以诸侯与之接矣。虽失国,弗损吾异日也。待之以初也。下无秋、冬二时,宁所未详。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