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垂,卫地。
不期而会日遇。遇者,志相得也。
三月,郑伯使宛来归邴。凡有所归,例时。邴,郑邑。○宛,于阮反。邴,彼病反,一音丙,《左氏》作祊。
○释曰:宣十年春「齐人归我济西田」,定十年夏「齐人来归郓、讙、龟阴之田」,并不书月,故知「例时」也。此月者为下入邴月也。一解以擅易天子之田,故谨而月之也。
名宛,所以贬郑伯,恶与地也。去其族,恶擅易天子邑。○恶与,乌路反,注及下同。去,起已反。擅,市战反。
庚寅,我入邴。徐邈曰:「入承郑归邴下,嫌内外文不别,故着我以明之。」○别,彼列反。
入者,内弗受也。日入,恶入者也。邴者,郑伯所受命于天子,而祭泰山之邑也。王室微弱,无复方岳之会,诸侯骄慢,亦废朝觐之事,故郑以汤沐之邑易鲁朝宿之田也。诸侯有大功盛德于王室者,京师有朝宿之邑,泰山有沐浴之邑,所以供祭祀也。鲁,周公之后;郑,宣王母弟,若此有赐邑,其馀则否。许慎曰:「若今诸侯京师之地,皆有朝宿之邑,周有千八国诸侯,尽京师之地,不足以容,不合事理。」○复,扶又反。废朝,直遥反,下同。觐,巨靳反。诸侯春见天子曰朝,秋见曰觐。令,力呈反。
○释曰:重发传者,嫌易田与兵入异,故重发以明之。
○释曰:《孝经》说文。
夏,六月,已亥,蔡侯考父卒。诸侯日卒,正也。
○释曰:重发之者,宋公起例之始,蔡侯嫌爵异,故重发以明之。举此二者,足以包宿男,故宿男不复发传也。
辛亥,宿男卒。宿,微国也。未能同盟,故男卒也。
○释曰:杜预以元年盟于宿,宿亦与盟,则以宿为宿男之国。此传云「未能同盟」,则以彼宿为地名,与杜异也。
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宋序齐上,王爵也。瓦屋,周地。
外盟不日,此其日,何也?据僖十九年「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不日。
○释曰:不据石门而引曹南者,以曹南三国与此相合,故引之也。
诸侯之参盟于是始,故谨而日之也。世道交丧,盟诅滋彰,非可以经世轨训,故存日以记恶,盖《春秋》之始也。○参,七南反。丧,息浪反。诅,庄虑反,下文同。
诰誓不及五帝,五帝,谓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也。诰誓,《尚书》六誓七诰是其遗文。五帝之世,道化淳备,不须诰誓而信自着。○诰,古报反。誓,市制反。五帝,孔安国云:「少昊、颛顼、高辛、唐、虞。」郑玄有黄帝无少昊,余同。范依郑。颛顼,上音专,下音许玉反。帝喾,苦笃反,高辛名。
○释曰:五帝虽有军旅会同,不须诰誓而信自着也。六誓者,即《尚书·甘誓》、《汤誓》、《牧誓》、《泰誓》、《费誓》、《秦誓》也。七诰者,即《汤诰》、《大诰》、《康诰》、《酒诰》、《召诰》、《洛诰》、《康王之诰》是也。
盟诅不及三王,三王,谓夏、殷、周也。夏后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盟津之会。众所归信,不盟诅也。○夏,户雅反。钧音均。亳,步各反。盟津音孟,本亦作孟。
○释曰:经史通以王为夏、殷、周也。盟津之会,昭四年《左传》文。三王众所归信,故不设盟诅也。《尚书》舜命禹征有苗而戒于众,则亦誓之类。《周礼·秋官》司盟官掌盟载之约,则是盟事。而云「诰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者,舜是五帝之末,命禹徂征,是禹之事,故云「不及五帝」;周公制盟载之法者,谓方岳及有疑会同,始为之耳,不如《春秋》之世屡盟,故云「不及三王」也。
交质子不及二伯。二伯,谓齐桓、晋文。齐桓有召陵之师,晋文有践土之盟。诸侯率服,不质任也。○交质音置,注同。二伯如字,又音霸。召,上照反。
○释曰:经典言五伯者,皆谓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晋文。今此传以周末言之,故知谓齐桓、晋文也。其「召陵之师」、「践土之盟」,亦昭四年《左传》文也。
八月,葬蔡宣公。月葬,故也。
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包来。包来,宋邑。○包音苞,一音浮,《左氏》作「浮来」。
可言公及人,不可言公及大夫。称人,众辞。可言公及人,若举国之人皆盟也。不可言公及大夫,如以大夫敌公故也。
螟。螟,亡丁反。
冬,十有二月,无侅卒。无侅之名,未有闻焉。未闻者,不知为是隐之不爵大夫,为是有罪贬去氏族。谷梁子不受之于师,故曰未有闻焉。○去,起吕反
或曰,隐不爵大夫也。若侠卒是。○若侠音协,九年经同。
或说曰,故贬之也。若无侅帅师入极是。
○释曰:若是不爵命大夫,二年传不得云贬。彼入极为贬去氏,则此亦为贬去氏,就二说之中,后「或曰」是也。「公子益师卒」,传曰:「不日,恶也。」则此不日亦恶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