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巻一百六十五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官司
金泰和四年,吏部定考课法,准唐令作四善十七最之法。十一曰堤防坚固,备御无虞,为河防之最。 工部,尚书一员,正三品。侍郎一员,正四品。郎中一员,从五品。掌修造工匠、屯田、山林川泽之禁,江河堤岸、道路桥梁之事。员外郎一员,从六品。主事二员,从七品。覆实司,管勾一员,从七品。主事有令史十人。 都水监,街道司𨽻焉。分治监,专规措黄、沁河卫州置司监,正四品,掌川泽、津梁、舟楫、河渠之事。兴定五年,兼管勾沿河漕运事,作从五品。少监正六品以下皆同。兼漕事少监,从五品明昌二年増一员,卫州分治
。丞二员,正七品。内一员外监分治。贞元元年置掾,正八品,掌与丞同外监分治大定二十七年添一员,眀昌三年并罢之,六年复置二员
,勾当官四员,准备分治监差委明昌五年,以罢掾设二员,兴定五年设四员
。 都巡河官,从七品。掌巡视河道、修完堤堰、栽植榆柳、凡河防之事。分治监巡河官同此。 诸都巡河官,掌提控诸埽巡河官明昌五年设,以合得县令人年六十者选充。大定二年,设滹沲河巡河官二员
,散巡河官于诸局及丞簿廉举人并见勾当人六十以下者充
。 黄汴都巡河官下六处河阴、雄武、荥泽、原武、阳武、延津,各设散巡河官一员。 黄沁都巡河官,下四处怀州、孟津、孟州、城北,各设黄沁散巡河官各一员。 卫南都巡河官,下四处新乡、崇福上、崇福下、卫南、淇上、散巡河官,各一员。滑浚都巡河官,下四处武城、白马、书城教城,散巡河官各一员。 曹甸都巡河官,下四处东明、西佳、孟、华、陵城,散巡河官各一员。 曹济都巡河官,下四处定陶、济北、寒山、金山,散巡河官各一员凡二十五埽,埽兵万二千人。
诸埽物料场官,掌受给本场物料,分治监物料场官同此。唯崇福上下埽物料场官,与当界官通管收支。南京延津渡河桥官,兼讥察事。管勾一员、同管勾一员,掌桥船渡口、讥察济渡、给受本桥诸物等事,内讥察事𨽻留守司。馀浮桥官同此。 皇统三年四月,怀州置黄沁河堤大管勾司,未详何年罢。正大二年,外监东置归德,西置于河阴。 散巡检,正九品。内泗州以管勾排岸兼之,皆设副巡检一员为之佐。 大庆闗管勾河桥官兼讥察事一员,正八品。掌解系浮桥、济渡舟楫、巡视河道、修完埽岸、兼率埽兵四时功役、栽植榆柳、预备物料、讥察奸伪等事。同管勾一员司吏二人,女直、汉人各一人
。 提举三门、集津南北岸正六品南迁后置史《百官志》
金
金。世宗大定十年二月,滹沱河剏设巡河官二员。《金史河渠志》。
金世宗大定十九年九月,设京埽巡河官一员《金史河渠志》
。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二月丁亥,命沿河京府州县长贰官并带管勾河防事《金史世宗本纪》
。金章宗泰和六年春正月癸帽,始以沿河县官兼管勾漕河事,州府府官兼提控金章宗《本纪》
。十二月,通济河,剏设巡河官一员,与天津河同为一司,通管漕河闸岸,上名天津河巡河官,𨽻都水监《金史河渠志》
。元工部尚书三员,四员二员,一员不等
。侍郎,员外郎亦多少不等
。巡河提领所,提领二员,副提领一员。 都水监,秩从三品,掌治河渠并堤防水利桥梁闸堰之事。都水监二员,从三品。少监一员,正五品。监丞二员,正六品。经厯、知事各一员,令史十人,䝉古笔且齐一人,回回令史一人,通事、知印各一人,奏差十人,壕寨十六人,典吏二人。至元二十八年置。二十九年,领河道提举司。大德六年,升正三品。延佑七年,仍从三品。 大都河道提举司,秩从五品。提举一员,从五品。同提举一员,従六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河南、山东都水监。至正六年五月,以连年河决为患,置都水监,以专疏塞之任。 行都水监。至正八年二月,河水为患,诏于济寕郓城立行都水监。九年,又立山东河南等处行都水监。十一年十二月,立河防提举司,𨽻行都水监,掌巡视河道,从五品。十二年正月,行都水监添设判官二员。十六年正月,又添设少监、监丞、知事各一员。 都水庸田使司。至元二年正月,置都水庸田使司于平江,既而罢之,至五年复立。至正十二年,因海运不通,京师阙食,诏河南洼下水泊之地,置屯田八处,于汴梁添立都水庸田使司,正三品,掌种植稻田之事。庸田使二员、副使二员、佥事二员、首领官经厯、知事、照磨各一员,司吏十二人,译史二人《元史百官志》
元有天下,内立都水监,外设各处河渠司,以兴举水利、修理河防为务。元史河渠志》:以自元以来,都水河渠设官,专以 兴举水利 为民也,不专主漕运,于此可见。
元世祖中统四年九月乙酉,立漕运河渠司《元史世祖本纪》 。按《史百官志》:凡漕运之事,中统二年,初立军储所,寻改漕运所。至元元年,改漕运司,十二年改都漕运司,十九年,改京畿都漕运使司。二十四年,内外分立两运司,而京畿都漕运司如旧属户部。据此,则漕运专司运粮,不理河务矣。是年,立漕运河渠司,似为兼职,与明季相同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三月癸已,以行都水监兼行漕运司事《元史世祖本纪》
。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四月庚戌,设怀孟路管河渠使、副各一员《元史世祖本纪》
。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二月丙寅,改河渠提举司为转运司《元史世祖本纪》
至元二十六年,㑹通河成,后四年,始建都水,分监于东阿之景德镇,掌河渠坝闸之政《山东全河备考》
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十月甲戌,立㑹通汶泗河道提举司,従四品《元史世祖本纪》
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正月巳亥,命太史令郭守敬兼领都水监事,仍置都水监少监,丞经歴知事凡八员。四月壬子,敕都水监分视黄河堤堰,罢河渡司。《元史世祖本纪》
元成宗大德二年二月乙丑,立浙西都水庸田司,专主水利《元史》成宗本纪》
。
元成宗大德三年四月巳未,自通州至两淮漕河,置巡防捕盗司凡十九所《元史成宗本纪》
尚野,改怀孟河渠副使,㑹遣使问民疾苦,野建言:「水利有成法,冝𨽻有司,不冝复置河渠官」。事闻于朝,河渠官遂罢,迁国子助教。《元史尚野𫝊。
元成宗大德八年正月辛巳,自荥泽至睢州,筑河防十有八所。《元史成宗本纪》。
元武宗至大元年八月戊申,宁夏立河渠司,秩五品,官二员,参以二僧为之,特授奎腾太史。《元史》武宗本纪,元参以二僧为之,政之纪纲乱矣。
至大三年十一月,河北河南道廉访司言:「于汴梁置都水分监,妙选廉干,深知水利之人,专任其职,量存员数,频为巡视,职掌既专,则事功可立」。于是省令都水监议:「黄河泛涨,止是一事,难与㑹通河为比,先为御河添官降印,兼提㸃黄河,若使专一分监在彼,则有妨御河公事。况黄河巳有拘该有司正官提调,自今莫若分监官吏,以十月往,与各处官司巡视缺破,㑹计工物督治,比年修完,来春分监新官,至则一一交割,然后代还,庶不相误」。工部议:「黄河为害,难同馀水,欲为经逺之计,非用通知古今水利之人,专任其事,终无补益。河南宪司所言详悉,今都水监别无他见,止依旧例议拟未当,如量设官精选廉干奉公深知地形水势者,专任河防之职,往来巡视,以时疏塞,庶可除害」。省凖令都水分监官专治河患,任满交代。治河通考
元泰定帝泰定二年闰正月壬申,罢松江都水庸田使司,命州县正官领之,仍加兼知渠堰事。 二月庚子,姚炜以河水屡决,请立行都水监于汴梁,仿古法备捍,仍命濒河州县正官皆兼知河防事,从之。 六月丁未,立都水庸田使司,浚呉、松二江。元史泰定帝本纪》。
元泰定帝泰定三年正月壬子,置都水庸田司于松江,掌江南河渠水利。《元史泰定帝本纪》。
元顺帝至正六年五月丁酉,以黄河决,立河南山东都水监。元史顺帝本纪。
元顺帝至正九年春正月癸帽,立山东河南等处行都水监,专治河患。元史顺帝本纪
元顺帝至正十二年,海运不通,立都水庸田使司于汴梁。元史顺帝本纪。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十月巳帽,立黄河水军万户府于小清口《元史》顺帝本纪》
。
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二月癸丑朔,立河淮水军元帅府于孟津县《元史顺帝本纪》
。
明工部尚书、左右侍郎,掌天下百工营作、山泽、采捕、窑冶、屯种、𣙜税、河渠、织造之政令。属有水部,后改水部为都水清,吏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川渎、陂池、桥道、舟车之事《明㑹典》
。
凡运河职官,永乐初年,差主事一员,疏𨗳寜、阳县等处泉源,以济运河,后又差通政郎中各一员。 又差主事一员专管闸河。临清闸,则令提督、卫河提举司主事兼管,皆三年更代。 十二年,议罢海运,令工部尚书一员及都督一员疏浚运河。 十五年,令伯一员充总兵官,剏行漕事。 又遣都督、侍郎各一员及尚书一员、伯二员,往来提督,以本部员外郎、主事二员分理。 又遣侍郎提督监察御史、锦衣千户等官巡视。 十九年,遣侯、伯各二员,分理济寜等闸及徐州吕梁二洪、通州等处河道。徐州洪差御史一员,又差郎中一员,吕梁洪差少卿一员,又差河南按察司官一员,又差郎中一员今二洪各差主事一员专管,三年更代,遂为定制
。 宣德中,设济寜管闸主事。 正统四年,定巡视河道部属官六员,提督、侍郎、都御史各一员,以济寜为界。其南属侍郎,其北属都御史,又以都督一员逓相提督。 景泰元年,令提督河道专属都御史。 二年,减巡视河道主事一员,复减巡河御史二员,以巡盐御史兼理。 三年,设山东府州县管河官。 六年,令总督漕运都督兼理河道。 天顺元年,减淮安、临清、沙湾巡河主事三员,仍差主事一员管扬州一带河道。 成化初,定设主事一员,专管寜阳县等处泉源。七年,始分河道为三节:北自通州至德州,南自沛县至仪真,各属郎中一员中,自德州至济寜属山东按察司官一员,又以侍郎一员总理,罢主事,御史惟管洪闸主事如故。 八年,复令长芦巡盐御史兼理通州、临清一带河道,又御史一员兼理济寜,至南京河道。 十三年,奏淮管河郎中兼理河道驿传捕盗夫役等事。 又令河道自通州至济寜、济寜,至仪真,仍以郎中二员分理。十九年,令沛县、沽头等闸别差主事一员提督。 二十一年,罢河南布政司,管河、沁二水官,添设主事一员。𢎞治元年,罢沽头闸主事,令济寜,以南河道令巡盐御史兼理。 又罢管河、沁二水主事,令徐州洪主事提调。 三年,令山东劝农参政兼理山东河道。 又令各府州县管河官带领家口,专在该管去处,坐住管理河道,不许私回衙门营干他事。 七年,复差沽头主事。八年,因治河工完,奏准,仍以河道分三节,设官三员理之。 革淮、扬二府山阳等县管河通判、主簿。 十八年,令浙西水利佥事浚常镇河道,以便粮运。 正德二年革河南新乡、获嘉、武陟等县管河主簿。 八年,设大名府通判一员,东明、长垣、武城、曹县主簿各一员,专管河道。 嘉靖二年复罢沽头闸主事,并罢湖陵、沽头、上中下、金沟、射沟、新兴、黄家等八闸官吏,令徐州洪主事带管。 又议:准遣都御史一员提督河道事务,山东、河南南北直𨽻巡抚、三司等官,俱听节制,仍添设郎中、员外郎各一员分理。 七年,罢提督卫河提举司主事,令管砖主事,带管闸座。 又以修浚大通河成,设郎中一员,驻札通州,往来督理,兼管天津一带河道。 八年,罢户部督运官,令管河郎中兼理。 又令徐州兵备副使兼理曹、沛、徐、淮一带黄河。 十三年,复设沽头闸主事,并新兴、黄家、湖陵等七闸官吏人夫。 十四年,复设直𨽻、景州、沧州管河通判。 十五年,设兖州府同知一员,疏浚泉源,听管泉主事提调。 又令清江浦抽分主事,兼管移风等五闸。 二十年,设南旺管闸主事。 置饶山镇闸及官吏人夫。 又令浚南旺、安山、马场、昭阳四湖筑堤开渠,添置闸坝斗门,仍照地界分𨽻本部郎中带管。 二十四年,革南旺管闸主事,令管泉主事带管,添设归德府通判一员、商邱县主簿一员,专管河道。二十五年,改兖州府管泉同知驻札,曹县添设单县管河主簿一员。 隆庆元年,移沽头主事于夏镇驻札,管理新河一带。 三年,革枣林鲁桥利建各闸官,以南阳闸带管,革师家庄,新闸闸官以仲家浅带管。 六年,添设河南副使一员,给敕专管黄河修筑堤岸。 又题复夏津、鱼台二县,各主簿一员,专管新河石堤闸坝。 设广惠闸官吏,带管通惠闸。 万厯元年,题准蘓常、镇三府运河,责之苏松兵备副使、浙西运河,责之浙江水利佥事,照所辖地方,时加疏浚,如有疏浚,不早致悞粮运者,俱听总理河道侍郎并儧运、御史叅究。 革移风闸带管板闸官吏。 三年,革兖州府南旺管河通判,令本府管河同知带管,仍兼管泉济寜卫管河指挥一员
。 四年,添设山东督浚官,东平、济寜二州,各判官一员,泰安州吏目一员。汶上、曲阜、邹、滕四县,各县丞一员,泗水、鱼台二县,各主簿一员,新泰、莱芜、肥城、平阴、寜阳、滋阳、峄七县各典史一员,钜野、嘉祥各典史一员,每州县设管泉义官一员,或兼管坝,惟鱼台平阴不设泉官,以济寜东平带管,又泰安州泉官二员,革一员,邹、峄二县各泉官俱革,以济寜、滕县带管,其各州县管泉老人并革。 添设淮安府管河同知一员。 五年,添设总理河漕都御史一员,后以工完停止。 革提督河道都御史,其事务并归各该巡抚,照地分管。又革吕梁洪主事,添设中河郎中一员驻札吕梁兼管洪事。 六年,革徐州洪主事,并属中河郎中兼管,其钞务归并户部分司。 七年,议准山东、河南南北直𨽻各巡抚衔内添兼管河道」四字,给与专敕。 添设髙堰、柳浦二堤,大使一员,归仁集遥堤义官一员。 八年,革土桥、李海务二闸,闸官以良家乡、周家店官各带管。 十一年,议准淮安府管河同知二员原驻邳州者,改于甘罗城,专管清桃、山盐等处河道。驻徐州者,改于邳州,管徐州至宿迁河道。 设梁境、古洪各闸官一员,内华闸以古洪带管。 十三年,令山东济、青、登、莱四府管粮通判及所属州县管粮官,俱带管水利凡漕河正闸各设闸官一员,吏一名,其无官吏者,以别闸带管 明㑹典》
。明太宗永乐二十一年五月丙戌,设直𨽻淮安府山阳县移风闸,置闸官一员明《太宗实録》
。明英宗天顺元年七月戊子,初,工部奏:河道有郎中、主事及巡河御史管理,上敕右都督徐恭专管漕运。至是,恭言:「平江伯陈瑄总督漕运,兼理河道,今令臣不得兼理河道,恐有悮漕运」。上从之,令如平江伯故事。 十月乙巳,漕运总兵、右都督徐恭奏:「扬州一带宝应、汜光、邵伯、髙邮等处堤岸,冲决数多,清江提举司造船主事不能兼理,乞増设管河主事一员」。从之。明英宗实録。
按:国初或以工部尚书侍郎侯伯都督提督运河,自济寜分南北界,或差左右通政少卿或都水司属分理,又遣监察御史、锦衣卫千户等官巡视,其沿运河之闸泉,及徐州吕梁二洪,皆差官管理,或以御史,或以郎中,或以河南按察司官后皆革去,而止设主事,三年一代,然俱为漕运之河,不为黄河也。惟总督、河道大臣则兼理南北,直𨽻河南、山东等处,黄河亦以黄河之利害与运河同也。总督之名,自成化、𢎞治间始,或以工部侍郎或以都御史常于济寜驻札,其河南、山东二省巡抚、都御史,则玺书所载河道为重务。又二省各设按察司副使一员,专理河道、山东者,则以曹、濮兵偹带管,其巡视南北运河御史,亦以各巡盐御史兼之,不别差也。成化十年,令凡漕河事悉听专掌官区处他官不得侵越,凡所徵桩草并折徵银钱备河道之用者,毋得以别事擅支。凡府、州、县添设通判、判官、主簿、闸坝官,专理河防,不许别委凡府州县管河及闸坝官,有犯行巡河御史等官,问理别项,上司不得径自提问。治河通考
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十月巳丑,户部㑹官议覆漕运、巡抚等官所陈事冝,一、扬州府朝宗二闸,宜増设闸官一员従之。明宪宗实录。
明孝宗𢎞治三年五月,増置济寜州广运上闸,设闸官一员《明孝宗实录
。
明孝宗𢎞治八年九月丁未,裁革扬州、淮安二府管河通判,及山阳、清河、睢寜、仪真四县管河主簿各一员。《明孝宗实録》缺,淮、扬二府所属河务多矣,所设通判主簿㫁 不可, 无端裁革,殊不可解,冝乎后来部议之,不从,何台中所奏也?
明孝宗𢎞治十七年五月丁巳,工部覆议监察御史何天衢所陈裁革管河冗员之奏,谓:「先年安平镇冲决,始则甚微,本处官司互相推调,遂成大患,朝廷特遣大臣修筑,动费万计,终年不巳。今天衢所言固节财省费之意,但管河郎中比别项官不同专选主事,止是分管洪闸,其馀河渠坝堰堤岸决口,或溢或涸,与夫桩草之徵需,官夫之代替,至如蓄少泄馀,兴利除害,专官督理,尚恐有失。设若革去,万一如先年冲决及今年旱乾,舟楫阻滞,谁任其责?况今廷臣议奏专设之数,未可裁革」。从之。明孝宗实録》。
正德七年,敕命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恺总理河道。恺擢兵部侍郎,掌通政司事回京,整理曹州等处兵备兼理河道。山东按察司副使呉漳督同曹州知州吴瓒、济寜州同知贾存哲往来巡视,祭告河神,获完达抚按,请大臣总理。擢巡抚都御史赵璜为工部右侍郎,仍兼宪职,总理其事。璜请兖州府添设同知大名府,添设通判曹县、武城、东明、长垣,各设主簿一员,专事河防,璜具工完始末,绘图以闻。《治河通考》
明世宗嘉靖元年六月丁酉,河南考城县添设管河主簿一员,从总理河道侍郎李瓒奏也。明世宗实録。
明世宗嘉靖十年五月辛丑,裁革嘉祥、东阿、馆陶三县管河主簿,添设景州、沧州管河判官明世宗实録》
。明世宗嘉靖十四年二月戊申,裁革直𨽻丰县、河南阳武县管河主簿各一员,复设直𨽻景州、沧州管河判官,河南原武封丘、兰阳仪封、夏邑等县管河主簿各一员,添设河南睢州、归德州管河判官及直𨽻萧县主簿各一员。明世宗实録》:复景州、沧州,既于十年添设判官矣,至是又 设之,岂二州设有两员耶?
明世宗嘉靖十七年三月庚辰,増设河间府所属故城,呉桥、东光、南皮、交河、兴济、青县、静海等县主簿各一员,专管治河,裁革兖州府同知一员、单县丰县主簿各一员,从河道都御史于湛奏也。明世宗实録
按:明初之制,自𤓰仪以至通州河道,皆属漕抚,设郎中二员,南北专理之,其诸洪闸各有主事一员,专司漕运,都御史敕谕则各有自通州至扬州一带水利,皆当蓄泄者,严饬该管官司并巡河御史、管河管、洪郎中等官,设法疏筑,以便粮运怠职悞事者,一体㕘奏,凡有便于粮运者利于军民者,悉听尔等便冝处置之,命河漕事原归一,其后偶遇黄河溃决,则专敕大臣一员往治,竣事,还京不常设,后遇有水患,遂以为定员,其职专管黄河于曹州驻札,河南,山东管河副使则属之管河郎中,洪闸主事不相属也,故总河敕云:「今特命尔前去总理河道,其黄河北岸长堤并各该堤岸应修筑者,亦要着实用工,修筑髙厚,以为预防之计,如各该地方遇有水灾,即便相度访究水源,可以开通分杀,并可筑实堤防处所,仍严督各该管官员,斟酌事势缓急,定限工程,分投用工作急修理,凡修河事冝敕内,该载未尽者,俱听尔便冝处置,事体重大者奏请定夺,此原敕也。后增入云:近年沛县迤北漕河,屡被黄河冲决,已经差官整理,今特命尔前去总理河道督率管河管洪管泉管闸郎中主事,及各该三司军卫、有司掌印管河兵备等官,时常往来亲厯,多方经画,遇有淤塞去处,务要挑浚深广,盖此敕亦为黄河冲塞漕河,故有是命,其实专为黄河也。先年,总漕都御史毎岁押粮运进京,㑹议往回,查看河道,其后私托巡按奏留,自嘉靖元年都御史俞谏后,更不赴京矣。至嘉靖二十年,二洪浅阻,粮运不通,总漕乃具疏尽推河道,奉㫖切责,自管河都御史而下,俱戴罪料理,自此总河总漕分为二,竟以漕为米,不知为河矣,而且彼此水火,漕法始乱靳文襄公治河书
。
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闰九月乙酉,复设山东兖州府管河同知、单县管河主簿各一员。《明世宗实録》总按此可见十七年 河于湛奏裁之,非是也
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二月庚申,裁革山东夏津、直𨽻、呉桥、兴济、河南、商丘四县各管河主簿一员。《明世宗实録》: 设官分职,在祖宗朝,原有深意。山东、河南各县河务殷繁之所,河官专责,岂容旋复,旋革纷更,制度甚矣!明中,叶君臣纪纲之紊乱也。
漕河经始,官无定员,当其时,故道久废,天子锐意规画,一时恢𢎞奇伟之士,献智略者,辐辏上前,故自工部尚书宋礼、都督周长、平、江伯陈瑄而下,有若尚书刘观、侍郎蔺芳、张信、新寜伯谭清、襄城伯李隆、员外郎夏济、主事刘文勇等,凡数公往来督视,其后河工既成,天子重其事,遣泰寜侯镇逺侯新寜、遂安两伯,分理济寜诸闸,及徐、吕二洪、通州诸处河道,最后遣大理少卿、工部郎中、员外主事、监察御史、河南按察副使等官。景泰二年,都御史王竑始奉敕总漕兼领河道,自通州至扬州,一切水利有当蓄泄者,得以便宜,督所司行之。六年,乃命都御史陈泰提督济寜,至仪真𤓰洲河道,亡何,罢不设。成化六年,漕河处处浅涩,遣户部尚书薛逺、工部侍郎●毅分行疏浚,御史丁川上言,请如先年用陈泰事,专设提督官,令其乆任工部议,以为运河洪闸,有本部郎中一人、主事八人、巡河御史二人,河南黒羊山有参议一人,山东张秋河道有佥事一人,兖州有同知一人,管泉及各府皆有通判一人,管河立法已密,冝勿设便。至是,言者复以为河道因无专主,以至废弛,乃命郎中陆镛、郭升分治,南北副使陈善则治沙河以北,德州以南,而刑部侍郎王恕总之,主事则分理洪闸,其提督淮安至仪真河道主事,及巡河御史奏罢不用,自恕以后,总理不复设,间值河有他故,遣大臣行视,图方略治之,事竟还朝。正德十一年,始专设总理,以工部侍郎兼都御史或左右副都御史兼侍郎兼军务,其沿河分理河务,则有工部郎中三人:北河张秋:一、中河吕梁。一、南河髙邮。一、又通恵员外一人、主事五人:一、临清,一、南旺,一、夏镇一、徐州。一、青江浦。隆庆元年,始分巡漕御史兼管,其各府州县濒漕河者,长吏与有修治之责,此外有管河同知、通判、州判、主簿等官,专领其事,卫亦有巡河指挥,诸闸坝有闸官、坝官南河全考
,明永乐、都燕最重漕政,始差主事一员,疏𨗳山东泉源,及分汶水以利漕,其后或以通政少卿及监察御史、锦衣卫千户等官巡视运河闸泉,宣德中设主事,管理济寜闸座,兼管河道,又设主事,提督徂徕等处泉源,巳而罢遣,以山东参政副使管理河漕。天顺二年,以河南道副使一员整理济寜以北河道,成化初,改命通政驻札,张秋,掌卫河㑹,通河漕政,北至天津,南至鱼台一带,凡泉湖闸坝堤浅之事皆𨽻焉,旋以山东副使兼摄之,寻改都水司郎中,奉敕行事,凡沿河有司及管河文武官员,悉听节制,又除都水司主事二员,奉部檄行事,一、驻札寜阳管泉源,一、驻札济寜管闸座,其南阳以南沛县所辖,用平江伯陈锐议,命主事一员驻札于上沽头,以治水事。𢎞治十八年,以南旺南北二闸系水泉总㑹分派之所,最为要害,二闸一官、一吏管理,职卑任小,往来官豪得以擅自启闭,常至走泄水利,粮艘浅阁,别设分司,以寜阳管泉主事兼摄之。正德间,专差主事一员驻札南旺,又设主事一员,管理临清闸座。嘉靖间,罢遣南旺主事,仍以寜阳主事兼摄其政,亦罢临清主事,属其事于砖厂,移沽头分司于夏镇。隆庆初,议并济寜闸务于管泉主事,遂以都水主事一员管理徂徕等处泉源,兼管南旺济寜闸座,改称南旺分司万厯。十六年,以科臣张居敬请,夏镇、南旺各给闗防,以重事权山东全河备考
。
漕河至山东,为府者三,为州者四,为县者六。自鱼台至临清,得洸、汶、泗、沂四水,其泉百七十馀,㑹于四水,而分流于漕渠。有水部郎一人,以掌之,为闸凡三十有守津。吏以启闭为浅,凡二百二十,各有津老,以时疏治。又黄河常决,张秋决曹、单鱼台,其道非一。有司空兼御史台一人,水部郎一人、按察副使一人,统州邑判官、主簿以分治其事。漕河之有藉于山东者,烦重如此。此旧制也,唯有水性,迁徙靡常。隆、万之间,总河潘季驯为之疏浚建置,凡湖河坝口泉闸,多所创修《山东通志》
。
自虞舜命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至秦、汉有都水长丞,汉武帝以都水官多,乃置左右使都以领之。成帝以王延世为河堤使者,哀帝初平,当为钜鹿太守,以明禹贡使行河为骑都尉,领河堤。晋武帝置都水台,而河堤为都水官属。梁改都水使者为大舟卿,其最卑者主舟航河堤。后魏初,有水衡都尉及河堤谒者、都水使者。隋炀帝河渠署置令、丞各一人,唐因之。开元中,以宇文融为九河使,石晋置堤长,宋置都水监、黄御等河都大提举巡河主埽使、提举河防司,元以工部尚书为总治河防使,明或以工部尚书、侍郎、侯伯都督提督运河,自济寜分南北界,或差左右通政少卿或都水司属,又遣监察御史、锦衣卫千户等官巡视运河闸泉。宣德以后,遣郎中一人提督济寜,河道主事一人提督徂徕等处泉源,已而部郎罢遣,以山东参政副使管理河漕。天顺二年,以河南道副使一员整理济寜,以北河道,成化初,改命通政驻札张秋,掌卫河㑹,通河漕政,北至天津,南至鱼台一带,凡泉湖闸坝堤浅之事皆𨽻焉,旋以山东副使兼摄之,巳改都水司郎中,奉敕行事,凡沿河有司及管河文武官员,悉听节制,又除都水司主事二员,奉部檄行事,一、驻札寜阳,一驻札济寜,掌诸泉源闸坝之政,凡有司管泉管河官员皆属焉。𢎞治十八年,南旺别设分司,以寜阳都水兼摄,正德十四年,专差主事一员驻札南旺,嘉靖二十四年,罢遣南旺主事,而以寜阳主事兼摄其政,隆庆三年,罢遣济寜主事,而三分司之政俱属寜阳今止南旺分司一员驻札济寕管理泉闸
。其临清闸座,则正德间设都水司主事一员管理,嘉靖七年罢之,而属其事于砖厂,砖厂,今顺治八年裁归并北河
,然地虽分管,而总理之者,北河郎中也。其在所属者,文武官,郡有丞、判,州有判,县有簿,尉闸,有官卫有指挥,所有千百户今易以守备千总
,各守其疆,不相逾越《北河续纪》
。明神宗万厯二十五年十二月乙帽初,设备倭㳺击一员于济寜州地方,听河道总督、山东抚镇节制以济寜,乃运道咽喉,宜防倭侵犯,从河道尚书杨一魁之请也。明神宗实録》
。
明神宗万厯三十三年四月丁未,以顺天府、通州管河同知改兼土坝,专督通粮事务管粮通判官改兼石坝,专督京粮白粮事务,俱选用正途,三年之内,果贤能称职,咨部优转《明神宗实録》
。
行水金鉴巻一百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