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巻十
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河水。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六月,孟州河溢,壊温县堤七十馀步,郑州壊荥泽县宁王村堤三十馀步,又涨于澶州,壊英公村堤三十步。《宋史五行志》
七月癸未,河决荥泽、顿丘、白马、温县。闰月已酉,河溢开封等八县,害稼。《宋史太宗本纪》:
秋七月,河决孟州之温县,郑州之荥泽、澶州之顿丘,皆发縁河诸州丁夫塞之。又遣左卫大将军李崇矩骑置自陜西至沧、棣,案行水势,视堤岸之缺,亟缮治之,民被水灾者,悉蠲其租。《宋史河渠志》。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正月,命使十七人分治黄河堤以备水患。《宋史河渠志》
正月辛丑,浚广济恵民及蔡三河,治黄河堤。《宋史太宗本纪》
五月,懐州河决获嘉县,北注。《宋史五行志》。
是年夏,河决荥阳,诏守素发郑之丁夫千五百人,与卒千人领䕶塞之。《宋史翟守素传》:
十月,滑州灵河县河塞复决,命西上合门使郭守文率卒塞之。《宋史河渠志》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八月甲戌,宋州河决宋城县。九月已卯,卫州河决汲县,壊新场堤。九月,澶州河涨,宋史五行志》。
九月已卯,河决汲县。《宋史太宗本纪。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五月,徐州白沟河溢,入州城。宋史五行志。
是年,懐州河决。《河南通志》:
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河中府河涨,陷连堤,溢入城,壊军营、民舍,鄜、延、宁三州并河水涨,溢入州城,壊军营、仓库、庐舍,《宋史五行志》:
李神佑为南作坊副使。太平兴国六年,滑州治河防,材苇未具,命神佑驰往垣曲,伐薪蒸四百万以济其用。《宋史李神佑传》
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六月,河决临邑县。十月,河决懐州武陟县,害民田《宋史五行志》作「本纪,以临邑作临济、武陟、 、武徳并误。
七月,河决范济口。《宋史太宗本纪》。
是年,河大涨,蹙清河,凌郓州,城将陷,塞其门,急奏以闻,诏殿前承㫖刘吉驰往固之。《宋史河渠志:
袁廓知郓州,㑹河决溢入城,浸居人庐舍,至冬月,结为冰,廓大发民凿取,以竹舆舆出城,散积之,使者至,谓其有略,致水不入城,乃以状闻,拜监察御史。宋史袁廓传。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五月,河大决滑州韩村,泛澶、濮、曹、济诸州民田,壊居人庐舍,东南流至彭城界,入于淮,诏发丁夫塞之,堤乆不成,乃命使者按视遥堤旧址,使回条奏,以为:「治遥堤不如分水势,自孟抵郓,虽有堤防,唯滑与澶最为隘狭,于此二州之地,可立分水之制,宜于南北岸各开其一,北入王莽河以通于海,南入灵河以通于淮,节减暴流,一如汴口之法,其分水河,量其逺迩,作为斗门,启闭随时,务乎均济,通舟运,溉农田,此富庶之资也」。不报。时多阴雨,河乆未塞,帝忧之,遣枢密直学士张齐贤乘传诣白马津,用太牢加璧以祭。十二月,滑州言决河塞,群臣称贺。宋史河渠志:
六月,陜州河涨,壊浮梁。鄜州河水涨溢入城,壊官寺民舍。八月,徐州清河涨丈七尺,溢出塞州三面门以御之。是年,自夏及秋,开封、浚仪、酸枣、阳武、封丘、长垣、中牟、尉氏、襄邑、雍丘等县河水害民田《宋史五行志:
蟠知京城陆路发运司事,㑹河决韩村,大发丁夫塞之,命蟠调给其饷,未㡬河塞。《宋史刘蟠传》:
先是,卢多逊贬,赵普罢相,其夏河决韩村,寻复塞,旦献《河平颂曰:天祚我宋,以君兆民,配天成休,惟尧与邻,粤有大水,昏垫下人,非曰圣祚,孰究孰度?蔽贤者退,壅泽者罪,我防大患,河岂云败,逆逊逺役,奸普屏外,圣道如堤,崇崇海内,帝曰守文,是塞是亲,调尔卫兵,程是蒸民,民以尽力,臣以勤职役,云其终河,以之塞唐尧,懐山实,警神徳,汉武宣房,实彰令式,我塞长河,融流恵泽,明明圣功,万代成则。太宗览之,有逆逊奸普之语,召宰相谓曰:「胡旦献颂,词意悖戾,朕自擢于甲科,歴试外任,所至无善状,知海州日,为部下所讼,狱已具㑹,大赦,朕録其材而舍其过,尚令在近列,又领史职,乃敢恣胸臆狂躁如此,其亟逐之」。即贬殿中丞、商州团练副使」。宋史胡旦传。
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春,滑州复言房村河决,帝曰:「近以河决韩村,发民治堤不成,安可重困吾民,当以诸军代之」。乃发卒五万,以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田重进领其役,又命翰林学士宋白祭白马津,沉以太牢加璧,未几役成。宋史河渠志。
三月丁已,滑州河决既塞,帝作《平河歌,赐近臣,蠲水所入州县今年租。宋史太宗本纪。
八月,延州南北两河涨,溢入东西两城,壊官寺民舍,孟州河涨,壊浮梁,损民田。宋史五行志。
是年,河决壊民田,命监察御史索湘与户部推官元玘同按行。宋史索湘传。
宋太宗淳化元年,孟州河涨,宋史五行志
宋太宗淳化二年三月,诏长吏以下及巡河主埽使臣,经度行视河堤,勿致壊隳,违者当置于法。宋史河渠志:
闰月,河水溢。四月,河水溢。六月,河水汴水溢。宋史太宗本纪:
京兆府河涨,陜州河涨壊大堤。六月乙酉,河溢于浚仪县,壊连堤,浸民田,上亲临视,督卫士塞之,辛卯,又决于宋城县。博州河涨,壊民庐舍,亳州河溢,东流泛民田庐舍。泗州招信县河涨。宋史五行志。
是年,宋州河决,成务上言:「河水所经地肥淀,愿免其租税,劝民种艺」。从之。宋史柴成务传。
赵孚知开封府司録参军事,受诏与殿中侍御史柴成务、供奉官葛彦恭、殿直郭载行视黄河,分南北岸按行,复遥堤以纾湍决。孚言治遥堤不如分水势,于是建议于澶、滑二州立分水之制,时决河未平,重惜民力而寝焉。宋史赵孚传。
宋太宗淳化三年十月,上津县河水溢,壊民舍。宋史五行志。
罕知霸州,会河溢壊城垒,罕以私钱募筑,民咸徳之。宋史丁罕传。
宋太宗淳化四年九月,澶州河涨,冲陷北城,壊民舎、官署、仓库,民溺死者甚众。十月,澶州河决,水西北流,入御河,浸大名府城《宋史五行志》
十月,河决澶州,陷北城,壊庐舍七千馀区,诏发卒代民治之。是歳,巡河供奉官梁睿上言:「滑州土脉疏岸善隤,每岁河决南岸,害民田,请于迎阳凿渠引水,凡四十里至黎阳合大河,以防暴涨」。帝许之《宋史河渠志》
郭贽超拜工部侍郎,淳化中,知澶州,坐河决,免所居官。《宋史郭贽传:
髙弁为邢州盐铁判官。河决澶州,请弛堤防,纵水所之,可省民力,且以扼契丹南向,议寝知陜州。宋史髙弁传
淳化中,昌言复知天雄军。大河贯境,豪民峙刍茭图利,诱奸人潜穴堤防,歳仍决溢,昌言知之,一日,堤吏告急,命径取豪家廥积以给用,自是无敢为奸利者。属澶州河决,流入御河,涨溢浸府城,昌言籍府兵负土増堤,数不及千,乃索禁卒佐役,皆偃蹇不进,昌言怒曰:「府城将垫,人民且溺,汝辈食厚禄,欲坐视耶?敢不从命!」斩众股栗赴役,不浃旬,城完,太宗手诏褒谕之,召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宋史赵昌言传》:年愚按宰辅表赵昌言于淳化四 十月丁丑,自知大名府加给事中、参知政事。
赵贺补临朐主簿。贺有干才,知州㓂准具知贺淳化中调丁壮塞澶州决河,众多逸去,独贺全所部而归,临朐父老张乐迎贺,准使由谯门过曰:「旌贺之能也」。改大理评事。宋史贺传。
赵淳化中,守正擢髙阳闗副都,明年,䕶浚惠民河,塞澶州决河,就命知州军。宋史孔守正传:
宋太宗淳化五年正月,滑州言新渠成,帝又案图,命昭宣使、罗州刺史杜彦钧率兵夫计功十七万,凿河开渠,自韩村埽至州西铁狗庙凡十五馀里,复合于河,以分水势。宋史河渠志:
右领军卫上将军周景,歴事唐汉,周习水利,尝浚汴口,导郑州郭西水入中牟渠,修滑州河堤,累迁至是官。《宋史周莹传:
嗣宗以秘书丞、通判澶州,并河东西植树万株,以固堤防。宋史王嗣宗传。
宋太宗至道二年七月,郓州河涨,壊连堤四处。闰七月,陜州河涨。宋史五行志。
三年四月,河决郓州,诏徙州城。太宗本纪。
宋真宗咸平元年七月,齐州黄河泛溢,壊田庐。宋史五行志
宋真宗咸平三年五月,河决郓州王陵埽,浮钜野入淮泗,水势悍激,侵迫州城,命使率诸州丁男二万人塞之,逾月而毕。始,赤河决拥济泗,郓州城中常苦水患,至是霖雨弥月,积潦益甚,乃遣工部郎中陈若拙经度徙城,若拙请徙于东南十五里阳乡之髙原,诏可。是年,诏縁河官吏虽秩满,须水落受代,知州、通判两月一巡堤,县令佐迭巡堤防,转运使勿委以他职,又申严盗伐河上榆柳之禁。《宋史河渠志
是年,河决郓州王陵埽,遣承翰䕶塞,时议徙郓州以避河患,又诏承翰与工部郎中陈若拙乘传规度,徙于旧治之东南。《宋史阎承翰传
宋真宗咸平五年六月,恵民河涨,溢军营,宋史五行志。
王济改盐铁判官,车驾巡师大名,调丁夫十五万修黄汴河济,以为劳民,诏济驰往经度,还奏省十六七。张齐贤时为相,以河决为忧,因对,并召济见齐贤,请令济署状保河不决,济曰:「河决亦阴阳灾沴,宰相茍能和阴阳,弭灾沴,为国家致太平,河之不决,臣亦可保」。齐贤曰:「若是,则今非太平耶?」济曰:「北有契丹,西有继迁,两河闗右,岁被侵扰,以陛下神武英略,茍得其人,可以驯致,今则未也」。上动容,独留济问边事。宋史王济传。
宋真宗景徳元年九月,澶州言河决横陇埽,四年七月,又壊王八埽,又见五行志。
并诏发兵夫完治之。宋史河渠志。
九月乙已,河决澶州,遣使具舟济民,给以粮饷。宋史真宗本纪。
石知顒掌亲王诸宫事,景徳中,自京抵泗,遣徒治河堤,命总其役,初计工累月,及是,浃日而毕,上面加褒谕,授入内都知。宋史石知顒传。
李遵勖出知澶州,会河水溢,将壊浮梁,遵朂督工徒,七日而堤成,迁昭徳军节度观察留后。宋史李遵勖传:
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九月,河决河中府白浮梁村。宋史五行志。
十月,判河中府陈尧叟言:「白浮图村,河水决溢,为南风激还故道」。明年,遣使滑州经度西岸,开减水河。九月,棣州河决聂家口。《宋史河渠志》: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八月,河决通利军大名府御河溢,合流壊府城,害田,人多溺死。九月,河溢于孟州温县宋史五行志。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正月,河决棣州聂家口《宋史五行志》
棣州请徙城,帝曰:「城去决河,尚十数里,居民重迁,命使完塞,既成,又决于州东南李民湾,环城数十里,民舍多壊,又请徙于商河,役兴逾年,虽捍䕶完筑,裁免决溢,而湍流益暴,壖地益削,河势髙民屋殆逾丈矣,民苦乆役而终忧水患。八年,乃诏徙州于阳信之八方寺。 著作佐郎李垂上导河形胜书》三篇并图,其略曰:「臣请自汲郡东推禹故道,挟御河,较其水势,出大伾、上阳、太行三山之间,复西河故渎,北注大名西馆陶南,东北合赤河而至于海,因于魏县北析一渠,正北稍西迳衡漳,直北下出邢洺,于夏书过洚水,稍东注易水,合百济,㑹朝河而至于海,大伾而下,黄御混流,薄山障堤,势不能逺,如是则载之髙地而北行,百姓获利而契丹不能南侵矣。禹贡所谓夹右碣石入于海,孔安国曰:河逆上此州界,其始作自大伾西八十里,曹公所开运渠东五里,引河水正北稍东十里,破伯禹古堤,迳牧马陂,从禹故道,又东三十里转大伾西通利军北,挟白沟,复西大河,北迳清丰、大名,西歴洹水、魏县,东暨馆陶南,入屯氏故渎,合赤河而北至于海。既而自大伾西新发故渎西岸析一渠,正北稍西五里,广深与汴等合御河道,逼大伾北,即坚壤析一渠,东西二十里,广深与汴等,复东大河,两渠分流,则三四分水犹得注澶渊旧渠矣。大都河水从西大河故渎东北合赤河而达于海,然后于魏县北发御河西岸,析一渠,正北稍西六十里,广深与御河等合,衡漳水又冀州北界深州西南三十里决衡漳西岸,限水为门,西北注滹沱,潦则塞之,使东渐勃海,旱则决之使西灌屯田,此中国御边之利也。两汉而下,言水利者屡欲求九河故道而疏之,今考图志,九河并在平原而北,且河壊澶、滑,未至平原而上已决矣,则九河奚利哉?汉武舍大伾之故道,发顿丘之暴冲,则滥兖泛齐流,患中土,使河朔平田膏腴千里,纵容边寇劫掠其间,今大河尽东,全燕陷北,而御边之计,莫大于河,不然,则赵魏百城,富庶万亿,所谓诲盗而招寇矣,一日伺我饥馑,乘虚入寇,临时用计者实难,不如因人足财丰之时,成之为易,诏枢密直学士任中正、龙图阁直学士陈彭年、知制诰王曽详定,中正等上言:详垂所述,颇为周悉,所言起滑台而下,派之为六,则縁流就下,湍急难制,恐水势聚而为一,不能各依所导设,或必成六派,则是更増六处,河口悠乆难于堤防,亦虑入滹沱、漳河,渐至二水淤塞,益为民患,又筑堤七百里,役夫二十一万七千,工至四十日,侵占民田,颇为烦费,其议遂寝。宋史河渠志》:咸垂,字舜工,聊城人, 平进士。
是年春,河决棣州聂家口。诏免棣州民物入城市者税一年,免棣州租十之三。《山东通志
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六月,保安军积雨,河溢,浸城垒,壊庐舍,判官赵震溺死,又兵民溺死凡六百五十人。八月,河决澶州。十月,濵州河溢于定镇。宋史五行志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诏罢葺遥堤,以养民力。八月甲戌,河决澶州大吴埽,役徒数千,筑新堤亘二百四十步,水乃顺道。宋史河渠志
十一月乙酉,濵州河溢于定镇。宋史五行志。
是年,诏棣州经水,流民归业者给复三年。山东通志。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京西转运使陈尧佐议开滑州小河分水势,遣使视利害以闻。及还,请规度自三迎杨村北治之,复开□河于上游,以泄其壅溢。诏可。宋史河渠志
七月,坊州河溢,民有溺死者。宋史五行志
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九月癸卯,雄、霸河溢。宋史真宗本纪:
禹圭移澶州㑹河堤决溢,禹圭率徒塞之,宰相王旦使兖州还,言其状,优诏褒之。宋史张禹圭传年。按宋史宰辅表,王旦自景徳三 为相,至天禧元年七月免。旦传:天禧初,进位太保,为兖州太极观奉上宝册使。则禹圭治河当在是年间。
宋真宗天禧元年,烨为右正言。会岁饥,河决滑州,大兴力役,饥殍相望,烨请策免宰相,以应天变。宋史刘烨传。
宋真宗天禧三年六月,河决滑州城西南,漂没公私庐舍,歴澶州、濮、郓、济、单,至徐州,与清河合,浸城壁不没者四版。明年既塞,六月,复决于西北隅。宋史五行志。
六月乙未夜,滑州河溢城西北天台山旁,俄复溃于城西南,岸摧七百步,漫溢州城,歴澶、濮、曹、郓,注梁山泊,又合清水、古汴渠,东入于淮,州邑罹患者三十二。即遣使赋诸州薪石、楗橛、芟竹之数千六百万,发兵夫九万人治之。宋史河渠志:
滑州河决,泛澶、濮、郓、齐、徐境,遣使救被溺者䘏。八月丁亥,滑州又决。宋史真宗本纪。
张惟吉为殿头、髙阳闗路走马承授公事,䕶塞滑州天台埽,役迁西头供奉官。宋史张惟吉传。
是年,守恩为入内押班。河决滑州,命为修河钤辖。郊祀,召为行宫使,复还本任。四年春,河复故道,迁文思院使。宋史邓守恩传。
王贻永知徐州,河决滑州,徐大水,贻永作堤城南以御之,改卫州团练使。宋使王贻永传。
瑊为河北转运使,天禧中,河决澶渊,瑊视役河上,堤垫数里,众皆奔溃,而瑊独留自若,须臾,水为析去,众颇异之。迁工部郎中,瑊复右谏议大夫。会河决,徙知滑州,总领修河。既而以岁饥罢役,瑊言病民者特楗刍耳,幸调率已集,若积之经年,则朽腐为弃物,后复兴工敛之,是重困也。乃再诏塞河。河平,擢枢密直学士。宋史寇瑊传:何刍楗经年,朽腐重敛困民之言 ,其痌瘝闾阎之至也。今之治水者,当三复斯言。
宋真宗天禧四年二月癸未,滑州决河塞。《宋史真宗本纪。
群臣入贺,上亲为文,刻石纪功。 是年,祠部貟外郎李垂又言疏河利害,命垂至大名府、滑卫、徳、贝州、通利军,与长吏计度,垂上言:「臣所至,并称黄河水入王莽沙河,与西河故渎注金赤河,必虑水势浩大,荡浸民田,难于堤备,臣亦以为河水所经,不无为害,今者决河而南,为害既多,而又阳武埽东石堰埽西,地形污下,东河泄水又艰,或者云今决处漕底坑深,旧渠逆上,若塞之,旁必复壊,如是则议塞河者诚以为难,若决河而北,为害虽少,一旦河水注御河,荡易水,迳乾宁军入独流口,遂及契丹之境,或者云因此摇动边鄙,如是则议疏河者又益为难,臣于两难之间,辄画一计,请自上流引北,载之髙地,东至大伾,泻复于澶渊旧道,使南不至滑州,北不出通利军界,何以计之?臣请自卫州东界曹公所开运渠东五里河北岸凸处,就岸实土坚引之,正北稍东十三里,破伯禹故堤,注裴家潭,迳牧马陂,又正东稍北四十里,凿大伾西山,酾为二渠,一逼大伾南足决古堤,正东八里,复澶渊旧道,一逼通利军城北曲河口,至大禹所导西河故渎,正北稍东五里,开南北大堤,又东七里入澶渊旧道,与南渠合。夫如是,则北载之髙地,大伾二山脽股之间,分酌其势,浚泻两渠,汇注东北不逺三十里,复合于澶渊旧道,而滑州不治自涸矣。臣请以兵夫二万,自来岁二月兴作,除三伏半功外,至十月而成,其均厚埤薄,俟次年可也」。疏奏,朝议虑其烦扰,罢之。 初,滑州以天台决口去水稍逺,聊兴葺之,及西南堤成,乃于天台口旁筑月堤。 六月望,河复决天台,下走卫南,浮徐济,害如三年而益甚。帝以新经赋率虑殚困民力,即诏京东西、河北路经水灾州军,勿复科调丁夫,其守捍堤防役兵,仍令长吏存恤,而番休之。《宋史河渠志》
宋真宗天禧五年正月,知滑州陈尧佐以西北水壊,城无外御筑大堤,又叠埽于城北䕶州中,居民复就凿横木下垂木数条,置水旁以䕶岸,谓之木龙,当时赖焉,复并旧河开枝流,以分导水势,有诏嘉奨。《宋史河渠志:
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势,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宋史陈尧佐传:
李若谷为京东转运使,会河决白马,调取刍楗,同列卢士伦协三司意趣,刻扰州县,而若谷寛之士,伦不悦,构于朝,徙知陜州。天圣初,判三司户部勾院,累迁太常少卿、集贤殿修撰、知滑州。河啮朝村堤,夜驰往,督兵为大埽,至旦堤完,以右谏议大夫知延州,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纪,若谷乃制石版为岸,押以巨朩,后虽暴水不复壊,转给事中、参知政事,以太子少傅致仕。《宋史李若谷传》:士若谷,字子渊,丰县人,举进 ,补县尉,歴知连州。真宗朝,累迁度攴员外郎,出为转运。
宋仁宗天圣元年五月甲戌,命鲁宗道按视滑州决河,八月乙未,募民输芟塞滑决河。宋史仁宗本纪。
髙继勲以建雄军节度使知滑州,河水暴溢,啮堤岸,继勲虽老弱,自督役露坐河上,暮夜犹不辍,水乃杀怒,滑人徳之。宋史髙继勲传。
天圣初,议塞滑州决河,以君平习知河事,命以左侍禁、签书滑州事、兼修河都监,既而河未塞,召同提㸃开封府界县镇公事,以甞䕶滑州堤有功,特迁内殿崇班。君平以京师数罹水灾,请委官疏凿近畿诸州古沟洫,乆之稍完,遂诏畿内及近畿州县长吏,皆兼管勾沟洫河道,复为滑州修河都监。君平有吏材,尤明于水利,自议塞河,朝廷每访以利害,河平,君平且死,论者惜之。宋史张君平传。
李渭官太常博士,㑹河决滑州,天圣初,上治河十策,参知政事鲁宗道奉诏行河,奏渭换北作坊副使,与张君平并为修河都监,未几皆罢。宋史李渭传。
冲迁太常博士。河决棣州,知天雄军寇准请徙州治河,命冲往按视,还言徙州动民,亦未免治堤,不若塞河为便。遂以冲知棣州,自秋至春凡四决,冲皆塞之,就除殿中侍御史。准为枢密使,卒从州信阳。而冲坐守护河堤过严,民输送往来堤上者辄榜之,为使者论奏,徙知襄州。冲复上疏论徙州非便,著河书以献,为京西转运。塞滑州决河,权知滑州。参知政事鲁宗道总河事,用太常博士李渭策,欲盛夏兴役,冲言徒费薪楗,困人力,虽塞必决。遂罢知河阳。《宋史孙冲传》
是年,以滑州决河未塞,诏募京东、河北、陜西、淮南民输薪蒭,调兵伐濒河榆柳,賙溺死之家。 二年,遣使诣滑卫,行视河势。宋史河渠志
梅挚进龙图阁学士、知滑州。州岁备河,调丁壮伐滩苇,挚以疲民,奏用州兵代之。河大涨,将决,夜率官属督工徒完堤,水不为患,诏奨其劳。宋史梅挚传:
崔立通判许州,会滑州塞决河,调民出刍楗,命立提举受纳,立计其用有馀,而下户未输者尚二百万,悉奏弛之。知江阴军,属县有利民,港乆废立,教民复治,既成,溉田数千顷及开横河六十里,通运漕,累迁太常少卿。宋史崔立传。
宋仁宗天圣五年七月丙辰,发丁夫三万八千、卒二万一千、缗钱五十万塞滑州河决。十月丙申,滑州言河平。宋史仁宗本纪。
是年,塞决河转运使,五日一奏河事,十月丙申,塞河成,以其近天台山麓名曰天台埽,宰臣王曽率百官入贺。十二月,浚鱼池,归减水河,宋史河渠志
郭谘知济阴县,建言:「澶、滑堤狭,无以杀大河之怒,故汉以来河决多在澶、滑。且黎阳九河之原,今若引河出没子山下,穿金堤与横陇合,以达于海,则害可息」。诏本道使者共议,弗合。宋史郭谘传当谘知济阴,史不记其年,当在此时。谘之议甚善,惜 时未及举行,以致澶、滑之患弗息。自天台既塞之后,滑州之患大抵移于澶州矣。又按谘传,康定西征谘上战略,擢通判镇戎军,知谏院欧阳修言谘方田法,简而易行,诏谘均蔡州上蔡县税,以母忧去官,用丞相吕夷简荐,起为崇仪副使、提举黄御河堤岸。时富弼使契丹,谘入对,陈大水御戎之要,诏与杨懐敏、邓保信行河,其议决黎阳大河,下与胡卢、滹沱、后唐河以注塘泊,混界河,使东北抵于海,上溢鹳鹊陂,下注北当城,南视塘泊,界截燕疆,东至海口,西接保塞,唯保塞正西四十里,水不可到,请立堡砦,以兵戍之。诏储用兴役,会契丹约和而止。
宋仁宗天圣六年八月乙亥,河决澶州王楚埽,凡三十步。宋史河渠志。
宋仁宗天圣七年六月,河北大水,壊澶州浮桥。《宋史五行志》
张观以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相州,徙澶州。河壊孙陈埽及浮梁,州人大恐,或请趋北原以避水患,观曰:「太守独去,如州民何!」乃躬率卒徒増筑之,堤完,水亦退,徙郓州。宋史张观传:
姚仲孙权知澶州,河壊明公埽,绝浮桥,仲孙亲总河役,堤上埽一夕复完,权知大名府,夜领禁兵塞金堤决河。是岁,澶、魏虽大水,民不及患,进礼部郎中。宋史姚仲孙传》。
韩综通判邓州天雄军。会河溢金堤,民依丘冢者数百家,综令曰:「能济一人,予千钱」。民争操舟栰以救,已而丘冢多溃。吕夷简自北京入相,荐为集贤校理,宋史韩综传。
宋乾徳至淳化中,屡疏黄河运道,天圣七年,髙弁髙继密等上黄河诸埽图玉海
。
宋仁宗天圣八年,始诏河北转运司计塞河之备,良山令陈曜请疏郓滑界糜丘河,以分水势,遂遣使行视遥堤《宋史河渠志》
康徳舆为合门祇候,河啮阳武埽,诏徳舆完筑,歴开封府西路都巡检兼领埽事,改巡护开封府等六州黄河堤岸。天圣中,使夏州,迁内殿崇班、河阴兵马都监,建沿汴斗门,以节水㑹积雨,汴水将溢,徳舆请自京西导水入䕶龙河,水不得溢,歴知原州。《宋史康徳舆传:
宋仁宗明道二年,徙大名之朝城县于杜婆村,废郓州之王桥,渡淄州之临河镇以避水。《宋史河渠志》
宋仁宗景佑元年七月甲寅,河决澶州横陇埽。宋史仁宗本纪:
肃之监大名军资库,大河溢府,檄修冠氏堤,功就弗扰,民悦之,请为宰,为御河催纲横陇之决,使者檄䕶金堤,满岁无河患,通判澶州。宋史李肃之传。
宋仁宗康定元年九月甲寅,滑州大河泛溢,壊民庐舍,宋史五行志。
宋仁宗庆歴元年,诏权停修决河,自此乆不复塞,而议开分水河以杀其暴,未兴工而河流自分,有司以闻,遣使特祠之。 三月,命筑堤于澶以捍城。《宋史河渠志》
陈执中拜集庆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河决商胡,走大名,程琳欲为堤,不果成而去,执中乘年丰调丁夫,増筑二百里,以障横溃,以吏部尚书复拜同平章事。宋史陈执中传章。按陈执中同平 ,事在庆歴五年。
宋仁宗庆歴八年六月癸酉本纪:丙子。
河决澶州商胡埽决口,广五百五十七步,乃命使行视河堤。宋史河渠志:
张焘提㸃河北刑狱,摄领澶州,七日而商胡决,焘拯溺救饥,所全活者十馀万,犹坐免。数年,复提举河东,又为陜西都转运使。蒲津浮桥壊,镇牛皆没水中,焘以策列巨木于岸以为衡,缒石其杪,挽出之,桥复其初,加龙图阁学士、知成都府宋史张焘传:
李璋知澶州,䕶塞商胡,会河涨,讹言水且至,璋据㕔事自若,人心乃安,河亦不溢,徙曹州观察使,仁宗制「忠孝李璋」字赐之,宋史李璋传:
惟吉为入内都知,商胡决为澶州修河都钤辖,转运使施昌言请亟塞,崔峄,以为岁灾民困,役宜缓,命惟吉按视,言河可塞而民诚困,财用不足,宜少待之,从其议,迁如京使,宋史张惟吉传。
贾昌期判大名兼河北安抚使,时河决商胡埽,昌期请复故道,不从,语在河渠志六塔功败,濵、棣、徳博民多水患,昌期振救之甚力,内侍刘恢往视,还言河决赵征村,与帝名,嫌为不祥,时皆谓昌期使之以摇当国者。宋史贾昌期传。
沈立签书益州判官,提举商胡埽,采摭大河事迹、古今利病,为书曰河防通议治河者,悉守为法,歴京西北转运使,都水方兴六塔河,召与议,立请止修五股等河及漳河,分杀水势以省役,从之,加集贤修撰、知沧州。宋史沈立传:
庆歴中,决北都商河,乆之未塞,三司度支副使郭申锡亲往董作,凡塞河决垂合中间一埽,谓之合龙门,功全在此。是时屡塞不合时,合龙门埽长六十步,有水工髙超者,献议谓埽身太长,人力不能压埽,不至水砥,故河流不断而绳缆多绝,今当以六十步为三节,每节埽长二十步,中间以索连属之先下第一节,待其至砥穴压第二、第三旧工争之以为不可,云二十步埽不能断漏,徒用三节,所费当倍而决不塞。超曰:第一节水信未断,然势必杀半压,第二节止用半力,水纵未断,不过小漏耳。第三节乃平地施功,足以尽人力处置,三节既定,即上二节自为浊泥所淤,不烦人功,申锡主前议,不听超说。是时贾魏公帅北门,独以超之言为然,阴遣数千人于下流收漉,流埽,既定而埽果流,而河决愈甚,申锡坐谪,卒用超计,商河方定。沈适梦溪笔谈。
宋仁宗皇佑元年二月甲戌,河北黄、御二河决,并注于乾宁军。宋史五行志。
是年,移滑州㑹河溢鱼池埽且决,希亮悉召河上使者发禁兵捍之,庐于所当决,吏民涕泣更谏,希亮坚卧不动,人比之王尊。宋史陈希亮传:
宋仁宗皇佑三年七月辛酉,河复决大名府馆陶县之郭固口。五行志同。
四年正月乙亥,塞郭固而河势犹壅,议者请开六塔以披其势。宋史河渠志。
周沆擢天章阁待制、河北转运使,李仲昌建六塔河之议,以为费省而功倍。诏沆行视,沆言:「近计塞商胡,本度五百八十万工,用薪刍千六百万束,才用功一万,薪刍三百万,均一河也,而功力不相侔如是,盖仲昌先为小计以来兴役尔,况所䂓新渠,视河、广不能五之一,安能容受!此役若成,何必泛溢齐、博、濵、棣之民其鱼矣!」既而从初议,河塞复决如沆言,又徙河东转运使。宋史周沆传。
蔡挺为开封府推官、提㸃府界公事。部修六塔河,用李仲昌议,塞北流入于六塔,一夕复决,兵夫茭楗漂溺不可计,降知滁州。言者以为轻,乃贬秩停官。宋史蔡魏挺传, 委
瓘知广州,召还,纠察在京刑狱。议者请开六塔河,塞商湖北流,宰相主其说,命瓘按视,还奏以为不可塞。宋史魏瓘传。
燕度知滑州,滑与黎阳对境,河埽下临魏都,霖潦暴至,薪刍不属。度曰:「魏实为河朔根本,不可坐视成败」。悉以所储茭楗御之,埽赖以不溃。复为户部判官,宋史燕度传。
张择行为大理寺丞。初,石亭县掾檄将陵塞决河,众或登舟以济,择行独以为不可,皆笑其怯。既而舟果覆,择行坐堤上董役,埽卒不溃。宋史张择行传。
行水金鉴》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