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巻八十三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济水。
汉建安九年春正月,济河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三国志》
。
北齐河清元年四月,济溢《河南通志》
帝高宗也
东封泰山,以许敬宗领使次濮阳,帝曰:「《书》称浮于济、漯,今济与漯断不相属,何故而然?」对曰:「夏禹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今自济至温而入河,水自此洑地过河而南出为荥,又洑而至曹、濮,散出于地,合而东,汶水自南入之,所谓泆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㑹于汶是也。古者五行皆有官,水官不失职,则能辨味与色,潜而出,合而更分,皆能识之。帝曰:天下洪流巨谷,不载祀典,济甚细而在四渎,何哉?」对曰:「渎之言独也,不因馀水独能赴海者也。且天有五星,运而为四时。地有五岳,流而为四渎。人有五事,用而为四支。五,阳数也。四,阴数也。有奇偶,阴阳焉。阳者光曜,阴者晦昩,故辰隐而难见。济潜流屡絶,状虽微,细独而尊也」。帝曰:「善」。敬宗退,矜曰:「大臣不可无学。唐书许敬宗传。
宋乾德三年十月丙寅,济水溢邹平《宋史太祖本纪》
师中知济、兖二州济水堙塞乆,师中访故道,自兖城西南启凿之,功未半而去《宋史李师中传》
。古说,济水伏流地中。今厯下凡发地皆是流水,世传济水,经过其下,东阿亦济水所经,取济水煮胶,谓之阿胶。用搅浊水则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皆取济水。性趋下清而重,故以治淤浊及逆上之痰。今医方不载此意《梦溪笔谈》
。
元至正二年六月癸丑夜,济南山水暴涨,冲东西二关,流入小清河黒山、天麻、石固等寨,及卧龙山水通流入大清河,漂没上下居民千馀家,溺死者无算《元史》顺帝本纪》
。济之性劲源于晋,伏流地中,乍见乍伏,一支穿太行,为百泉,为卫水,一支为济源,出山东,为七十二泉空同子
。
济因㑹通河借水通漕,而其流竟莫可考,古言
禹贡:济河惟兖州,又道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㑹于汶,又北东入于海。周官:兖州其川河、济是已。水经注及山海经云:济水出河东垣县王屋山,初名沇水,东出温县西北,始名济水,又东南流,当巩县之北而南入河,与河并流,过成皋溢出为荥水,东流过阳武及封丘县北,又东过寃朐县,南至定陶县南,又东北流与菏水㑹,东至乘氏县西,分而为二,其一东北入钜野泽,过寿张西与汶水合,又北过榖城县西,又东北过卢县北,经齐郡东莱郡而入海也。唐李贤谓济自郑以东贯滑、曹、郓、济、青,以入于海。宋乐史谓东平、济南、淄川、北海界中有水流入海,谓之清河。今按济水在汉时伏流不见,惟汶水自泰安州出者,由故道东北流入海,自元人引汶水入,洸为运河,明因之,凡汶水入海处,皆筑堰坝以遏其流,而入海之道遂多湮塞。今所谓大清河者,乃汶水出洸河者,复从张秋分流而入,㑹徐东南诸山泉沟泽,北经长清、齐河至厯城㑹泺水,经济阳、齐东、武定、青城、滨州、蒲台、利津诸州县界入海,实济河之故道也。所谓小清河者,即泺水发源济南趵突诸泉,趵突泉在府城西,一名爆流,平地泉涌高或至数尺,盖济水伏流至此,而发泺水之源也,由东北至小清河入海。宋曽巩二堂记曰:按图,泰山之北与齐之东南诸谷之水,西北汇于黒水之湾,又西北汇于柏崖之湾,而至于渴马之崖,盖水之来也,众其北折而西也,悍疾尤甚,及至于崖下,则泊然而止,而自崖以北至于厯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齐人皆谓尝有弃糠于黒水之湾者,而见之于此。盖泉自渴马之崖潜流地中,而至此复出也。趵突之泉,冬温泉旁之蔬甲,经冬常荣,故又谓之温泉。其注而北,则谓之泺水,达于清河以入于海,舟之通于济者皆于是乎出也。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其显名者以十数,而色味皆同。以予验之,盖皆泺水之旁出者也。泺水尝见于春秋鲁桓公十有八年,公及齐侯㑹于泺,杜预释在厯城西北入济水,自王莽时不能越河西南,泺水之所入者清河也,盖预失之。澄金线泉在府城西,石甃方池,泉乱发其下,东注城壕 ,澈见底波心,南北有金线,一道隠起水面。 珍珠泉在府城内,有二南珍珠泉在铁佛巷街东,今淤北珍珠泉在都司西北白云楼,前后规入德府城中,泉爆起粒粒如珍珠汇,为古明湖之按。一统志,济南名泉七十二趵突为上,金线珍珠,次 ,其馀不能与三泉侔矣。今按趵突金线珍珠,杜康舜泉旧志已収其曰皇华,曰柳絮、曰卧牛,在金线东,曰东高、曰南漱玉,北漱玉在金线南,曰无忧,曰石湾,在趵突南,或云在槛前。西南曰酒泉、曰湛露,在无忧西,曰满井,曰煮糠,在趵突北,曰散水、曰溪亭,在北珍珠东。曰刘氏、曰濯缨,在北珍珠西曰灰泉,在濯缨西北。曰知鱼,在灰泉东南,曰朱砂,在灰泉西。曰白云,在刘氏南,曰登州,曰望水,在万竹园内。曰洗钵,在登州东北,曰浅井,曰马跑,在洗钵西南。曰香泉,在舜泉西。曰鉴泉,在舜泉南,或云即槛泉也。曰金虎在李承务巷,或云即黒虎也。曰东密脂,在金虎西南,曰西密脂,在东密脂。西曰孝感,在孝感坊内曰玉环,在布政司前。曰罗姑,在塔巷街。东曰混沙,曰灰池,在城西南角场下曰芙蓉,在姜家亭前,曰滴水,在西务北,曰灰湾、曰贤清,在城西五龙堂东,曰双桃,在城西丁字街。北曰温泉,在城西石桥北城下曰汝泉,在神童寺内。曰龙门,在神童寺东,曰染池,在龙门东,曰悬泉,在中宫东,或云在龙洞口曰都泉,在中宫镇东南。曰柳泉,曰车泉,在中宫东曰煮糠,在四里山南。曰炉泉在南山下曰甘露,在大佛山曰林汲,在佛谷内曰白泉,在玉舍庄北五里。曰金沙,曰白龙,在龙洞山曰花泉,在张家泊,曰独孤在灵岩寺,或云在天麻岭下曰金泉,在章丘黉堂岭,或云即醴泉也。北曰浆水,在龙山镇东南曰南煮糠在䗶山窝,北曰苦苣,在柳铺东,一名莴苣曰熨斗,在梨峪门。家庄曰鹿泉在石固寨,曰龙居,在章丘长城岭西,合趵突诸泉及章丘百脉泉,总七十二。见名泉碑齐乘曰济南名泉碑论七十二泉逺至中宫、灵岩诸泉具载,而华不注之华泉、明水镇之净明泉,皆失不取,况其名亦未雅称,盖残金俗笔也。永乐间,山东佥事晏璧作七十二泉诗,其泉名视名泉碑所载间亦不同,盖岁乆泉源淤塞者多好事,附㑹讹传,固亦不足辨云。
流至城北古明湖,湖在府城内西北隅,源出厯下诸泉,一名西湖,其地占三之一,由北水门出流,注大小清河入海。按郦道元水经注,泺水北为古明湖,湖水引渎东入西郭而侧城北。注又上承东城,厯下泉源竞发北流出。郭一统志源出舜泉。今按泺水绕城北流,向东不入城,舜泉亦止成一井不流,惟北珍珠、濯缨诸泉,今在德府内者,北流入古明湖,而自北水门出注泺水如旧,岂湖中自冇泉源暗发人不及见耶?今湖多为民,居填塞,治圃夹芦为沼,小舟仅通曲港,而蔬果、莲藕、菱芡、鱼蟹之利,民颇资之。
出而合之,由华不注山下东流,㑹巨合水水在府城东七十里,东源曰榆科泉。西源曰:江水泉北流各五里,合小清河。
又东经章丘㑹淯河,河在章丘县东一里,即绣江也,源发㑹仙山下,合百脉泉及东西二麻湾泉,西北汇为白云湖,流入小清河。
又㑹漯河,河在章丘县东七里。齐乘作獭河,一名杨绪水,源出长白山之王村峪,西北流,至柳塘口入小清河。
三水合流,经邹平、长山、新城,又㑹孝妇河,河在淄川县西门外,源出青州益都县颜神镇,合泷、萌二水,北经长山新城县界,流入小清河。
又东经高苑入博兴、乐安界,合于乌河。河在新城县东三十里,源出益都矮槐树北,即时水也,亦作耏水,流入小清河。旧志谓时水在阳信县城西者,非
又北至马车渎入海。或云,古泺水自华不注山东北入为大清河,自伪齐刘豫道之东行,始为小清河云。大清河即济水故道,济水伏流不见。汶水自泰安州出者,由故道自寜阳界西南流,至汶上县北泗汶村,至东平州南,西北流入东阿县界,又东北经长清、齐河、厯城、济阳、齐东、武定、青城、滨州、蒲台、利津等州县入海。自元时于寜阳县东筑堽城坝,遏汶水入洸,以通运河。明永乐间,又于东平州东筑戴村坝,尽遏汶水入㑹通河,于是入海之道多塞。汶水既入运河者,又从张秋分流,复由故道㑹诸州县沟泉之水,合小清河东北注海。 小清河一名泺水,源发府城西趵突泉,由华不注山下,东行㑹巨合水,又东经章丘、㑹清河,又㑹漯河,合流经邹平、长山、新城,又㑹孝妇河,又东经高苑、博兴,至乐安马车渎入海,俗名盐河。按古泺水自华不注山东北入大清河,伪齐刘豫乃导之东行为小清河。今海运乆废,河道渐淤,其水复自华不注东北入于大清河,而小清河所受,止邹平而下浒山泊河、白条沟、郑黄沟、孝妇河、乌河诸流而巳。
又按郦道元谓济水在王莽时枯竭。郑樵通志亦曰:济水多涸竭,自今观之,济水劲疾,能穴地伏流,隐见无常,乃其本性,非真涸竭也。济水既伏流地中,则发地皆泉,又不特厯下诸邑为然。是故一见为济源,再见为荥水,又见为山东诸泉水而溢为大小清河,其实皆济水也,又何尝见其枯竭邪?《淮南子曰:「济水通和宜麦」。《周官曰:「鸜鹆不逾济」。《风俗通》曰:「济,齐也,齐其度量」。刘向《说苑》称:「济能荡涤垢浊,通百川于海,荡出云雨,则济水之德。又古今所并称云《山东通志》
。
四渎,水之易变者莫若河变,而至于絶者莫若济。予尝讨论济渎,积至五载,始评以二言曰:新莽后枯而复通,唐高宗前通而复枯,咸出天数,夫岂人谋,盖后汉郡国志曰:济水,王莽时大旱,遂枯絶者,此初絶也。郦注济水条曰:其后水流迳通,津渠势改,故杜释春秋郭注山经并云今济水至博昌入海者,此复通也。章懐太子贤循吏传注曰:「济水,王莽末旱,因枯涸,但入河内而巳。似素不知有中古复通之事者,此终絶也。潜丘札记。
济水三伏三见,与夫南北大小清河,朏明先生辨之详矣,至引或说,谓山左诸泉实皆济水溢,为大小清河,其说本之山东,《通志》具有确见,则济水伏流发自地中者,岂独七十二泉哉?《春秋》襄十八年,㑹于鲁济庄,三十年,遇于鲁济,注济水。厯齐、鲁界在齐界为齐济,在鲁界为鲁济。由此观之,今济南府之新泰、莱芜二县,泰安州肥城县,兖州府之平阴县,东平州汶上、寜阳、泗水、曲阜、滋阳五县,济寜州鱼台、邹滕峄四县,青州府之䝉阴县,皆有泉,济南、青州皆齐地,兖州、鲁地齐鲁之界皆有泉,则皆是济水矣。故将各州县之泉,胪列如左小谷口荟蕞
。
东平州泉十四旧九新五
、安圈泉、吴家泉、张胡郎泉、小黄泉新
、大黄泉新
、王老沟泉、席桥泉、净泉新
、源泉新
、冽、泉新
、杷头泉、独山泉、铁钩觜、泉坎、河泉俱入汶。旧有徐家庄、灰芦三泉,今废
汶上县泉三旧二:新一
龙斗泉泺,当山泉、鸡爪泉新俱入汶。旧有马庄泉,今废。
平阴县泉一旧
柳沟泉入汶
滋阳县泉八旧四、新四
东北新泉、阙党泉、古沟泉新负假泉上蒋诩泉新
下蒋诩泉新
西北新泉驿后新泉新俱入济。
邹县泉十二旧八,新四
鳝眼泉程家庄泉新
、孟母泉、陈家沟泉、白马泉、冈山泉、黄港、沟泉新
渊源泉柳青泉、马山泉新
胜水泉新俱入白马河。
二角湾泉入鲁桥河。旧有白庄泉,今废。
曲阜县泉二十旧十七,新三
,横沟、泉埠、下泉、新安泉、变巧泉俱入泗
青泥泉、柳青泉、车辋泉、逵泉、茶泉、双泉曲水咏归泉、温泉连珠泉、新泉、曲沟泉濯缨泉邹村泉新
文水泉新
柳庄泉新俱入沂。
蜈蚣泉㑹鳝眼泉,入白马河。旧冇潺声泉,今废。
泗水县泉五十三旧三十,新二十三
,趵突泉、珍珠泉、淘糜泉、黒虎泉四泉俱出陪尾山,林泉寺左㑹为泗源
、繁星泉、白石泉、新
、莲花泉、新开泉新
、响水泉、红石泉、甘露泉七泉在林泉寺南,㑹趵突等泉入泗
、下庄泉、三台泉、新
、涌珠泉、石露泉、新
、甘露、新泉、新
、奎、聚泉、新
、琵琶泉新七泉俱㑹趵突等泉,入泗
、潘波、旧泉、潘波、新泉新
、黄阴泉、吴家泉、杜家泉、曹家泉、蒋家泉里。涝沟泉新
、石井泉、新
、鲍村、泉合德泉新
、赵家泉、龟阴泉、龟眼泉、新
、龟尾泉新
、东岩、石缝泉、珍珠泉在县东南尚舒社
、黄沟泉、岳陵泉、石河泉、璧沟泉、小玉沟泉、大玉沟、泉芦城泉、西岩石缝泉、三角湾泉、雪花泉、新
、新开第二泉、新
、天井泉、新
、醴泉、新
、醴前泉、新
、七里沟泉、新
、马庄泉、新
、马跑泉、新
、魏庄泉新俱入泗。
滕县泉十八旧十五,新三
,北石桥泉、三里桥泉、大乌泉、绞沟泉、赵沟泉、荆沟泉、趵突泉、刘家沟泉新
、南、石桥泉、玉花泉、魏家庄泉新
、三山泉、黄沟泉、白山泉、新
、温水泉、黄家沟泉俱转入南阳新河
三界湾泉、龙湾泉二泉挑入新河
峄县泉五旧三,新二
许有泉温水泉、搬井泉新俱转入南阳新河。
许池泉、龙王泉新俱入邳州河。
宁阳县泉十二旧
、龙鱼泉、龙港沟泉、鲁姑泉泺、当泉俱入汶
、蛇眼泉㑹诸泉入漕河,经洸济,出天津闸
、张家泉、井泉、三里沟、泉古泉、柳泉俱㑹蛇眼等泉,入漕河
、金马庄泉、古城泉俱入漕河
。 鱼台县泉十四旧五、新九
、东龙泉平山泉古泉新
廉家潭泉新
、西龙泉、圣母泉新
、黄良泉庙前泉滕家泉新
河头泉新
高家东泉新
高家西泉新
、陈家泉新
中溢泉新俱入南阳新河。
济寜州泉三旧
芦沟泉入南阳闸河。
拓基泉入枣林闸河。
马陵泉入鲁桥闸河。
泰安州泉三十八旧三十五、新三
、板桥湾泉、皂泥沟、泉鲤鱼沟泉、范家湾泉、铁佛堂、泉清泉、周家湾泉、风雨泉、马儿沟、泉梁子、沟泉新
、木头沟、泉龙湾泉、张家泉、梁家庄、泉上泉、马蹄沟、泉臭泉、朔港沟、泉水磨泉、狗跑泉、报恩泉、陷湾泉、胡家港、泉马黄沟泉、龙王泉、浊河泉、斜沟泉、羊舍泉、颜谢泉、北滚泉、顺河泉、韩家庄泉新
、力沟泉、东柳泉、神泉新
、西柳泉、龙堂泉水、波泉俱入汶。
新泰县泉十四旧十二、新二
、南陈泉、魏家泉、南师家泉、名公泉、新
、张家泉、公家庄、泉孙村泉、西周泉、名湾泉新
、和庄泉、西都泉、古河泉、刘杜泉、灵查泉俱入汶。旧有北鲍泉及北流泉、万岁泉,今废。
肥城县泉九旧五新四
清泉拖车泉新
盐河泉董家泉新
臧家泉吴家泉王家泉开河泉新
马房泉新俱入汶。
莱芜县泉十六旧十一、新五
、小龙湾泉湖、眼泉、莲花池泉、郭娘泉、牛王泉、鹏山泉、乌江岸泉、镇里泉、赵家庄泉、王家沟泉、半壁店泉海眼泉新
雪家庄泉新
水河泉新
鱼池泉新
新兴泉新俱入汶。
䝉阴县旧有泉河、顺德、伏牛峪、官桥、卞家庄、五泉,俱入邳州河,今废。
沂水县旧冇单家、铜井、芙蓉、上泉、盆泉、灰泉、大泉、小水雪王台、龙王堂共十泉,俱入邳州河,今废 明㑹典
济水源出王屋山,伏见不常其流,遂分南北汶合,北济故道以入海,而元人自安民山开河,由寿张北至临清,谓之引汶絶济,迨明初,遏汶全流,从南旺分水屈曲,西北达临清,为运道,直夺大小清河东北,出海故道,即所谓北济也,泗合南济故道以入淮,元人于堽城之左作斗门,遏汶南流至任城,谓之引汶入济,迨明初,遏汶诸流,别从金口东穿兖州府城,西出纳阙党等泉,至济寜城东,㑹洸流,入天井闸,今府城㑹河,俗谓之府河,亦谓之济河,是阙党诸泉即济水伏见之源,济寜相近,现行漕河河身左右渠流,皆所谓泗合入淮之南济也。诸泉之由济入运者,在北则有汶上、西北泺灙、蒲湾诸水,在南则有滋阳之阙党等泉。 汶水之源有三:一发泰山仙台岭,一发莱芜原、山阳,一发莱芜、寨子村,㑹泰山诸泉,至静封镇,合而为一,谓之大汶口,转西南与小汶河合。小汶源出自新泰官山下,西流至徂徕山阳,入大汶合流至寜阳西北,分而为二,其一为元人所改,由堽城南流,别为洸水,其一由堽城西流至东平州东五十里,㑹坎河诸泉,至泗汶口,而分其西流者,入大清河,由东阿而北至利津入海,此故道也。明永乐中,浚㑹通河,乃移堽城坝于青川驿,以遏其入洸之流,于坎河之西,筑戴村坝,以遏其入海之路,使其全流,尽出于汶上城北二十五里,受泺澢诸泉,谓之鲁沟,又西南流至城北二里,受蒲湾泊水,谓之草桥河,又西南流十里,谓之白马河,又西南流二十里,谓之鹅河。鹅河者,故宋之运道也,涸而为渠,汶水由之,又西南十五里谓之黒马沟,又西南至南旺入于漕,南流者十之三四,北流者十之六七,是为分水口诸泉之由汶济运者凡百四十有四,新泰二十五,莱芜二十四,泰安四十七,肥城九,平阴二,寜阳四,东平二十五,汶上六䝉阴,二洸水,即汶之支流,汶水经寜阳之北,元人既为水门,于堽城之左遏之,益、泗复为闸于奉符,导之为洸,盖时未知分水南旺,即于济寜㑹源闸分水,故为㑹通河之源者,即洸也。明初遏汶全流西北,从南旺分水,仍于寜阳坝西十里増筑新坝一座于其南,别开河十里,浚之南流,以存洸一线,其后为积沙所壅,更于洸北作东西二闸,以导闸西之柳泉,使穿东闸出,北㑹寜阳县南蛇眼等泉,环流仍入东闸,以归于洸,西南流至济寜,㑹泗、沂合流,同入天井闸,济运诸泉之由,洸入运者,惟寜阳之西柳蛇眼等九泉。 泗水源出于陪尾山下,四泉同发,故曰泗水,因以名其县。四泉合而成流,西南行,经卞城,其西有泉数十,自县之南境北流入之。又有泉数十,自县之北境南流者入之。自此西过其县北,又西过曲阜城北五里,分为二流,北为洙渎,流绕圣墓之前,而泗水绕。其后皆过孔林西,复合为一。西至兖州府城东五里金口闸东,沂水、雩水入之。诸泉之由泗入运者,本县五十九,曲阜五。 沂水源出尼山麓,过曲阜南,而东来雩水,出曲阜,南马跑泉,过邹县境而东来同,谓之沂水。沂即合泗,于金口坝东复为二流,其十之九即下金口坝,南由济寜境入鲁桥闸,其十之一入兖州府城,出西门外,纳阙党蒋诩七泉,合流六十里,至济寜城东,复屈从南,㑹于洸,水入天井闸,诸泉之由沂入运者,曲阜十九,滋阳入而济寜之托基、浣笔等泉,自入运者不与焉。山东全河备考。
新泰县荟蕞云:「新泰古平阳地。春秋宣八年,城平阳,即此。晋置新泰县,取新甫、泰山之义,南接洙、泗,东瞰淄、青,西瞻泰、岱,北枕新甫,溪山峻隘,据东南之胜焉」。今属济南府。
南师泉距县东北十五里出山坡石缝中,自南师店北起,东流长一里,入南师㑹河。 魏家泉距县东北三十里,出山坡石缝中,自三山庄东流长一里入南师㑹河。 高峪泉距县北三十里出土中,自北师庄迤北,南流长一里,入南师㑹河。 路踏泉距县东北四十里,出石缝中,自孤山庄迤北,南流,长五里,入南师㑹河。 名公泉,距县东南三里,出名公村沙土中。自果元庄迤西,西南流,长二里,入南师㑹河。 张家沟泉距县南十里出土中,自名公庄,迤西南流一里五十步,入南师㑹河。 啸泉距县南三里,出土中,自大洼庄前流长五里,入南师㑹河。 已上七泉,俱入南师㑹河。南师河自高峪铺流至小汶,长五十里。以下俱山东全河,备考。
北陈泉距县东南十里出平地土中,自北陈庄流长五里,入嶅山㑹河。 南陈泉距县东南十五里出沙土中,自南陈庄流三里,入嶅山㑹河。 北:鲍泉距县东南十里,出北鲍庄沙中,自陵溪庄流长五里,入嶅山㑹河。太公泉距县东北三十里,出太公峪沙土中,自陵溪庄南流五里入嶅山㑹河。 巳上四泉,入嶅山㑹河。嶅山河距县东八里,自陵溪庄流至小汶六十里。
新西周泉距县西北十五里出沙土中,自西周庄流长一里,入西周㑹河。 西周泉距县西北八里,出沙土中,自西周庄流长一里,半入西周㑹河。 杏山泉距县西北十里,出杏山西坡,下流长八十五步,入西周会河。 金沟泉距县西北十里,出土中,自杏山西北流,长一里,入西周会河。 公家庄泉即龚家庄,泉距县西南八里出石缝中,自公家庄东流,长二里,入西周㑹河。 贾周泉距县西南十里出土中,自公家庄南流,长八十五步入西周㑹河。 巳上六泉,入西周㑹河。西周河自魏胡山流至小汶,长四十五里。周家泉距县西北三十五里,出周家庄土中,自青莱岭流长五里,入崖头㑹河。 崖头泉距县西北三十里出土中,自崖头庄东流,长二里,入崖头㑹河。 构沟泉距县西三十里,出土中,自构上村流长二里,入崖头会河。 巳上三泉,入崖头㑹河、崖头河自青莱岭流至小汶七十五里。
和庄泉距县西北五十里,出和庄村沙土中,自和庄南西南流,长二里,入羊流会河。 红河泉距县西北五十里,出土中,自裹头城东南流,长二里入名湾泉上源。 钓鱼台泉距县西南五十里出土中,自裹头城东南流,长二里入名湾泉上源。 名湾泉,距县西南四十里,自裹头城东南流,长二里,入羊流㑹河。巳上四泉共会,入羊流会河。羊流河自莲花山前起,至小汶八十里。
刘杜泉距县西南四十里,地名泉头村,出高坡石缝中。自云山寺前流长三里,自刘杜渠入广明河。 万岁泉即万松泉,距县西南三十里,出刘杜集石缝中,自南流泉庄起,西南流十里,㑹刘杜入广明河。 涝坡泉距县西南二十里,出土中,自涝坡庄东流,长十五里入广明河。 巳上三泉俱入广明㑹河。广明河自南涝坡太安界起,至汶河,长七十里。大峪泉距县东南二十里出土中,自大峪庄南流长一里,径入小汶。 柳沟泉距县南二十里,出东都庄南土中,北流一里入小汶。 孙村泉距县西南十五里,出鳯凰庄前石缝中,西南流一里入小汶。 西都泉距县南二十里,出西都庄渠石中池,名老鼠汪,北流,长二里,径入小汶。 里桥泉距县西南二十里,长一里,㑹入古河,泉五步㑹汶。 古河泉距县西南二十里,古河庄,出土中。志云:「珠光迸出,雨气遄飞。泉之杰出者流,长一里,径入小汶。 北流。泉距县西南二十五里,出石缝中寺山庄,北流,长八里,入小汶。 刘都泉距县西二十里,出刘管庄东土中,南流,长二里,入小汶。 黄水湾泉距县西南四十里,出土中瓦窑头庄,西流,长一里,入小汶。 灵查泉距县西南七十里,出灵查庄、南池土中,西北流,长一里入小汶。 巳上十泉,俱入小汶河。小汶自䝉阴交界起,至泰安州安家庄止,共长一百二十里。
按小汶水距县东四十里,源出龙堂山,㑹平阳,西南流入大汶。其外诸渠有羊流河,源出新甫山,右入汶。平阳河,源出孤山,左经城东,始盛南入汶。广寜河源出周家泉,南入汶。苏庄河源出新甫山,南入汶。广明河源出关山,北流入汶,总由小汶纳南师诸泉西南流云以上俱山东全河备考。
行水金鉴巻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