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巻一百三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运河水
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七月甲午,御河溢。 癸卯,沙河溢,铁灯捍堤决。《元史世祖本纪》
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七月,魏县御河溢,害稼,免其租。九月丁未,御河决髙唐,没民田,命有司塞之。 十一月乙丑,易水溢,雄、莫、任丘、新安田庐漂没无遗,命有司筑堤障之。《元史世祖本纪》。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十二月辛卯,浚运粮坝河,筑堤防《元史世祖本纪》
是年,都水使者请凿渠西导白浮诸水,经都城中,东入潞河,则江淮之舟既逹,广济渠可直泊于都城之汇,帝亟欲其成,又不欲役其细民,敕四集赛人及诸府人,专其役,度其髙深画地分赋之刻,日使毕工,伊彻察喇率其属著役者,服操畚锸,即所赋以倡趋者云集,依刻而渠成,赐名曰通惠河,公私便之,帝语近臣曰:「是渠非伊彻、察喇身率众手,成不速也」。《元史伊彻察喇传。
是年,源迁都水监,开通惠河,由文明门东七十里与㑹通河接,置闸七、桥十二人,蒙其利,授同知湖南道宣慰司。元史髙源传。
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闰六月辛亥,中书省臣言:「今岁江南海运粮至京师者一百五万石,至辽阳者十三万石,比往岁无耗折不足者。 八月丙午,用郭守敬言,浚通州至大都漕河十有四,役军匠二万人。又凿六渠,灌昌平诸水。 十月戊子,诏浚浙西河道,导水入海。元史世祖本纪》。
元世祖至元三十年三月庚申,以平章政事范文虎董疏漕河之役。 七月丁丑,赐新开漕河名曰通惠。 十月癸未,赐冠城疏河董役军民衣各一袭。戊子,诏修汴堤。 是月甲辰,以叚贞董开河修仓之役,加平章政事。元史世祖本纪。
是年秋,车驾还自上都,过积水潭,见舳舻蔽水,天颜为之开怿,特赐都水监郭公钱一万二千五百缗,仍以旧职兼提调通惠河漕运事《元名臣事略》
都人呼飞放泊为南海子,积水潭为西海子。按海子之名,见于唐季王溶为镇帅,有海子园,尝馆李匡威于此北,人凡水之积者,輙目为海,若寳坻之七里海、昌平北之四海冶是也。元时运船直至积水潭,王元章诗燕山三月风和柔,海子酒船如画楼,想见舟楫之盛,自武宁改筑北平城后,运河海子截而为二,城内积土日髙,虽有舟楫,桥梁不能度矣咏归録
禁城中外海子,即古燕市,积水潭也,源出西山一畆马眼诸泉,绕出瓮山后,汇为七里泺,纡回向西,南行数十里,称髙梁河,将近城分为二,外绕都城,开水门,内注潭中,入为内海子,绕禁城,出巽方,流玉河桥,合外隍入于大通河涌幢,小品
。
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八月已丑成宗已即位
,以大都留守叚贞、平章政事范文虎监浚通惠河,给二品银印。 十月乙未,朱清、张瑄从海道岁运粮百万石,以京畿所储充足,诏止运三十万石。元史世祖本纪
元成宗元贞元年十二月甲子,减海运脚价钞一贯,计毎石六贯五百文,著为令。元史成宗本纪。
元成宗元贞二年十一月辛未,増海运明年粮为六十万石。元史成宗本纪。
元成宗大徳二年三月丁亥朔,罢大名路故河堤堰。元史成宗本纪
元成宗大徳三年八月,平滦郡南滦河溢元史成宗本纪
,元成宗大徳,四年春正月癸卯,浚淮东漕渠。元史成宗本纪
元成宗大徳,五年十月丙辰朔,以畿内岁饥,増明年海运粮为百二十万石。元史成宗本纪。
元成宗大徳。六年春正月乙卯,筑浑河堤,长八十里,仍禁豪家毋侵旧河,令屯田军及民耕种。 夏四月乙亥,浚永清县南河。戊子,修卢沟上流石径山河堤。 五月,归徳府徐州、邳州睢宁县雨五十日,沂、武二河合流,水大溢。 东安州浑河溢,壊民田一千八百馀顷。元史成宗本纪
元成宗大徳。七年五月甲寅,浚上都滦河。 六月乙已,命甘肃行省修阿合潭曲尤壕,以通漕运。 十月戊子,以浙江年谷不登,减海运粮四十万石。元史成宗本纪。
元成宗大徳。八年五月壬申,中书省臣言:「呉江、松江实海口故道,潮水久淤,凡湮塞良田百有馀里,况海运亦由是而出,宜于租戸万五千人浚治,岁免租人十五石,仍设行都水监以董其程」。从之。 十一月壬申,増海漕米为百七十万石。元史成宗本纪。
是年,建鱼台孟阳薄石闸。赵文昌记略云:圣元以神武定天下,遐迩率职,来享来庭,而江淮漕运,商旅之转贩,仕宦之往来,非舟楫无以济,不通此㑹,通河之所以作也。河工告成于今几二十年,岁月滋久,霖潦浸淫,岸移谷迁,不无堙塞,都水监上下巡视,求其利病,以沛县之金沟、沽头鱼台之孟阳薄沙深水浅,地形峻急,皆不能舟,遇有官物往来,必驱率濒河之民推之,挽之者不下千馀,妨农动众,民恒苦之,遂条陈其事,都省委右都事王潜、都水太监马之贞等临视,与所说合议,曰:「夫水积之不厚,不足以负大舟,蓄之不广,不足以供下泄。今莫若立堰以积水,立闸以通舟堰,贵长闸贵坚,涨水时至,使漫流于上,如斯而已矣。于是视地之髙下,程广狭,量浅深,绘图计工,以报都省议修之从孟阳薄,始今值岁晚,先办物料兴工,以春首为期,用夫匠一千二百三十二名,监夫不足,于近邑差雇五百七十二名,就给工价米粮,一切物料,官为和买,给中统钞五万五千缗,不敷于济宁路官钱内支选差,核实司提举仇锐,来董是役,预办所需金石材木诸物,指分工役,其堰横长一十二丈,中为闸门,外石内甓髙一丈四尺,基纵广八丈,闸下广五丈,杀之如坛级,以及于上,五分广之,三起于大徳八年正月,讫于五月,凡用工十七万六千九百九十,中统钞十万三千三百五十缗,粮一千二百四十七石。落成之日,鼓声四起,闸门启钥,篙师序次以进,前旗一指,通数十百艘于谈笑之,顷乃命谢里髙立不逺千里而来,请文,至再予不揆,因记修闸之岁月如此山东全河备考
元成宗大徳十年春正月丙午,浚呉松江等处漕河庚戍,浚真阳等州漕河,令盐商毎引输钞二贯,以为佣工之费。《元史成宗本纪》。
元成宗大徳十一年九月丙子武宗己登极矣
,中书省臣言:「两淮漕河淤涩,官议疏浚,盐一引带钞二贯,以为佣费,计钞二万八千锭。今河流已通,宜移以赈饥民」。制可。 十月丙辰,中书省奏:「常岁海漕粮百四十五万石,今江浙岁俭,不能如数,请仍旧例,湖广、江西各输五十万石,并由海道逹京师」。从之。元史成宗本纪。
元武宗至大三年二月已未浚㑹通河,给钞四千八百锭、粮二万一千石以募民,命河南省平章政事达实哈雅董其役。 七月已亥,禁权要商贩,挟圣㫖,懿㫖令㫖阻碍㑹通河民船者。 十月壬申,江浙省臣言:「曩者朱清、张瑄,海漕米岁四五十万至百十万,时船多粮少,顾直均平,比岁赋敛,横出漕尸,困乏逃亡者有之,今岁运三百万,漕舟不足,遣人于浙东、福建等处和顾,百姓骚动,本省左丞沙布廸音其弟哈卜齐勒及玛哈木丹、徳尔、澉浦杨家等,皆有舟,且深知漕事,乞以为海道运粮都漕万戸府官,各以已力输运官粮,万户千戸,并如军官例,承袭寛恤,漕戸増给顾直,庶有成效」。尚书省以闻,请以玛哈木丹徳尔为遥授右丞、海外诸蕃宣慰使都元帅、领海道运粮都漕运万戸府事,设千戸所十,毎所设逹噜噶齐一、千戸三副、千戸二百戸四,制可。 十一月戊子,以朱清子虎、张瑄子文龙往治海漕,以所籍宅一区、田百顷给之。元史武宗本纪。
元仁宗皇庆元年九月丁酉,増浙江海漕粮二十万石。元史仁宗本纪。
元仁宗延佑元年六月,涿州范阳、房山二县浑河溢,壊民田四百九十馀顷。 七月乙亥,武清县浑河堤决,淹没民田,发廪赈之。 十二月庚子,遣官浚扬州、淮安等处运河。元史仁宗本纪。
是年,于金沟、沽头两闸中置隘闸二以限船。 自新开㑹通河路为大船阻碍,馀船不得往来。乃置隘闸阔一丈,限大船,止去一百五十料,船行其后。愚民嗜利,故造减舷,添仓长船至八九十尺,甚至百尺,皆五六百料,入闸重輙浅阁。乃又于隘闸下约八十步,河北立二石,中间相离六十五尺,舟至量如式,方许入闸,长者罪遣退之。南河全考》
。
元仁宗延祜二年春正月丙寅,霖雨,壊浑河堤堰,没民田,发卒补之,又发卒浚漷州漕河。《元史仁宗本纪》
元仁宗延佑四年十一月已卯,复浚扬州运河。《元史仁宗本纪》。
是年,重修金口闸,刘徳智记云:皇元膺天命,抚方夏,极天地之覆载,皆臣服惟谨,东南去京师万里,粟米丝枲纎缟贝锦、象犀羽毛金珠,琨荡之贡,视四方尤繁重,车挽陆运,民甚苦之,至元中,穿㑹通河,引泗汶㑹漳,以逹于幽,由是天下利于转输泗之源,㑹雩于兖之东门,其东多大山,水潦暴至,漫为民患,职水者访其利病,堤土以防其溢,束石以泄其流,其一洞岁久石摧不足以吞吐,今近北改作二洞,以闸启闭,中书省以闻,天子可其议,命下之日,当延佑四年,都水太监库库分治山东,寛勤恪恭,敏于事㑹,曹掾王元,从理簿书壕寨官李克温、董工役,役长张聚、李林、路详、宋贇、秦泽,分任其事,夫匠一千九十石,二千五百,砖三万,灰五万,木六千四百,铁锭、铁钩、铁环不敷,取诸官钱以买。兖州知州寻敬提调州吏鹿果,经始于四年,闰正月,成于三月,工告讫,大祠𤣥㝠,酾酒割牲,燔燎瘗埋,吹击笙鼓,风日清明,役徒讴歌,人神欢恱,乃相与请辞,鑱诸石以纪其始终,遂以命徳智。洪惟皇元起漠北,以深仁厚徳,奄有天下,公家世鼎鼐,参赞化育,今诚能实于已而勤于官,忠于上而信于下,言不妄发,事不轻改,故民易信而功易成,虽然,又岂水曹为然?推此诚实以理天下,则被泽溥矣,辞不获命,因书所闻以为记山东全河备考》
元仁宗延佑六年闰八月甲子,浚㑹通河。 九月癸卯,浚镇江练湖。 十月已卯,浚通惠河。《元史仁宗本纪》
元仁宗延佑七年八月英宗己登极矣。
霸州文安、大成二县滹沱河溢,害稼。 是岁,滹沱决文安、大成等县浑河溢,壊民田庐。《元史仁宗本纪》。
元英宗至治元年三月丁丑,发民丁,疏小直沽、白河。六月已已,浑河溢,被灾者二万三千三百戸。 霸州大水,浑河溢,被灾者三万馀戸。 秋七月戊寅,通州潞县榆棣水决。 庚辰,滹沱河及范阳县巨马河溢。 乙酉,大雨,浑河防决。元史英宗本纪。
张仲仁都水丞,至治元年,改建㑹源闸,自临清南至彭城,延袤七百里,疏其淤塞,筑其堤防,为杠九十有八,为梁五十有八,建分司及㑹源石佛师庄闸署掲徯斯记云:皇帝元年夏六月,都水丞张侯改作济州㑹源闸成,明年春二月,具功状遣其属孟思敬至京师,请文勒石。惟我元受命,定鼎幽蓟,经国体民,绥和四海,辨方物以定贡赋,穿河渠以逸漕度,乃改任城为济州,以临齐鲁之交,据燕呉之冲,导汶泗以㑹其源,置闸以分其流,西北至安民山,入于新河,逮于临清,地降九十尺,为闸十六,以逹于漳,南至沽头,地降百十有六尺,为闸十,又南入于河,北至奉符,为闸一,以节汶水,东北至兖州,为闸一,以节泗水,而㑹源闸制于其中,岁久政弛,漕度用弗时,先皇帝以为忧。延佑六年冬,诏以侯分治东阿,始修复旧政,南疏北导,靡所宁处。明年冬,以及期请代,弗许,行视济闸,峻怒狠悍,岁数壊舟。楫土崩,石泐岌不可持,乃伐石区里之山,转木淮海之濵,度工即功。明年,皇帝建元至治三月甲戍,朔侯朝至于河上,率徒相宜导水东行,堨其上下而竭其中,以储众材,撤故闸夷㘭泓,徙其南二十尺,降七尺以为基下,错植巨栗如列星,贯以长松,实以白灰,概视其地,无有罅漏,衡五十尺,纵百六十尺八分,其纵四为门,纵逊其南之三北之一,以敌水之奔突震荡,五分其衡,二为门容,折其三以为两墉。四分其容,去其一以为门,崇㢘其中而翼其外,以附于防。三分门纵间于北之二以为门,中央树石凿以纳,悬板五分,门纵去其一以为凿。崇翼之外,更为石防,以御水之洄洑冲薄,纵皆三百三十尺,爰琢爰甃,犬牙相入,苴以白麻,固以石胶,关以劲铁,冠以飞梁。越六月十有三日乙卯,讫功大㑹,群属宴于河上以落之,工徒咸在旄倪,四集酒举乐作,挥闸决堨,𫇢棹启钥,水平舟行,伐鼓欢呼,称功颂徳,雷动云合,且拜曰:惟圣天子继志,述事不易任,以成厥功,惟亿万年,享天之休。是役也,以工计石工百六十人,木工千人,金工五人,土工五人,徒千四百二十人,以材计木万一百四十有一石五千一百二十有八,其广厚皆倍于旧甓二亿一千二百有五十,以斤计铁二万五千五百,麻二千三百石之灰三亿二万三百三十有四,以石计粟千二百有五十,视他闸三之视,故闸倍之。其出于县官者,铁若麻十之,七石五之一,粟五之三,馀一以便宜,调度不以烦民。初侯至之明年,凡河之隘者辟,壅者涤,决者塞,抜藻荇,禁刍牧,隆其防而广其址,修其石之岩阤穿漏者,筑其壤之疏恶者,延袤赢七百里,防之,外増为长堤以阏暴涨,而河以安流,潜为石窦,以纳积潦,而濒河三郡之田,民皆得耕种,又募民采马蔺之实,种之新河两涯,以锢溃沙,北自临清,南至彭城,东至陪尾,絶者通之,欝者澌之为杠九十有八,为梁五十有八,而挽舟之道无不夷矣。乃建分司及㑹源石、佛师庄三闸之署,以严官守,树河伯龙君祠,入故都水少监马之贞、兵部尚书李鄂罗齐中书断事莾苏祠,三以迎休报劳,凡河之所经,命蔵冰以待渇者,种树以待休者,遇流殍则男女异,瘗之,饿者为粥以食之,死而蔵饥而活者岁数千人,是以上知其忠,下信其令,用克果于兹役。然古者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故人才得以自见,向使侯竟代去,虽懐极忠甚,智无能究于其职,是亦侯之遇也。惟此闸地最要,役最大,马氏之后,侯之功为最盛,故详于是碑,以告后之人。侯名仲仁,河南人,其辞曰:昔在至元,惟忠武王自南还归,请开河渠,自鲁涉齐,以逹京师,河渠既成,四海率从,万世是资,朝帆夕樯,垂四十年,孰慢而隳,翼翼张侯,受命仁宗,号令风驰,征工发徒,既涤既疏,济闸攸基,先鸡而兴,既星而休,触冒炎曦,疾者药之,死者槥之,奚有渇饥?拊循劳徕,信赏必罚,勿亟勿迟,十旬之间,遹绩于成,知罔或遗,洋洋河流,中有行舟,若遵大逵,舳舻相衔,罔敢后先,亦罔敢稽,贤王才侯,自北自南,顾盼嗟咨曰:惟京师为天下本,本隆则固,惟帝世祖既有南土河渠,是务四方之共于千万里,如出跬步,圣继明承,命官选材,惟侯之遇。昔者舟行日不数里,今以百数,昔者舟行,岁不数万,今以亿虑,惟公乃明,惟勇乃成。惟㢘则恕汶泗之㑹,有截其闸,有菀其树,功在国家,名在天下,永世是度山东全河备考。
。
王结改东昌路,境有黄河故道,而㑹通堤,遏其下流,夏月潦水,壊民麦禾,结疏为斗门以泄之,民获耕治之利。至治二年,叅议中书省事《元史王结传》
。元英宗至治二年五月,已已修滹沱河堤。 六月丙子,修浑河堤。元史英宗本纪。
元英宗至治三年二月,已已修广惠河闸十有九所。十二月壬戌,浚镇江路漕河及练湖役丁万三千五百人《元史》英宗本纪》
。
至治三年,江浙行省言:「镇江运河,全藉练湖之水为上源,漕运、商贩舟楫无不由此以供亿。前朝尝浚此湖,猪蓄潦水,若运河水浅,开放练湖一寸,可添河水一尺。近年淤浅,以致递运不通,乞加修治」。制可。工毕,又置河兵百人,专任修理《通漕类编》
。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夏四月甲子,发兵民筑浑河堤。六月,大同浑源河、真定滹沱河皆溢,并漂民庐舎。 七月戊申,大都路固安州清河溢,顺徳路任县沙、澧、洺水溢。 定州屯河溢,山崩,免河渠营田租。 八月丁丑,罢浚玉泉山河役。 九月癸丑,奉元路长安县大雨,澧水溢,延安路洛水溢。 十月壬申,真州珠金、沙河、松江府、呉江州诸河淤塞,诏所在有司佣民丁浚之。元史泰定帝本纪。
元泰定帝泰定二年闰正月已已修滹沱河堰。 三月辛酉,咸平府清河、滱河合流,失故道,壊堤堰,敕蒙古军千人及民丁修之。 八月辛丑,卫辉路汲县河溢。 九月丁丑,浚河间陈玉带河。开元路三河溢。 是岁,御河水溢。元史泰定帝本纪。
元泰定帝泰定三年七月,东安、檀、顺、漷四州雨,浑河决,温榆水溢,伤稼《元史泰定帝本纪》
。元泰定帝泰定四年春正月丁卯,浚㑹通河。 三月壬戍,浑河决,发军民万人塞之。 五月,睢州河溢。 七月,云州黒河水溢。 八月,滹沱河水溢,发丁浚冶河以杀其势。元史泰定帝本纪》。
策丹改工部员外郎,中书省委开浑河,自当往视之,以为水性不常,民力亦瘁,难以成功,言于朝,河役乃罢。《元史䇿丹传》。
元文宗天歴二年夏四月壬辰,浚漷州漕运。 八月乙已,浚通惠河。元史文宗本纪。
元文宗至顺三年三月,奉元朝邑县洛水溢。 五月丁酉,滹沱河决,没河间、清州等处屯田。元史文宗本纪:
元顺帝元统元年二月,滦河漆河溢,永平诸县水灾。六月,泾河溢,闗中水灾。元史顺帝本纪。
李黼,颍人,迁宣文阁监书博士,中书命黼巡视河渠,黼上言曰:「蔡河源出京西,宋以转输之故,平地作堤,今河底填淤,髙出地面,秋霖一至,横溃为灾,宜按故迹修浚,他日东河或有不测之阻,江、淮运物当由此分道逹京,万世之利也」。不报,升秘书太监。元史李黼传。
元顺帝至元二年五月乙卯至于六月甲申,湍河、白河大溢,水为灾。元史顺帝本纪。
行水金鉴巻一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