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一百六

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巻一百六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运河水

元至正二十五年十月乙已,徐达兵趋泰州,浚河通舟师《明太祖实録》

明洪武元年,河决曹州,从双河口入鱼台,大将军徐达开塌场口入于泗以通运《河防一览》。时薛祥为京畿都漕运使,管长淮、大河等卫官军分司淮安,自扬至蔡达济坝堰,皆沙塞崩塌,疏通修筑,昼夜无息,役使均平,众皆恱从。黄金撰工部尚书薛公传, 祥,字彦卿,无为州人。

明太祖洪武四年二月辛未,上谓中书省臣曰:「临濠为朕兴王之地,今置中都,宜以傍近州县通水路漕运者隶之」。于是省臣议,以寿、邳、徐、宿、颍、息、光、六安、信阳九州、五河、怀逺、定逺、中立蒙城、霍丘、英山、宿迁、睢宁、砀山、灵璧、颍上、泰和、固始、光山、丰、沛、萧一十八县,悉隶中都。明太祖实録

明太祖洪武五年二月辛已,命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移通、泰等州批验所于仪真县,仍疏浚运河,以便商旅。明太祖实録》

明太祖洪武六年,傅友德镇北平,岁旱,疏陈五事:一、永平府民接运军储,由雅洪桥至北平道里颇逺,宜通清河、涞水故道。漕运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矣。 十二月庚申,工部奏:「河南开封府自小木至陈州沙河口十八闸,淤塞六十三处,宜疏浚以通漕运。从之。明太祖实録。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冬十月乙亥,致仕。兵部尚书单安仁言:「由大江入黄泥滩口,过仪真县南坝入转运河,自南坝至朴树湾约三十里宜浚,以通往来舟楫。其湖广、江西等处运粮船,可由大江黄泥滩口入转运河,过淮安坝以达凤阳及迤北郡县。其两淮盐运船可由扬子桥过县南滩入黄泥滩出江,以达京师。其浙江等处运粮船,可从下江入深港,过扬子桥至转运河,过淮安坝以达凤阳。凡运砖朩之船,皆自𤓰州过堰不相混杂,如是,则官船无风水之虞,民船无停滞之患。其转运河及江都县深港,亦宜考其故道而疏浚之」。上曰:「所言虽善,然恐此役一兴,未免重劳民力,姑缓之」。明太祖实録。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十一月乙巳,浚扬州府官河,自扬子桥至黄泥滩,凡九千四百三十六丈。明太祖实録。明太祖洪武十五年十二月癸未,浚扬州仪眞湖九千一百廿丈,置闸坝十三处。明太祖实録。明太祖洪武十七年闰十月壬寅,修筑江都县深港坝,浚河道五百六十七丈。明太祖实録。明太祖洪武二十年春正月癸酉,命工部主事杨徳礼往髙邮督有司修筑并湖堤岸,因扬州府同知任祥之言堤岸圯坏,故有是命。明太祖实録。王晏,洪武二十年歴山东右参政,督开运河,滨岸有梁山泊者,在胜国时,茔垣皆甃以巨石,公悉取造梁庄诸闸,共事者初有难色,公曰:「此非名贤,其事不经,无补风教。今先务为急,吾但知纾民力耳,遑问其他!其谋事向方,而敢于为义𩔖此」。陈道撰王公传,取晏字士宁,盱眙人, 茔石作闸,虽纾民力,其如亏损阴徳,何泽及枯骨者,应不如是。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春正月辛亥,北平布政使司左㕘议。周倬言:「通州白河,北接太山诸河水道,东南至直沽海口,每霖雨时降,水涝泛涨,桥梁頺圯,修筑劳民。其通州旧有粮船六十馀艘,罢运已久,宜改为浮梁于白河之上,以便经行。 十一月已未,命景川侯曹震往四川治道,路震至泸州,按视有枝河通永宁界,凿石削崖,直接其地,以通漕运,复辟陆路作驿舎邮亭,架桥立栈,自茂州一道至松潘,一道至贵州,以达保宁,通陜西,由是往来者便之。明太祖实録。

是年,河决原武县黒阳山,由旧曹县郓城两河口漫过安山,而㑹通河淤,乃自济宁以北陆运至徳州入河《北河续纪》

按此河决而未治也,故次年命舳舻侯朱寿率舟师海运。《河志》。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八月丙戌,命崇山侯李新往溧水县督视有司开胭脂河,上面谕之曰:「两浙赋税,漕运京师,岁实繁浩,一自浙河至丹阳,舍舟登陆,转输甚劳,一自大江溯流而上,风涛之险,覆溺者多,朕甚悯之。今欲自畿甸疏凿河流以通于浙,俾运输者不劳商旅获便,故特命尔往督其事尔。其莅事惟勤,役民勿暴」。新顿首受命而行,暨河成,人皆便之。明太祖实録。崇山侯李新督有司开胭脂河于溧水,西达大江,东通两浙,以济漕运,河成,民甚便之。明史稿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二月丙午,常州府武进县言:本县奔牛、吕城二坝河道浅涩,请浚深以便漕运。从之。明太祖实録。

刘辰,金华人。建文中,知镇江府。濒江田八十馀顷,久沦于水,赋如故,辰请除之京口闸废,转漕者道。新河出江,舟数败,辰修故闸,公私便之。漕河易涸,仰练河益水,三斗门久废,辰修筑之。运舟既通,河下田益稔明史稿

辰知镇江府京口闸废东南漕运,转新河江阴二港以出江,多为风涛阻溺,公乃自京口至吕城百二十里,去淤塞,甃石作坝,修闸门,顺水势之出入,于是公私便之。然漕河源浅易涸,每仰练河以益水,湖有三斗门亦废,公又修筑之三斗,门成,漕运之舟既通,湖下之田益稔,时浙湖转输之民,道其境上,死者为收瘗,疾者给米,命以小舟送出境,頼以活者数百人。永乐元年,以预修国史知故实,赐白金文绮、龙衣,升江西左参政胡俨吏部左侍郎刘公墓志。明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四年壬午。,十一月癸未太宗已登极矣,修常州府武进县剰银河闸。明太宗实録。明太宗永乐元年三月戊戌,渖阳中屯卫军士唐顺言:「卫河之源,出卫辉府辉县西北八里太行山下,其流自县治北经卫辉城,下抵直沽入海,南距河陆路才五十馀里,若开卫河,距黄河百歩置仓,厫受南方所运粮饷,转至卫河交运,公私两便」。上曰:「此策亦是。命廷臣更详议,如议可行,亦俟民力少苏行之。 四月戊午,浚松江、华亭、上海运盐河,金山卫闸港、曹溪、分水港等处。 七月丙申,户部尚书郁新等言:「淮河至黄河,多浅滩跌坡,馈运艰阻。请自淮安用船可载三百石以上者,运入淮河沙河至陈州颍岐口跌坡下,复以浅船可载二百石以上者,运至跌坡,上别以大船载入黄河至八柳树等处,令河南车夫运赴卫河,转输北京」。从之。 九月戊子,修兖州府郯城县,沭、沂二河决口。 十月壬戌,以河道淤塞,革济宁州之耐牢坡、聊城县之周家店、李海务,临清县之临清闸,㑹通闸五坝官。 甲戌,修山东胶州水决堤岸。 十一月丙子,修山东潍县白浪等河决岸。丙申,浚镇江府丹徒县甘露港等处河渠。 闰十一月庚午,浚扬州府江都县𤓰洲坝河道。 十二月已帽,修扬州府江都县永眞沙邉江圩岸《明太宗实録》明太宗永乐二年正月戊申,扬州府髙邮州耆民言:「自州北门至张家沟湖岸,两京之要路、民田之巨防湖,纳天长、盱眙诸水,雨潦涨溢,风波冲决堤岸,每岁修筑,旋复倾圯,阻絶驿路,伤损民田,乞遣人相度,重为修理」。从之。 五月癸丑,修山东邹平县小清河堤岸三百八十四丈。 九月已卯,修顺天府固安县浑河决岸。 十一月癸卯,镇守淮安都指挥施文言:「淮安诸坝舟航往来,每遇天旱,坝下淤浅,重劳人力。近城旧有清江浦二闸,比年坍坏,乞命有司修砌,以便往来」。从之。 浚仪眞清江坝下水港。 丙辰,工部侍郎赵毅等奏,镇江府民言,乙于本处凿山开河,以便漕运,约用九十八万人,数月可成,请遣官验视。上曰:「尔任大臣,顾不能料制其事,而必欲遣人验视耶?数年以来,民困为甚,非有大不得已之事,岂可轻役,且役九十八万人即复用,如许人供给之,骚动数十州县,为百姓植祸矣,岂不殆哉!」毅等惶恐顿首谢,遂寝不行。明太宗实録。明太宗永乐三年三月壬申,修山东歴城县小清河等处水决堤岸。 五月癸亥,淮安府、海州言:「临洪场民岁于管渎场界耕种输作,陆运艰难。州北旧有河上通髙桥,下接临洪,近年淤塞,乞疏浚以便舟楫」。从之。 七月已亥,浚淮安府山阳县运盐河计一十八里。 十一月乙丑,浚淮安府支家河长一万一千九百七十丈。明太宗实録。

明太宗永乐四年八月壬辰,工部言:「吕梁洪霖雨水,决近河路,并圈沟桥一十九丈六尺,宜发民修理」。从之。九月癸亥,扬州府泰州判官黄通理言:「州境旧有运盐官河,每遇霪雨,辄泛溢伤民田宅。乞于普定秦潼河及西溪南仪阡三处各开水口,使下流经兴化、盐城界入海,仍各置闸,以时启闭,永为民利」。从之。 十月已亥,浚苏州府常熟县福山塘计三十六里。 十一月癸亥,戸部言髙邮州东河等处塘岸倾圯江都县刘家圩港淤塞。命有司发民修浚。 十二月丁亥,常州府孟渎河闸官裴让言:「河自兰陵沟北至闸六千三百三十丈,南至奔牛镇一千二百二十丈,年久湮塞,艰于漕运,乞发民疏治」。命右通政张琏发苏、松、镇、江、常州民丁十万浚之。明太宗实録。

明太宗永乐五年二月辛亥,修淮安堤。 庚午,东昌府言卫河堤岸自临清至渡口驿,溃决凡七处,命工部遣官修筑。明太宗实録。

明太宗永乐七年六月癸卯,顺天府固安县言漳河决贺家口伤禾稼,命工部亟遣官修筑。《明太宗实録》。明太宗永乐八年三月己卯,修镇江府丹阳县练河塘。十二月癸卯,苏州府吴江县言:「石塘官路右临太湖左邉松,江南至平望、嘉兴连年土石坍塌桥梁断壊,请及时修理,计用三万七千四百馀人,半月可完。从之,敕通政赵君任督之,务令坚固,毋虚劳民力。明太宗实録。明太宗永乐九年正月丙戌,扬州府髙邮州言:「城北张家沟塘㟁三十里,旧用砖石包砌,防遏甓社等九湖及天长诸水,近因夏雨浸淫,各水暴涨,冲决塘岸九百八十丈,又自张家沟北至宝应县,南至江都县,东至兴化县界,塘岸百馀里,间有坍塌,乞发丁夫如旧修治,皇太子令工部核实修筑。 二月已亥,山东沂州言沭河口水冲决五百三十馀丈,请发民修筑,从之。 庚戌,山东齐东县知县张升言:「境内小清河、纳湖鸡诸山溪涧之水,去岁洪水横汜,陂堰冲决淹没,下固堤、官台等处盐场及青州郡县民田。请浚上流,修堤防,使水由故道」。皇太子令工部速遣官相度修浚。 已未开㑹通河河,自济宁至临清,旧通舟楫,洪武中,沙岸冲决,河道淤塞,故于陆路置八逓运所,每所用民丁三千,车二百馀辆,岁久民困其役。永乐初,屡有言开河便者,上重民力,未许,至是,济宁州同知潘叔正言:「㑹通河道四百五十馀里,至淤塞者三之一,浚而通之,非唯山东之民免转输之劳,实国家无穷之利」。乃命工部尚书宋礼、都督周长往视礼等还,极陈疏浚之便,且言天气和霁,宜及时用工,于是遣侍郎金纯发山东及直隶、徐州民丁,继发应天、镇江等府民丁,并力开浚,民丁皆给粮赏,而蠲其他役及今年田租,命尚书宋礼总督之,遣吏部侍郎周逵以太牢祭山川城隍之神,仍命御史二员监督。 三月壬申,浚扬州府𤓰洲坝河道,及修通江、减水二闸。 庚辰,修苏州至嘉兴石土塘桥路七十馀里,泄水洞百三十一处。 六月辛丑,淮安府沭阳县知县王泰言:「县南沭河,北连山东,南通淮安、洪武间,常疏浚以便转运。今壅塞四十馀里,转输既艰,水复为患,乞于农隙浚治」。从之。乙卯,㑹隙河成河,以汶、泗为源,汶水出宁阳县,泗水出兖州府,至济宁州而合置天井闸以分其流,南流达于淮,而河则其西北流也。由开河过东昌府入临清县,计三百八十五里,深一丈三尺,广三丈二尺,役军夫三十万,用工十旬,蠲租税百一十万二千五百有竒,自济宁至临清置闸十五闸,置官立水,则以时启闭,舟行便之。 八月甲午,浚常州府江阴县青旸等处河道。 壬寅,济宁州同知潘叔正及耆民百三十七人以㑹通河成,诣阙谢恩。上以开河之议,肇自叔正,赐纱衣一袭、钞一锭,耆民人五锭。 庚戌,工部尚书宋礼等百六人开㑹通河毕,还京师。命礼部定赏格。礼部言:「都督周长循私废公,虐害军夫,不当给赏,其馀宜分四等:总督官尚书宋礼等三员,人赏钞二百锭、彩币二表里。续差管事兴安伯徐亨等三员人赏钞百锭、彩币一表里。分遣管工戸部郎中窦竒等五十四员人赏钞四十锭,工部事官蔺芳等三十五员,人赏钞十锭」。命如所定给之。甲寅,巡按北京监察御史朱敏言:「大名等府漳、卫二水决堤岸,淹田禾,请发民修筑」。从之。 戊午,工部尚书宋礼言:「㑹通河,以汶、泗为源,夏秋霖潦泛溢,则马常泊之流亦入焉。汶、泗合流至济宁,分为二河:一入徐州,一入临清,河流浅深,舟楫通塞,系乎泊水之消长。然泊水夏秋有馀,冬春不足,非经理河源及引别水以益之,必有浅涩之患。今汶河上流,自宁阳县堽城闸已筑坝堰,使其水尽入新河。东平州之东境有沙河一道,本汶河支流至十路口,通马常泊,比年流沙淤塞,河口宜趁时开浚。况沙河至十路口故道具存,不必施工,河口当浚者仅三里,河中宜筑堰计百八十丈」。从之。 十一月丁丑,修浙江仁和、海宁、海盐三县土石塘岸万一千一百八十五丈。闰十二月已帽,革常州府武进县之剰银河闸,时河淤塞,已别开孟渎河,故革之《明太宗实録》。宋礼,字大本,永宁人,洪武中,以国子生为山西按察司佥事。永乐二年,拜工部尚书。七年,丁母忧,诏留视事。九年,命开㑹通河,㑹通河者,元至元中,以寿张尹、韩仲晖言,自东平安民山凿河至临清,引汶絶济,属之卫河,为转漕道,然岸狭水浅,不任重载,故终元世海运为多,明初输饷辽东、北平,专用海道。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絶安山湖,㑹通遂淤,成祖初建北京,河海兼运海运,险逺多失亡,而河运则由江淮达阳武,发山西、河南丁夫陆挽至卫辉入河,歴八递运所,民苦其劳,至是,济宁州同知潘叔正上言,旧㑹通河四百五十馀里,淤者乃三之一,浚之便,于是命礼及刑部侍郎金纯、都督周长往治之,至则发山东及徐州、应天、镇江民三十万,蠲租一百十万二千石,有竒二十旬而河成。初,礼以㑹通之源,必资汶水,乃用汶上老人白英策,筑堽城及戴村坝,横亘五里,遏汶流,使无南入洸,而北归海,汇诸泉之水尽出汶上,至南旺中分之为二道,南流接徐、沛十之四,北流达临清十之六。南旺者,地势髙决,其水南北皆注,所谓水脊也。又相地置闸,以时蓄泄,自分水北至临清,地降九十尺,置闸十有七而达于卫,南至沽头,地降百十有六尺,闸二十有一而达于淮。礼又奏浚沙河入马常泊,以益于汶。是年,兴安伯徐亨、工部侍郎蒋廷瓒浚祥符鱼王口,至中滦下,复旧黄河道,命礼兼董之。明年,命相度卫河水患,奏请自魏家湾开支河二,泄水入土河,复自徳州西北开支河一,泄水入旧黄河,使至海丰大沽河入海。帝命俟秋后成之。礼等还京,论漕渠功,礼第一,赐宝镪文绣,以潘叔正首建河议,赐衣及钞,旌其功。 金纯,字徳修,泗州人,国子监生,歴刑部左侍郎。永乐九年命与宋礼同治,㑹通河,又同徐亨、蒋廷瓒浚鱼王口黄河故道。初,太祖用兵梁、晋间,使大将军达开塌场口,通河于泗,又开济宁西耐牢坡,引曹、郓河水以通中原之运,其后故道寖塞。至是纯疏治之。自开封北引水达郓城,入塌场,出谷亭北十里为永通、广运二闸。还,改礼部左侍郎,进礼部尚书。《明史》稿

周长,天长人,从靖难,歴官督府。永乐九年,奉命同宋礼治漕,驻济宁修浚,㑹通河,卒。赠莱阳伯,谥忠毅。潘叔正,仙居人。永乐九年,由太学生任济宁州同知,奏请开漕渠,自济宁抵临清,以通东南漕挽。朝廷嘉之,赐宝镪锦币。《山东全河备考》。是年夏五月甲申,罢筑漳河堤防,先因临漳主簿赵永中言:「去年漳河泛溢,决张固村河口,与釡阳河合流低下,田土悉为汪浸。今若复修堤防,或终决溃,是虚负民力也。乞令沮洳之民,别于漳河之旁,近择髙阜荒地开种」。从之。《河南通志》。

明太宗永乐十年正月已酉,巡按山东监察御史许堪言:「去秋卫河水溢,河岸低洼之处四散漫衍,其时虽略修理,今已复有倒塌者。自临清至直沽,大率皆然。乞敕有司预期修理」。上命工部移文尚书宋礼相度措置。四月庚申,浚北京通流寺四闸河道共一万七百三十七丈。 壬戌,尚书宋礼奏:「近因御史许堪言,卫河水患,命臣相度措置。臣尝因卫辉至直沽,视河岸低薄,非止一处。窃谓若不究其源析其流,但务修筑堤岸,恐水复冲坍,不免连年动劳民力。今欲除患,须定长久之计。臣先视㑹通河至魏家湾与土河相连,宜于彼开二小河以泄于土河,则虽遇水涨,下流卫河,自然无漫衍之患。见已分拨军夫用工,今复视徳州城西北,亦可开泄水小河一道。盖自卫河岸东北至旧黄河一十二里内,五里旧有沟渠,五里系古路,二里系平地。今开通泄水以入旧黄河,则至海丰县大沽河入海,凡四百五十七里,约用军夫三千馀人,十日可完」。上谕工部臣曰:「礼所言诚当,但今农务方兴,可令俟秋成后为之」。 十月甲寅,修山东安丘县红河等处水决堤岸。 戊午,修扬州府海门县捍潮堤岸,县故有堤,东抵海,南并江,延袤百三十馀里,年久决隤。有司奏请修筑,上命平江伯陈瑄督丁夫四十万筑之,计万八千馀丈。 壬申,浚山东平度州、潍县白浪河。 十一月丙戌,修扬州府仪眞县縁江堤岸及浚夹港等处河道。 戊戌,北京行太仆寺卿杨砥言:「吴桥、东光、兴济、交河诸县及天津等卫屯田,雨水决堤伤稼,切见徳州良店驿东南二十五里有黄河故道州南有土河与旧河通,若于二处开河置闸,则水势分可以便民」。时土河已命置闸,上命工部侍郎蔺芳往经理之。徳州东有古黄河,南有鬲津枯河,即枯河也。河间府献县言:「夏雨霖淫,西山暴水冲决,眞定之饶阳、武强、恭俭等处堤岸,渰没田庐,乞集夫修筑」。从之。 丙午,浚镇江府京口、新港、甘露三港达于江。 十二月甲寅,修静海县至青县河堤。 癸亥,保定府、安州奏,大雨决直亭等河口八十九处,计用六千三百人修筑一月可完。上以天气寒冱,命俟春暖筑之。 辛未,湖广华容县言县安津等四十六处水决堤防,伤民禾稼。方今农隙可以修筑,然本县民少未易成功。上曰:「东作在迩亟兴,旁县民丁并力修之」。明太宗实録。

蔺芳,夏县人,从宋礼,治㑹通河,复为工部主事,以礼荐,迁右侍郎。亡何,行太仆卿杨砥言:「吴桥、东光、兴济、交河及天津屯田,雨水决堤伤稼,乞开徳州良店东南黄河故道,以分水势」。复命芳往治之,所经郡邑,有不便民者,辄疏以闻。 杨砥礼部左侍郎,坐巡视河渠失职,降工部主事,歴太仆寺卿。吴桥至天津等卫大水,决堤伤稼,砥请开徳州东南黄河故道及土河,以杀水势,帝命工部侍郎蔺芳经理之明史稿。太祖建都金陵,四方运舟悉由大江,至洪武十三年,海运辽东,以供军饷,文皇肇建北京、江南粮船,一由江入海,出直沽口白河,运至通州,一由江入淮,歴黄河至阳武县,陆运至卫辉府,由卫河运至通州。永乐九年,以济宁州同知潘叔正言,命工部尚书宋礼、都督周长等,发山东丁夫十六万五千浚元㑹通河自济宁至临清三百八十五里,漕舟始达于通州,而永乐十年宋礼以海船造办太迫,议造浅船五百艘,拨运淮、扬、徐、兖等处岁粮一百万石,由㑹通攒运,以补海运一年之数,永乐十三年始罢。皇甫録明纪略。明太宗永乐十一年正月丁亥,苏州府同知柳敬中言:「昆山之太平河,东通大海,西接福兴,河上达杨城湖,为利最博,近年淤塞,旱潦俱不便。今欲疏浚,约用人七万八千四百,计二十五日可完」。上曰:「役久则民劳,迟则妨农,其徵旁近民夫十万亟成之」。 庚子,顺天府保定县言,去年秋淫雨,决河岸五十四处,接文安、大成二县之界,乞以三县民协力修筑,从之。 二月壬戌,修河间府水决堤岸。 三月癸未,应天府言新河口圩岸为风涛冲啮四十馀丈,皇太子命工部修筑。明太宗实録。明太宗永乐十二年八月甲辰,浚淮安府海州城南官河二百四十里。 丁未,修通州三河等处水决堤岸。九月丁帽,修山东聊城县龙湾河及濮州红船口、范县曹村河堤岸。 丙子,顺天府武清县言河决耍儿渡口六百五十馀丈,命工部遣官修筑。 辛已,修凤阳府安丰塘水门十六座及牛角坝至新仓铺倾塌堤岸万三千五百馀丈。 十月甲午,常州府江阴县请浚万岁河及塘泾等河,从之。 十一月辛亥,浚苏州府昆山县太平河。明太宗实録。

是年,平江伯陈瑄请凿徐、吕二洪以通漕运,更于洪口建闸。 按宋元佑四年,京东转运司言:「清河与江浙、淮南诸路相通,因徐州吕梁百歩两洪,湍浅险恶,多壊舟楫、水手牛驴、牵戸盘剥人等,邀阻百端,商贾不行,朝廷已委官度地势穿凿,今若开修月河石堤,上下置闸,以时启闭,通放舟船,实为长利,此即瑄所凿之道,而当时开凿之官,邈不可考。南河全考明太宗永乐十三年二月已已朔,浚扬州府𤓰洲坝河道,一至𤓰州巡检司一,至江口,通六百馀丈。 三月辛亥,山西解州言:「硝池水溢,决豁口等处,流入盐河,盖由姚暹渠、涑水河并流,水道淤塞,乞发民修治」。从之。 五月乙丑,开清江浦河道,凡漕运北京舟至淮安,过坝度淮,以达清河口,挽运者不胜劳。平江伯陈瑄时总漕运故老为瑄言:「淮安城西有管家湖,自湖至淮河鸭陈口,仅二十里,与清河口相直,宜凿河引湖水入淮,以通漕舟」。瑄以闻,遂发军民开河置四闸,曰移风,曰清江,曰福兴、曰新庄。以时启闭,人甚便之。 十二月乙丑,河南彰徳府、磁州言:「今夏多雨,滏、漳二河水溢,漂民庐舎,渰没田稼,间有髙阜,稼亦不实,乞免民间今岁税粮」。从之。明太宗实録。

是年建淮安五坝,运船经坝入淮。 仁字坝义字坝,在新城东门外,东北自城南引湖水抵坝口外,即淮河。遇清江口淤塞,运船经此入淮礼字坝、智字坝、信字坝在新城西门外,西北引湖水抵坝口外,即淮河遇清江口淤塞,则官民商船经此达于淮南河全考》。明太宗永乐十四年正月庚午,东昌府临清县临清坝成,置坝官一员。 四月壬午,设直隶淮安府,山阳县之清河,福兴清河县之新庄,邳州之乾沟,徐州之沽头、上沽头、下沛县之金沟,山东济宁州之谷亭、孟阳泊、鲁桥十闸,置闸官各一员。 五月庚子,修扬州府邵伯镇上、下二闸。明太宗实録。

是年,平江伯陈瑄疏浚故沙河,置闸通舟。 先是,漕至淮安,悉从府东北车坝入淮,逆水行六十里。至是,瑄因宋乔维岳所开沙河旧渠,益加疏治,置闸通舟,逾年而功成,漕人徳之,为立祠焉。南河全考。明太宗永乐十五年五月乙未,遣官巡视北京通州至仪眞河道。明太宗实録。

刘观,都察院左都御史。永乐十五年督浚河漕。十九年巡抚陜西《明史稿》

明太宗永乐十七年秋七月庚申,遣镇逺侯顾兴祖巡视吕梁洪。初,上以洪险隘舟楫,邂逅多倾覆,特命忻城伯赵彛镇徐州,兼理洪道,而彛以贪纵废事,至是复遣兴祖巡视,仍以敕谕彛曰:「朕急于利民,念徐州吕梁洪险厄,命尔兼理,尔乃溺于酒色货贿,坐视民患,恬不究心,得免于罪乎?今姑宥不问,宜改志易行,以盖前愆」。明太宗实録》。

明太宗永乐十九年九月丙寅,修直隶髙邮州新开湖塘岸。 十月丁酉,修浙江海宁等县塘岸。明太宗实録。赵泰,永乐中为常州府同知,浚孟渎、得胜二河,作魏村闸诸所兴筑,民无言劳者。迁工部郎中。奉命塞东昌决河,周忱荐为协同都运,益勤其职。明史稿。永乐二十二年十月辛卯,仁宗巳登极矣。平江伯陈瑄上言七事:「一,苏民力。今天下岁运粮饷,惟湖广、浙江、江西三布政司及直隶苏、松等府,州去北京甚逺,又河道有洪闸坝及浅冻之阻,往复逾岁,所费数倍,正粮上逋公租,下妨农务,皆由于此。乞令运于近便淮安、徐州等处交纳,别令官军接运至北京,如此则民力可苏,而农务不妨」。上览奏,以付翰林,臣曰:「瑄言皆当令所司速行」。明仁宗实録。

行水金鉴巻一百六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