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巻五十八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河水」。
山东曹、单二县俱在黄河北岸。荟蕞云:曹县在山东兖州府曹州南一百里,南有曹山,西南有黄陵冈,元贾鲁开黄河故道始此。明𢎞治中,河决亦于此。南有黄河,嘉靖河决梁靖口,隆庆筑迎溜埽湾,逼近老堤,最为险要,而武家坝尤甚。此坝溃决,则城武、金乡皆成沮洳,且东邻闸河,遏防尤要。西北有贾鲁河,嘉靖前尤为运道,自黄陵冈塞,而此河遂填其南,为大河洪流矣。北有古汜水,黄河之在县境者百二十馀里,其渡口有六:曰武家口、曰曹家口、曰王李口、曰蔚邢口、曰刘家口、曰李家口,皆津要也。旧月堤十有七府,本朝増共二十有二,又坝十有四。 单县在兖州 西南二百十里。南有黄河,自曹县流入,东入丰县岸,长七十里。要本朝顺治初决柳河口,康熙九年,决瞧龙寺单境, 害瞧龙寺石家楼第一,邓家、董家两水口次之。顺治六年,筑瞧龙寺月堤一道御曹境。满河之水今沙淤加髙石家楼拦水坝堤,临河埽塌,故加厚拦水坝。大堤外黄家营庄河岸低洼,黄水暴发,先从此出漕,故于本庄迤东横筑缕水堤一道,以防河患。邓家水口有老堤堤根单薄,故于堤北加幇戗一道,是为单境急务,单河南岸与河南虞城交错,有遥堤二千四百馀丈,久残缺。康熙十九年,合曹州曹县、定陶、单县城武金乡六处徭夫加幇髙厚,又加两月,河引水杀流,河患始弭。然积久倾圮,当未两绸缪也。
上自河南仪封县交界起,由考城县境三十里而入曹县一百四十里而入单县,又六十里出单境而达于江南砀山县,共计二百三十里属兖州府,黄河同知一员管辖。
曹县黄河,自河南考城县东界入境。康熙二十五年,以考城北岸堤工三十里,与曹境相连,应归曹县就近修防。故今所管堤工上自河南仪封县交界起,下至单县交界,止计长一百七十里。设有县丞、主簿、巡检各一员,分管河务。
安陵巡检分管堤工,五十里内归并。考城县临河堤,自仪封县交界起,至戴家楼后,止计长三十里。又自戴家楼后起,至主簿,分管交界,止计长二十里。歴年岁修。内有黄家庄西临河堤一段,长二百六十五丈。冯家厂西临河堤长一百二十二丈,康熙四十一年加幇。 上自张官营后界石起,下至临河堤止格堤一道,长三百九十六丈。康熙三十五年创筑。 上自仪封县交界起,下至黄家水口前里河堤止遥月堤一道,长一千二百五十五丈。康熙三十八年创筑。上自仪封县界石起,下至备堤,止月堤一道,长一千二百丈,歴年岁修。 上自月堤起,下至里河堤,止备堤一道,长一百二十八丈,康熙二十七年创筑。 上自临河堤起,下至备堤,止戗堤一道,长二百九十三丈。 上自临河堤起,下至里河堤止小戗堤一道,长一百一十三丈。 上自黄家水口前起,下至大王庙西止里河堤一道,长九百三十八丈。 上自里河堤起,下至天齐庙西,止月堤一道,长九百四十五丈,上自天齐庙西起,下至杨家道口,止月堤一道,长一千五百一十八丈。 上自关王庙起,下至临河堤,止月堤一道,长五百六十丈。 上自尹家坟起,下至天齐庙西,止月堤一道,长四百七十五丈。 上自唐家水口西起,下至回龙王庙,西止䕶堤一道,长六百九十丈。 上自回龙王庙后起,下至崔家庄,东止月堤一道,长三百七十丈。 上自杨家道口起,下至流通集,西止月堤,长五百五十五丈以上,堤工俱歴年岁修。 上自临河堤起,下至主簿分管止月堤,康熙四十一年修筑。
主簿分管堤工,上自巡检分管交界,髙家庄后起,下至县丞,分管交界李家楼东止,计长七十里,临河堤歴年岁修。 青山庙前月堤上,自十字堤起,下至埽坝止,长一千二十丈。康熙三年创筑。 铜奶奶庙北新补月堤,上自青山庙前月堤起,下至新月堤止,长一千五百五十八丈。康熙三十九年修筑。 铜奶奶庙北遥月堤上,自青山庙前月堤起,下至草楼西,新月堤止长二千七百四十丈。康熙四十年创筑,四十一年又加幇铜奶奶庙,向称极险,虽经添筑月堤,犹不足恃。且刘信庄坍卸㡬至堤根,去此切近,危迫尤甚,故又添筑此堤。 刘信庄月堤上,自临河刘满庄堤起,下至临河旧老堤止长三百五十五丈,歴年岁修。 赵家集西月堤上自新月堤起,下至刘信庄月堤止,长一千一百八丈,内二百九十五丈,康熙四十一年加幇。 草楼前新月堤,上自临河堤起,下至临河,新月堤止,长二千八十八丈,内五百三十丈,康熙四十一年加幇。 鱼鳞月堤上,自临河备堤起,下至遥月堤止,长八百六十丈。康熙二十六年创筑。 曹巴庄庙后遥月堤上,自鱼鳞月堤起,下至杨钊口,月堤止,长二千九百三十丈。康熙二十五年创筑。 杨钊口月堤上,自谢家集南缕水堤起,下至杨钊口缕水堤止,长七百九十二丈,歴年岁修。 黄家奶奶庙后月堤上,自杨钊口月堤起,下至李家楼东临河,堤止长九百四丈,歴年岁修。
县丞分管堤工,上自主簿分管李家楼东交界起,下至单县交界止,计长五十里,临河堤歴年岁修。 梁家楼西月堤上,自临河堤起,下至大大王庙西止,长一千三百二十丈,内六百三十丈,康熙四十一年加幇。 大大王庙东䕶堤上自大大王庙起,下至临河堤止,长二百九十三丈,歴年岁修。 韦家楼后月堤上,自安家庄东起,下至孙家庄东堤岔,止长一千九百八十三丈,内五百六十四丈。康熙四十一年,加幇单县黄河上,自曹县交界起,下至江南砀山县交界,止计长六十里,设有主簿一员,专管河务。临河堤从前原系拦水坝断续不一,惟是险要之处,添设以䕶缕水堤者。后因缕堤之外,拦坝之内,村庄渐稠,防御愈急,遂将各坝接连筑成长堤,名拦水堤。自明季相沿已久,今改名临河堤。俗又称三堤离河三四五六里不等,随河蜿蜒,计长六十里。 上自曹县交界起,由瞧龙寺基而下至头铺,止长一百五丈,系旧堤,康熙三十一年修筑。 南北月堤,自头铺起至峨●殿止,长六百六十丈。此堤专防曹县上流直下之冲溜,最为紧要。康熙四十一年,于岁修案内估修。 峨嵋殿后斜月堤系老堤,长四百二十三丈,未经加修。 《孙家集》:后临河堤,自峨●殿起,至郑家楼前止长七百丈,康熙三十一二三年修筑。 石家楼前临河堤,自郑家楼前起,至董家小庄,后止长一千一百四十六丈,康熙三十五、三十八两年修筑。 石家楼临河堤后,月堤自郑家楼前起,至石家楼东临河堤止,系老堤未经加修。 石家楼后临河堤自董家小庄后起,至董家营月堤西头止,长一百八十五丈。康熙四十一年修筑。 董家水口即董家营后,临河堤自董家营起,至赵家楼前,止长一千四百八十丈,康熙三十三、三十七两年修筑。 董家营、临河堤后,备䕶月堤,自石家楼西起,至邓家林止,长九百二丈。康熙三十三年创筑,三十四年加幇。 赵家楼东南北格堤,南自临河堤起,北至缕水堤止,长三百二十五丈。康熙二十五年创筑,歴年岁修。 格堤迤东临河堤,自格堤头起至黄家庄前,止长五百五十三丈,康熙三十八、三十九两年修筑。 火星庙后九铺迤东临河堤,自本堤起,至郭家庄,前止长二百一丈。康熙四十一年修筑。 桑堌寺后临河堤,自黄家庄起,至邓家庄止,长七百六十五丈,康熙三十七、三十八两年修筑。 邓家水口迤东临河堤,自本堤起,至郭家庄后止,长一千八百一十六丈,歴年岁修。 孟家楼、临河堤后月堤,自孟家楼西起,至孟家楼东止,系逺年老堤,未经加修。 朱王口北临河堤后旧月堤自朱家庄迤西临河堤起,至许家庄东止,系逺年老堤未经加修。 包家瓦房,前临河堤,自十四铺起,至月堤头止,长五百一十丈。康熙四十一年,修筑许家庄前临河堤,自许家庄前起,至姜家庄西止,长六百五丈。康熙四十一年修筑。 杨家楼前临河堤,后修䕶月堤,自杨家楼前起,至郑家店西止,长五百二十丈。康熙三十五年创筑,三十六年加幇。 郑家店前临河堤自郑家店前起,至朱王六坝,西头止,长三百五丈,歴年岁修。 朱王大坝临河堤,自大坝西头起,至大坝东头止,长四百一十五丈。康熙三十二年修筑。 朱王大坝东临河堤,自朱王大坝东头起,至黑龙潭西头,止长九百九十三丈,康熙三十二、三十九两年修筑。 黑龙潭临河堤长五十丈,系逺年老堤,未经加修。 黑龙潭东临河堤,自黑龙潭东起,至江南砀山县交界,止长三百一十丈。康熙三十九年修筑。
缕水堤俗名二堤,离临河堤十里,上自曹县交界起,下至江南丰县交界,止计长五十四里。明时所筑,向为河防首重之堤。嗣将拦水坝筑成临河长堤,则门戸之捍御巳在,临河为重,而缕堤次之矣。然迩年以来,修守不敢稍懈,一有残缺,即督令补筑,屹然仍为重门之障云。
太行堤离缕堤十里,上自曹县交界起,下至江南丰县交界,止计长六十九里。明𢎞治十年,河决黄陵冈,大伤张秋,运道始筑此堤。
曹、单二邑堤工,旧例不动帑金,惟资额设之夫,为数有限,而汛险工长,顾此失彼。且正月集夫,二月兴工,三月间工未就,而桃汛至五六月而伏水发,七八月而秋水溢,时时可虑在在须防,固工程而严守御司事者所当加意者也。
江南徐州黄河荟蕞云:黄河入河南,与沁汴,或分或合,明初分六道出荥阳者,至寿张入淮,出祥符者至怀逺入淮,出长垣者至阳榖入漕,出归徳者至宿迁入漕,出仪封者,由新集赵家圈经萧北至徐小浮桥入漕,此河流经徐之始也。治水筌蹄云:嘉靖六年以前,黄河分为六道,其两道由河南、凤、泗入淮,其四道由小浮桥、飞云桥、大小溜沟入河,时则开归徐、沛,利害相当。今开归、沛诸流俱湮,全河悉经徐州一道,则开归、沛之患纾,而徐、邳之患博,其不两利,亦不能两害者,势也。 河在徐州,土人呼为汴河,又名沁河,又名小黄河。按漕河志,河居中,汴居南,沁居北,河南徙则与汴合,北徙则与沁合,故此河之名有三。今沁水久不达,唯河合于汴尔。汴由西来,势甚湍悍,迤州城之东北与泗水合,故称汴泗交流,而河徙西北,出秦沟流至州城东南而下,则其名亦不可混矣。 黄楼在州城东门上,宋苏轼建。按苏辙黄楼赋序曰:熙宁十年七月乙丑,河决于澶渊,东流钜野,北溢于济,南溢于泗。八月戊戌,水及彭城。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水未至,使民具畚锸,蓄土石,积刍茭,完窒隙穴以为备。自戊戌至九月戊辰,水及城下者二丈八尺,雨昼夜不止,子瞻衣䙝履屦,庐于城上,调急走发禁卒以从事,令民毋得窃出,以身率之,城得不溃。水既涸,乃请増筑徐城相水之冲以堤防之,于是即城之东门为大楼,垩以黄土,曰:土能胜水,徐人相劝成之。今城之东角尚有黄楼,葢后人踵而为之,然非其旧矣。 徐、吕二洪,古称最险。自永乐中陈瑄凿洪通漕,各设分司,官治洪事,至嘉靖间,分司主事陈穆、陈洪范相继凿石平之,行者遂若履坦道矣。
南岸上自河南虞城县交界起,下至灵璧县交界止,计程二百六十里,北岸上自山东单县交界起,下至邳州交界,止计程二百七十一里,设徐属河务,同知管里修防。其汛六:在南岸,曰砀山县,汛萧县汛。荟蕞云:砀山县在江南徐州西北一百七十里,县治在芒砀山之阳山,在河南永城县界。黄河绕县西北五十里,东北二十里,与虞城县接界。南郭外有新汇泽,河徙而成,南北可二十里,东西四十馀里,经冬不竭。明隆庆二年,知县戴伟凿渠,疏泄寻湮。六年,知县王廷卿更开新渠,以苏昏垫,有陈霜口,河由虞城县至汪家口分为二,汗漫若湖。明嘉靖二十六年,知县王绍元于汪家口筑堤一道,又为月堤顺水堤。然砀山地势洼仰,低下,屡经水患,地浮淤沙,虽节经疏凿,遇涨率易,故河渠之名,变迁不常。 萧县在徐州西三十里,县治在三台山之阳,黄河自砀山县杨村口始入县东百里许,至于州界,迁徙无常,水患频仍。康熙十七年,总河靳创建沿河遥堤格堤及迎水坝甚有利益,其遥堤由杨村口入县之邵家套,及徐州顺河集,复至县之大柳树田家楼、郝家集及北城杨家庄接徐界而东。其格堤南自东镇店旧长堤起,北至旧缕堤,止障水,南下毛城铺入闸,萧无水患,全赖此堤。其迎水一坝在田家楼,缕水归河,又利导之宜也。诚能修防坚固,不独萧无水患,而下流亦无波及之虞矣。
徐州郭工汛、徐州小店汛在北岸,曰丰砀汛。荟蕞云:丰县在徐州西北百五十里,南至砀山县七十里,至萧县六十里。黄河在县南五里许,土人呼为浊河,一名白羊。明嘉靖五年河决城䧟,荡然无存,知县髙禄遂迁县治于东南,华山居焉。三十一年,知县徐蓂复还旧治。万歴三十年,河决朱旺口,县当正冲,洚涧殷流,几与堤平。知县戴一松防守维勤,益修缮旧堤,加阔而髙,至今赖以捍御。
徐州大坝汛砀山县汛,自虞城县交界起至萧县交界止,缕堤长一万四千四百一十七丈,计程八十里,自虞城县交界起,至毛城铺止,旧有缕堤长一万五百六十丈八尺,内近毛城铺山石闸一段,长一千五百四十丈,康熙二十三年修筑。
自毛城铺石闸起至萧县界止缕堤,长三千八百五十六丈,康熙二十三年修筑。
毛城铺小石闸一座,大石坝一座,俱康熙三十三年建伏,秋黄涨由此出小神湖。康熙三十九、四十年,河身渐深,水不过闸,惟四十一年异涨之水出闸,定国寺旧险工,今因河势北徙,停修。
定国寺月堤长一千九十丈。康熙三十八年,创筑萧县汛,自砀山县交界起,至徐州交界,止缕堤,长一万一千六百八十九丈,计程六十五里。康熙二十三年修筑,内有卑薄处,三十八年又加幇。 东镇口格堤长八百六十四丈,康熙十九年,创筑格堤,北有大横堤格堤,南有小横堤,皆旧废堤。河防杂说云:黄河南岸上自砀山县毛城铺起,下至徐州城止,虽原有遥堤一道,然近者离河五七里,逺者离河二三十里,其间地势髙洼不等,毎于伏秋异涨之时,河水必从洼处出漕,直灌堤根,自顺治初,豫省荆隆口溃,决全黄北泻之后,下流河身处处垫髙,彼时虽竭力堵塞,而河底之深,究不能复前此之旧,又黄河消长无定,长则出漕,消则归漕,方其出漕之时,挟沙而漫,迨水落归漕而沙留于岸,是以近河滩地每为淤垫,较之二三十里外,原旧筑堤之地,竟髙五七尺或丈馀不等,故直灌堤根之水,不一二日而水髙于堤少洼之处,漫溢成缺,岁岁然也。不知此水下注,不特凤、徐、淮属州县,毎被漫淹,而其水全归洪泽湖,撼击髙家堰,髙堰一有不支,则全淮东泻黄蹑其后,而清口淤运河垫,清水潭等工皆不可保矣!是徐州以上砀萧黄河南岸堤工,虽与运道隔逺,而实与运道相闗甚切也。康熙十九年,于近河髙滩之上,已筑缕堤一道,约长一万八千馀丈,固可免十一州县之水灾,但属卑矮,不足以御非常,异涨更须幇筑髙厚,务期坚实,又于萧县东镇店地方筑格堤一道,约长八百馀丈,有此一堤,虽遇异涨,自有重门之障,溃决之患,永可免矣。
徐州郭工汛,自萧县交界起,至徐州三山头,止计程六十六里。
自萧县交界起,至徐州王家山止缕堤,长三千四百五十八丈。康熙二十三年修筑,内有单薄处,三十八年又加幇。
王家山天然石闸一座,康熙二十三年建,以泄黄涨,自三十九年至今,河底渐深,水不过闸十八里,屯东西两头各天然石闸一座。康熙二十三年修筑。
自苖家山起至冰雹山止,缕堤长一千五十丈,康熙三十八年创筑。
自韩家山起,至段家庄西头,止旧有民修堤,长四百九十三丈,康熙三十八年加幇。
韩家山南山沟中旧有民筑土堰,长七十三丈,康熙三十八年加幇。
韩家山堤工,因黄河上湾溜水南射,逼近堤根,内邻石狗湖,地势卑下,最闗𦂳要。康熙三十九年,创筑月堤,自杨家楼起,至段家庄止,长四百五丈,以为重门之障。
段家庄旧险工,康熙三十九年,于对岸沙觜挑挖引河,大溜下徙。
郭家觜险工,因黄水自西南直射北岸苏家山,触激山根,折奔南岸,以致郭家觜、奶奶庙一带,正当大溜顶冲。歴年以来,大溜或由奶奶庙之上,或由奶奶庙之下,忽东忽西,迁徙无常。康熙三十九年,臣鹏翮勘阅形势,逼近徐城,最为紧要。 题请建修石岸,长五百三十九丈三尺,现在修砌。四十年,置铁犀一座于堤上以镇水。
自云龙山黄茆冈起,至徐州西关街栅栏门,止苏堤,长六百三十八丈,康熙三十八年修筑,《徐州志》载:苏轼御水,筑东南长堤,起戏马台,属于城,天启甲子,河决城溃,堤仅存一线,今土人所称苏堤,又在城西南,自黄茒冈属城西闗,与志不同,意当日水消之后,轼又尝筑堤为备,而志考之,未详与戏马台在城南里许,髙数十仞,广袤数百步,昔项羽因山筑台以观戏马,宋武帝为宋公时在彭城,九月九日出游戏马台是也
徐州旧有䕶城石岸,长五百一十五丈,康熙三十六年,加髙三尺六寸,又挡军墙南渡口,长一十二丈九尺,三十六年创砌。河防杂说》云:徐州州城以上,砀、丰、萧、徐四州县,黄河南北两岸,虽经新筑缕堤,然自河底垫髙以来,徐州治城卑如釡底,而人烟凑集,紧贴河邉河身寛不过六七十丈,束水至急,若不于上流稍留宣泄之地,则一逢异涨,势必灌淹州城,民社仓库俱为泽国矣。今于砀山县南岸毛城铺地方建三十丈,寛减水石坝一座,又于徐州北岸大谷山地方建三十丈,寛减水石坝一座,使上流虽遇十分异涨,而先于南岸毛城铺减去半分,再于北岸大谷山减去半分,方可少杀其势,而徐城可保无虞矣。其所减之水,先贮砀山县南岸之小神湖内,逐渐流入濉河,由归仁堤减水坝归入洪泽湖,此系逐渐宣泄之水,与漫决奔腾之势不同,不足为髙堰各工之患也。若欲尽善,又须于萧县黄河南岸北自旧缕堤起,南至东镇口,止筑格堤一道,约长八百六十馀丈,所以束毛城铺减下之水,并上流各处汇归雨水,亦使暂住小神湖内。其小神湖乃系堤里洼地,雨多则积水成湖,亢旱则乾涸成地。今贮减下之水,分流南泄,既杀其奔腾之势,亦无害于小神湖,自可永无冲决之虞矣。
下洪奎山店堤一道,长一百二十七丈,向系民修其戗堤,康熙三十七年幇筑此堤,外临黄河内傍支河最为险要。三十八年,改挑支河二百丈,以保堤工。自七里沟接奎山店堤起,至三山头止遥堤,长一千四百九十丈,内接奎山店堤长二百二丈,康熙三十七年加幇。又接奎山店堤戗堤,长二十九丈,三十八年筑,又卑薄处,三十八年加幇。
徐州小店汛,自三山头起,至灵璧县交界,止缕堤,长八千八百六十丈,计程四十九里。康熙二十三年修筑。
潘家马路岁修险工,长六十四丈。康熙四十年间,因对岸新生鸡心滩大溜,埽湾崖岸坍塌,遂成险工。杨横庄岁修险工长四百三十五丈,埽台长四百一十四丈。康熙三十七年加幇。
杨横庄挑水坝西雁翅,岁修险工,长四十二丈,杨横庄月堤长三千四百三十六丈,康熙三十一年修筑。
曹家庄抢修险工,长八十六丈。曹家庄月堤长四百六丈。康熙三十八年,创筑潘家、马路、杨横庄、曹家庄三险工相连。北岸沙觜逼溜顶冲,康熙四十年内遵。
㫖取直于北岸,开挖引河一道,长一千八十丈,引水东下,以杀其势。
杨家洼岁修险工,长三百二十三丈,埽台长三百五丈。康熙三十六年加幇。
杨家洼月堤长七百二十丈。康熙三十八年,创筑韩坝旧险工月,堤长三百五十六丈。康熙三十八年修筑。
小店岁修险工,长三百一十丈《河防杂说》云:「小店受顶冲大溜,葢其水受长樊大坝折而来南者也。下埽修防,歴年已久,幸河势不变,故得无恙」。
。小店月堤二道,一长三百九十丈。康熙三十六年修筑,一长三百六十丈。三十六年,因河势下徙,创筑自小店迤东起,至灵璧县界,止有民筑临河子堤,长四千五十三丈。
丰、砀汛自单县交界起,至徐州李道华家楼止缕堤,长一万三千一百九十三丈二尺,计程七十三里。河防杂说云:黄河北岸有原有旧遥堤者,有原无旧遥堤者,无堤之处固不待言,而有堤之处,俱离河三四十里,不足以资束水,故于单县界起下。至徐州李道华楼,止筑缕堤一道,此足以障意外之水矣。其李道华楼以下,地势稍髙,可以不必筑堤,设遇百分异涨之年,虽有毛城铺、大谷山两坝宣泄,倘去不及,又藉此无堤之地以宣泄之,庶一切堤工与徐州治城俱可,永保无患矣。
自单县交界起,至吴家寨止,旧有民修缕堤,长一千丈,康熙三十八年加幇。
自呉家寨起至李道华家楼止缕堤,长一万二千一百九十三丈。康熙二十三年修筑卑薄处,三十八年加幇。
吴家庄抢修险工,长一百二十五丈五尺。此工向系岁修,因康熙三十九年于上坝头筑迎水坝一座,迎挑水势,使大溜向南,又于对岸挖去滩觜,以顺其流,险工渐平,四十年遂改为抢修。
谷家庄岁修险工,长一百八十五丈。谷家庄即在吴家庄之下。康熙三十九年九月闲,全黄直射此工堤岸坍塌一百七十馀丈,危险异常,将此工题入岁修。吴家庄谷家庄,险工相连。康熙三十九年,加幇埽台长二百四十八丈,又筑月堤,长九百四十三丈。徐州大坝汛,自李道华家楼起,至邳州交界止,计程一百九十八里。
自李道华家楼至苏家山无堤之处,计九十里,盖因黄河上游寛阔,而徐城以下窄狭,一遇大涨,即难容受,故从来不议筑使漫溢之水,从冈头、湖荆山口辗转入于运河也。
自大谷山起,至苏家山止堤,长四百四十七丈。康熙三十八年修筑,内有大谷山石坝一座,苏家山石闸一座俱二十三年建,以泄黄水异涨。
自陡山起,至子房山止缕堤,长一千三百一十五丈。康熙三十八年修筑,内有镇口闸一座,今沙淤。黄山口民修小堰,长九十丈。康熙三十八年加幇自华家楼起,至长山头,止民修堤,长一千九百六十丈。康熙三十八年,加幇卑薄处内狼矢沟,岁修险工,长二百五丈。
狼矢沟月,堤长八百丈,康熙二十五年修筑,自闗王庙起,至大坝上坝头,止民修堤,长五百九十五丈。
长樊大坝,岁修险工一段,长三百二十丈。大坝险工,旧有月堤,长四百九十丈,自大坝尾起,至王家山,止民修堤,长九百八十丈。自王家山起,至出头山,止天生土坝,长九十六丈。 自九山起,至出头山,止遥堤长一千六百八十九丈,为大坝险工重门之障。康熙三十八年修筑。河防杂说》云:黄河过徐州二十里,折而往北,遂成长樊大坝,险工四百五十五丈。此工内系洼区,大溜顶冲,最为险急,设有疏失,则滕、峄、邳、宿运河俱成平陆矣。虽岁岁下埽未尝少弛,然非久逺之计,须于九山出头山之中,创筑遥堤一道,以防意外之虞,此为重门之障,不可不加意也。
自董家山起,至卢家山止遥堤,长一百八十二丈。康熙十九年创筑。
自卢家山起至邳州界,止遥堤,长一千四百八十二丈,康熙十九年创筑以上俱张文端《治河书以靳文襄公治河书》云:「自徐、邳 至海口,千有馀里,险工甚多,有昔险而今平者,亦有昔平而今险者,盖河道变迁,冲刷不常之所致也。前代河患在北,其险多在开封、大名、河间、东兖间,今河患在南,开封所属,唯荥泽北门一险,当岁加埽土以防之,东省唯曹县傅家集一险向,挑引河尚未成,此河一成,便可变险为平,若江南则自徐州以下,险工不可屈指,详记之,冀后此司河者加之意焉。处徐州南岸险工三:曰郭家觜,乃治西南䕶城堤,尽 ,曰杨家洼,在长樊大坝南,曰小庄在杨家洼东,其北岸险工曰长樊大坝, 河防杂说云:徐州城东黄河北岸狄家山向有涵洞小闸一座,并两头废堤,今议欲筑堤一道,不知此系山冈老土黄河异涨之时,听其漫流,由山后小河经邳州彭家河入运河,谅不至成患,若一经筑堤,则束水不泄,邳州一带工程未免担险,愚意不复筑堤,听其为天,然减水坝可也。徐州北岸花山一带,原属卑洼之区,向来漫水,自康熙十六年引动,大溜㡬至夺河,其水漫淹邳、宿两处,田地由骆马湖仍入黄河,迨至十九年春夏之间,下埽堵筑断流,又于董家山起歴龎家山至邳州工界,止动帑创筑遥堤一千六百六十馀丈,以为经久保障,年来宿民稍稍受益,两邳地亦涸出甚多矣。
行水金鉴巻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