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一百二

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巻一百二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运河水

兖州闸已见前至元二十七年四月,都漕运副使马之贞言,准山东东西道宣慰使司牒文相视兖州闸堰事,先于至元十二年,䝉丞相巴延访问自江淮逹大都河道,之贞乃言宋、金以来,汶、泗相通河道,郭都水按视,可以通漕。于二十年,中书省奏准,委兵部李尚书等开凿,拟修石闸十四。二十一年,省委之贞与尚监察等同相视,拟修石闸八、石堰。二、除已修毕外,有石闸一、石堰一、堈城石堰,一至今未修。据济州以南,徐、邳沿河撁道桥梁,二十二年添立邳州水站,移文沿河州县,修治已完。二十三年,调之贞充漕运副使,委管闸接放纲船,沿河撁道元无崩损去处,在前年例,当麻麦盛时,差官修理撁道,督责地主割刈麻麦,并滕州开决稻堰泗源磨堰,差人于吕梁百步等谼及济州闸,监督江淮纲运船只,过谼出闸,不令阻滞。客旅茍取钱物,据新开㑹通并济州汶、泗相通河,非自然长流河道,于兖州立闸堰,约泗水西流堈城立闸堰,分汶水入河南,㑹于济州,以六闸撙节水势,启闭通放舟楫,南通淮、泗,以入新开㑹通河。至于通州。近去岁四月,江淮都漕运使司言:本司粮运经济河至东阿交割,前者济州运司不时移文濒河官司,修治撁道,若有缓急处所,正官取招呈省路,经歴县逹噜噶齐以下就便断罪。今济州漕司革罢,其河道拨属都漕运司管领。本司粮运未到东阿,凡有阻滞,并是本司迟慢。迤南河道,从此无人管领,不时水势泛溢,堤岸摧塌,涩滞河道。又济州闸,前济州运司正官亲临监视,其押纲船户不敢分争,即日各处官司差人管领,与纲官船户各无统摄,争要水势及搀越过闸,互相殴打,以致损壊船只,浸没官粮。拟将东阿河道拨付江淮都漕运司提调管领,庶几不误粮运,都省准焉。又准江淮都漕运司副使言,除委官看管闸堰外,据汶泗堈城二闸一堰,泗河兖州闸堰济州城南闸,乃㑹通河上源之喉衿,去岁流水冲壊堈城、汶河土堰,兖州、泗河土堰,必须移文兖州、泰安州差夫修闭,又被涨水冲破梁山一带堤堰,走泄水势,通入旧河,以致新河水小涩粮船,乞移文断事等官,转下东平路修闭,上流拨属江淮漕运司下流属之贞管领。若已后新河水小,直下济州监闸官并泰安、兖州、东平修理,据兖州石闸一所,石堰一道,堈城石闸一道,合用材物已行措置完备,必须修理,虽初经、之贞相视㑹计,即令不𨽻管领,乞移文江、淮漕司修治。其泰安州堈城、安梁山一带堤岸,济州闸等处虽是拨属江淮漕司,今后倘若水涨,冲壊堤堰,亦乞照㑹东平、济宁、泰安,如承文字,亦仰奉行。又东阿、须城界安山闸为粮船不由旧河来往,江淮所委监闸官已去,目今无人看管,必须之贞修理,以此权委人守焉。元史河渠志:济州河者,新开以通漕运也。世祖至元十七年七月,耿叅政、阿里尚书奏,为姚演言开河事,令阿哈穆特与耆旧臣集议,以钞万锭为佣直,仍给粮食,世祖从之。十八年九月,中书丞相和尔果斯等奏:姚总管等言,请免益都、淄莱、宁海三州一岁赋入折佣直,以为开河之用。平章阿哈穆特与诸老臣议,以为一岁民赋虽多,较之官给佣直,行之甚便,遂从之。十月,和尔果斯等奏安巴苏所开河经济州,而其地又有一河,傍有民田,开之甚便。臣等议,若开此河,阿八失所管一方屯田,宜移之他处,不阻水势。世祖令移之。十二月,差鄂罗齐、刘都水及精算数者一人,给宣差印,往济州定开河夫役,令大名、卫州新附军亦往助工。三十一年,御史台言:「胶莱海道浅涩,不能行舟。台官伊苏特穆尔奏:安巴苏所开河省遣雅伊密实来,谓漕船泛河则失少,泛海则损多。既而漕臣曩嘉岱、万户孙伟又言漕海舟疾且便,右丞玛哈丹又奏鄂诺鄂诺岱凡三移文,言安巴苏所开河益少损多,不便转漕水手军人二万,舟千艘,见闲不用,如得之,可岁漕百万石。昨奉㫖,候䝉古台来共议海道便,则安巴、苏河可废。今䝉古台已自海道运粮回,有一二南人自愿运粮万石,已许之。曩嘉岱孙万户,复请用军验试海运,省院官暨众议安巴苏河所用水手五千、军五千、船千艘,畀扬州省教习漕运。今拟以此水手军人就用平滦船,从利津海漕运」。世祖从之,安巴苏所开河遂废。元史河渠志。

扬州运河,宋时尝设军疏涤世祖取宋之后,河渐壅塞,至元末年,江淮行省尝以为言,虽有㫖浚治,有司奉行,未见实效。仁宗延佑四年十一月,两淮运司言盐课甚重,运河浅涩无源,止仰天雨,请加修治。明年二月,中书移文河南省,选官洎运司有司官相视,㑹计工程费用,于是河南行省委都事张奉政及淮东道宣慰司官、运司官,㑹州县仓场官徧歴巡视,集议河长二千三百五十里,有司差濒河有田之家,雇倩丁夫,开修一千八百六十九里仓场,盐司不妨办课,协济有司开修四百八十二里,运司言:「近岁课额増多,而船灶反日益贫苦,宜令有司通行修治,省减官钱。省臣奏准,诸色户内顾募丁夫万人,日支盐粮钱二两,计用钞二万锭,于运司盐课及减驳船钱内支用,差官与都水监、河南行省、淮东宣慰司官专董其事,廉访司体察,枢密院遣官镇遏,乘农隙并工疏治。元史河渠志。

练湖在镇江,元有江南之后,豪势之家于湖中筑堤围田耕种,侵占既广,不足受水,遂致泛溢。世祖末年,叅政谙达拉奏请依宋例,委人提调疏治,其侵占者,验畆加赋。至治三年十二月,省臣奏:「江浙行省言,镇江运河全藉练湖之水为上源,官司漕运,供亿京师,及商贾贩载,农民来往,其舟楫莫不由此。宋时专设人夫,以时修浚练湖,潴蓄潦水,若运河浅阻,开放湖水一寸,则可添河水一尺。近年淤浅,舟楫不通,凡有官物,差民运递,甚为不便。委官相视疏治运河自镇江路至吕城坝,长百三十一里,计役夫万五百十三人,六十日可毕。又用三千馀人浚涤练湖,九十日可完,人日支粮三升、中统钞一两。行省、行台分官监督,所用船物,今岁预备来春兴工,合行事宜,依江浙行省所拟。既得㫖都省移文江浙行省,委叅政董中奉率合属正官亲临督役,于是董中奉言:所委前都水少监、崇明州知州任奉政、镇江路总管毛中议等,议练湖运河,此非一事,宜依假山诸湖农民取泥之法,用船千艘,船三人,用竹䈒捞取淤泥,日可三载,月计九万载,三月之间,通取二十七万载,就用所取泥。増筑湖岸,自镇江在城程公坝,至常州武进县吕城坝河长百三十一里一百四十六步,拟开河面阔五丈,底阔三丈,深四尺,与见有水二尺,可积深六尺,所役夫于平江、镇江、常州、江阴州,又建康路所辖溧阳州田多上戸内差倩,若浚湖开河,二役并兴,卒难办集,宜趁农隙,先开运河,工毕就浚练。湖省准所言,与都事王征事等,于泰定元年正月至镇江丹阳县洎各监工官,沿湖相视上湖沙冈黄土下湖茭根丛杂,泥亦坚硬,不可䈒取,又议两役并兴,相离三百馀里,往来监督,供给为难,愿以所督夫一万三千五百十二人,先开运河,期四十七日毕,次浚练湖,二十日可完。继有江南行台侍御史及浙西廉访司副使俱至,乃议首事运河,备文咨禀,遂于是月十七日入役。二月十八日,省臣奏开浚运河、练湖重役也,宜依行省所议,仍令便宜从事。后各监工官言:已分运河作三坝,依原料深阔丈尺开浚,至三月四日工毕。数内平江昆山、嘉定二州实役二十六日,常熟、呉江二州,长洲、呉县实役二十八日馀,皆役三十日,已于三月七日积水行舟。又监修练湖官言:「任奉议指划元料,増筑堤堰及旧有土基,共増阔一丈二尺,平面至髙底滩脚増筑共量斜髙二丈五尺,依中堰西石䃮东旧堤卧羊滩修筑如旧,堤髙阔已及所料之,上者遇有崩缺,修筑合完,中堰西石䃮至五百婆堤西上増髙土一尺,有缺亦补之。五百婆堤至马林桥堤,水势稍缓,不须修治,其堤底间有渗漏者窒塞之。三月六日破土,九日入役,至十一日工毕,实役三日,归勘任少监元料开运河夫万五百十三人,六十日毕,浚练湖夫三千人。九十日毕,人日支钞一两、米三升,共该钞万八千一十四锭二十两、米二万七千二十一石六斗,实征夫万三千五百十二人共役,三十三日支钞八千六百七十九锭三十六两、粮万三千十九石五斗八升,比附元料省钞九千三百三十四锭三十四两、粮万四千二石二升。其练湖未毕,相视地形水势再议」。叅政董中奉又言:「练湖旧有湖兵四十三人,添补五十七名共百人,于本路州县苗粮三石之下、二石之上差充,专任修筑湖岸,设提领二员、壕寨二人、司吏三人,于有出身人内选用」。工部议:「练湖所设提领人等印信,即同湖兵,宜咨本省徧行议拟。又镇江路言:「运河、练湖今已开浚,若不设法闗防,徒劳民力。除闗本路逹噜噶齐、乌鲁斯哈雅总治其事,同知哈克伞、知事程郇专管启闭斗门行省」。从之。元史河渠志。元宪宗三年癸丑,即宋理宗寳佑元年。世祖募民受盐入粟,转漕嘉陵。元史世祖本纪。

元宪宗四年甲寅即宋理宗寳佑二年,张柔移镇亳州,以涡水北隘浅不可舟,军既病涉,曹、濮、魏博粟皆不至,乃筑甬路自亳抵汴堤百二十里,流深而不能筑,复为桥十五,或广八十尺,横以二堡戍之《元史宪宗本纪》元宪宗五年乙帽即宋理宗寳佑三年。秋九月,张柔㑹大帅于符离,以百丈口为宋往来之道,可容万艘,遂筑甬道,自亳而南六十馀里,中为横江堡,又以路东六十里皆水,可致宋舟,乃立栅水中,唯密置侦逻于所逹之路,由是鹿邑、宁陵、考柘、楚丘、南顿无宋患,陈、蔡、颍息皆通矣。《元史宪宗本纪》

元世祖中统二年即宋理宗景定元年。秋七月辛已,命西京宣抚司造船备西夏漕运。 八月甲寅,敕西京运粮于沙井、北京运粮于鱼儿泊。 九月丙子,敕今岁田租输沿河近仓,官为转漕,不可劳民。元史世祖本纪元世祖中统三年,即宋理宗景定二年。夏四月辛帽,修河中禹庙,赐名建极宫。 八月已丑,郭守敬请开玉泉水以通漕运,从之。《元史世祖本纪》。守敬,字若思,邢台人,从刘秉忠学。中统三年,用荐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其一,中都旧漕河,东至通州,引玉泉水以通舟,岁可省雇车钱六万缗,通州以南,于蔺榆河口径直开引,由蒙村跳梁,务至杨村还河,以避浮鸡●盘浅风浪逺转之患。其二,顺徳逹泉,引入城中,分为三渠,灌城东地。其三,顺徳沣河,东至古任城,失其故道,没民田千三百馀顷,此水开修成河,其田即可耕种,自小王村经滹沱合入御河,通行舟筏。其四,磁州东北滏、漳二水合流处,引水由滏阳、邯郸、洺州、永年,下经鸡泽,合入沣河,可灌田三千馀顷,其五懐孟沁河,虽浇灌,犹有漏堰,馀水东与丹河馀水相合,引东流至武陟县北,合入御河,可灌田二千馀顷。其六,黄河自孟州西开引,少分一渠,经由新旧孟州中间,顺河古岸下至温县南,复入大河,其间亦可灌田二千馀顷,毎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授提举诸路河渠。四年,加授银符、副河渠使。至元元年,从张文谦行省西夏。先是,古渠在中兴者一名唐来,其长四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十里,他州正渠十,皆长二百里,支渠大小六十八,灌田九万馀顷,兵乱以来,废壊淤浅,守敬更立闸堰,皆复其旧。二年,授都水少监,守敬言:「舟自中兴沿河四昼夜至东胜,可通漕运,及见查泊乌梁海古渠甚多,宜加修理。又言:「金时自燕京之西麻峪村分引卢沟一支东流,穿西山而出,是谓金口。其水自金口以东,燕京以北,灌田若干顷,其利不可胜计。兵兴以来,典守者惧有所失,因以大石塞之。今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又言:当于金口西预开减水口西南还大河,令其深广,以防涨水突入之患。帝善之。十二年,丞相巴延南征,议立水站,命守敬行视河北、山东可通舟者,为图奏之。二十八年,守敬陈水利十有一事:其一大都运粮河,不用一畆泉旧源,别引北山白浮泉水西折而南,经瓮山泊,自西水门入城,环汇于积水潭,复东折而南,出南水门,合入旧运粮河,毎十里置一闸,北至通州,凡为闸七,距里许,上重置斗门,互为提阏,以过舟止水。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于是复置都水监,俾守敬领之,帝命丞相以下皆亲畚锸倡工,待守敬指授而后行事。先是,通州至大都,陆运官粮岁若干万石,方秋霖雨,驴畜死者不可胜计,至是皆罢。帝还自上都,过积水潭,见舳舻蔽水大恱,名曰通惠河,赐守敬钞万二千五百贯,仍以旧职兼提调通惠河漕运事。守敬又言,于澄清闸稍东引水与北坝河接,且立闸丽正门西,令舟楫得环城往来,志不就而罢。三十一年,拜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大徳二年,召守敬至上都,议开铁幡竿渠,守敬奏山水频年暴下,非大为渠堰,广五七十步不可。执政吝于工费,以其言为过,缩其广三之一。明年,大雨,山水注下渠不能容,漂没人畜庐帐,几犯行殿。成宗谓宰执曰:「郭太史,神人也,惜其言不用耳」。延佑三年,卒。元史郭守敬传:郭守敬奉诏兴水利,上自昌平县白浮村引神山泉西折而南,过双塔、榆河、一畆、玉泉诸水,经瓮山泊,至西水门入都城,按神山、白浮皆在州之东南,地势西髙东下,守敬乃能引之而西,是不可晓。顾炎武昌平山水记元世祖至元元年,即宋理宗景定五年。二月壬子,发北京都元帅阿海所领军疏双塔漕渠。 四月戊申,以彰徳、洺磁路引彰滏、洹水灌田,致御河浅涩,盐运不通,塞分渠以复水势。 五月乙亥,诏遣苏尔廸延、郭守敬行视西夏河渠,俾具图来上。元史世祖本纪。

元世祖至元二年即宋度宗咸淳元年,十二月戊辰,命选善水者一人,沿黄河计水程逹东胜,可通漕运,驰驿以闻。 六月辛已,大霖雨,自是日至癸已不止。京师、河南、北水溢,御河、沁河、浑河水溢,没人畜庐舎甚众。 秋七月已亥,漳河泛溢,至广平城下。《元史世祖本纪》元世祖至元三年六月,卫辉淫雨,至七月,丹、沁二河泛涨,与城西御河通流,平地深二丈馀,漂没人民房舎田禾甚众,民皆栖于树木。郡守僧家奴以舟载饭食之,移老弱居城头,日给粮饷,月馀水方退。 十一月戊戌,濒御河,立漕仓。 十二月丁亥,凿金口导卢沟水,以漕西山木石。元史世祖本纪。

元世祖至元六年十二月戊子,筑东安浑河堤《元史世祖本纪》。元世祖至元七年三月丙辰,浚武县御河《元史世祖本纪》。朱文英知平乡县。至元七年,奉命开南和之澧河,将通漕渠,文英相视地形曰:「此濡湿之地,农事方殷,安可夺有用之功,以兴无益之务乎?」慨然言之于总府,遂罢役去官。后邑人思之,刻石颂徳《畿辅通志》。元世祖至元九年十月乙未,筑浑河堤《元史世祖本纪》。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正月甲午,穿济州漕渠。 七月甲寅,以杨村至浮鸡泊漕渠洄逺,改从孙家务。 八月,已已穿武清蒙村漕渠。 九月辛丑,遣泸州屯田军四千,转漕重庆。元史世祖本纪。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十二月乙亥,永年县水,免今年田租导任河。《元史世祖本纪》董文用,藁城人,为卫辉路总管。至元十四年,诣汴漕司言事,适漕司议通沁水北东合流御河以便漕,文用曰:「卫郡地最下,大雨时行,沁水輙溢出百十里间,雨更甚水,不得逹于河,即浸淫及卫,今又引之使来,岂唯无卫,将无大名、长芦矣!㑹朝廷遣使相地形,上言卫州城中浮屠最髙者,才与沁水平,势不可开也」。事遂寝。《元史董文用传》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六月辛丑,以通州水路浅,舟运甚难,命枢密院发军五千,仍令食禄诸官雇役千人开浚,以五十日讫工《元史世祖本纪》。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二月庚子,发侍卫军三千,浚通州运粮河。 七月戊午,用姚演言,开胶东河及收集逃民,屯田涟海。元史世祖本纪。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癸卯,浚济川河。《元史世祖本纪》。是年,命张君佐率新附汉军万人,修胶西闸坝,以通漕运。二十一年,兼海道运粮事《元史张君佐传》:炮君佐为鎭国大将军,仍 手元帅。。元世祖至元二十年五月已卯,用王积翁言,江南运粮于安巴苏新开神山河及海道两道运。 八月丁未,济州新开河成。 十月癸卯,中书省臣言:「安巴苏、新开河二处皆有仓,宜造小船分海运」。从之。元史世祖本纪。是月,涿州拒马河溢。元史五行志。

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二月辛已,浚扬州漕河。 已亥,罢阿巴齐开河之役,以其军及水手各万人运海道粮。四月已亥,涿州拒马河决,冲突三十馀里。 十月戊子,命北京宣慰司修滦河道。 十二月乙已,以丁壮人开神山河,立万户府以总之。《元史世祖本纪》俞时中《修任城东闸记》云:至元二十年,朝廷初以江淮水运不通,乃命前兵部尚书李鄂罗齐等,调丁夫给庸粮,自济州任城委曲开穿河渠,导洸汶泗水,由安民山至东阿三百馀里,以通转漕,然地势有髙下,水流有缓急,故不能无阻艰之患。二十一年,有司创为石闸者八,各置守卒,春秋观水之涨落,以时启闭,虽岁或亢旸,而利足以济舟楫,惟是任城闸东距师家庄,袤六十里,土壤疏恶,霖潦灌注,承乏岁月,至是始壊时,都水少监分都水监事舒穆噜奉议适膺其任,闻之中书省,易而新之,陶土为甓,采石于山,其材用所需不费于官,不取于民,率指授役夫为之,不数月,厥功告成,仍即其地之西偏,修饰㕔事,以为使者往来休憩之所,公退,因録其同事者职役姓氏,俾刻诸石,以告后之来者《山东全河备考》。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春正月戊寅,发五卫及新附军浚蒙村漕渠。 二月乙已,増济州漕舟三千艘,役夫万二千人。初,江淮岁漕米百万石于京师,海运十万石,胶莱六十万石,而济之所运三十万石,水浅舟大,恒不能逹,更以百石之舟,舟用四人,故夫数増多。 塞浑河堤决,役夫四千人。 穿河西务河。 丙辰,诏罢胶、莱所凿新河,而以军万人𨽻江浙行省,习水战,万人载江、淮米泛海,由利津逹于京师。 戊辰,増济州漕运司军万二千人。 十一月癸巳,敕漕江、淮米百万石泛海贮于髙丽之合浦。元史世祖本纪。

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十一月乙丑,中书省臣言:「朱清等海道运粮,以四岁计之,总百一万石斗斛耗折愿如数以偿,风浪覆舟,请免其征」。从之。遂以昭勇大将军、沿海招讨使张瑄,明威将军、管军万戸兼管海道运粮船朱清,并为海道运粮万戸,仍佩虎符。元史世祖本纪。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春正月戊辰,以修筑柳林河堤南军三千,浚河西务漕渠。 三月乙卯,命都水监开汶、泗水以逹京师。汴梁河水泛溢,役夫七千,修完故堤。十二月丁丑,以朱清、张瑄海漕有劳,遥授宣慰使。元史世祖本纪。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正月戊申,诏:「中兴、西凉无得沮壊河渠」。 二月庚申,浚沧州盐运渠。 四月癸亥,浑河决,发军筑堤捍之。 冬十月庚午,僧格言:「安山至临清,为渠二百六十五里,若开浚之,为工三百万,当用钞三万锭、米四万石、盐五万斤。其陆运夫万三千戸复罢为民。其赋入及刍粟之估,为钞二万八千锭,费略相当,然渠成亦万世之利,请以今冬备粮费,来春浚之」。制可。元史世祖本纪。

何荣祖,广平人。为山东东西道按察使。时宣慰使乐实姚演开胶州海道,有制禁戢诸人沮挠,粮舶遇暴风,多漂覆,乐实弗信,督诸漕卒偿之,搒掠惨毒,自杀者相继。按察官惧违制,莫敢言。荣祖曰:「第言之,若朝廷见谴,吾自当之」。即草辞以奏,诏免其征。召入为尚书,叅知政事。《元史何荣租传》。

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正月壬寅,海船万戸府言:「山东宣慰使乐实所运江南米,陆负至淮安,易闸者七,然后入海,岁止二十万石,若由江阴入江,至直沽仓,民无陆负之苦,且米石省运估八贯,有竒,乞罢胶莱海道运粮万戸府,而以漕事责臣,当岁运三十万石」。诏许之。 二月辛亥,浚沧州御河。 夏四月庚午,沙河决,发民筑堤以障之。 五月庚辰,发武卫亲军千人浚河西务至通州漕渠。 辛丑,御河溢入惠通渠,漂东昌民庐舎。 秋七月辛已,开安山渠成,河渠官礼部尚书张孔孙、兵部郎中李处巽、员外郎马之贞言:「开魏博之渠,通江、淮之运,古所未有」。诏赐名㑹通河,置提举司,职河渠事。元史世祖本纪。

韩仲晖至元间为寿张尹时,粮运艰难,晖奏开㑹通河,以便公私漕贩,于是遣官总理河成,至今赖之《山东通志》

至元中,以寿张县尹韩仲晖等言,自安民山开河,北至临清,凡二百五十里,引汶絶济,直属漳,御建闸三十有一度,髙低分逺近,以节蓄泄,赐名㑹通河。 丘文庄曰:「㑹通河之名,始见于此,然当时河道初开,岸狭水浅,不能负重,毎岁之运,不过数十万石,非若海运之多也。是故终元之世,海运不罢《通漕类编》。行《水金鉴》巻一百二。

 {{ anno.name }}